周安和
通過對福建省連城縣農村現代化支付系統建設情況的專題調研,我們發現,由于受自然條件、基礎設施、人員素質文化水平以及商業銀行機構撤并整合等因素影響,農村地區支付結算中還存在著非現金結算工具不足,發展不均衡、覆蓋面低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
連城縣支付結算系統的應用
支付結算服務組織體系分布不均衡。在城區內,金融機構較健全,擁有人民銀行縣支行,工行,農行,建行縣支行,農信社縣聯社,郵政儲蓄銀行。鄉鎮區域農村地區以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為主力軍,全轄在農村地區設立22個營業網點,每個農村鄉鎮平均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1.375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755個百分點。16個鄉鎮中有兩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服務網點,1970個自然村未設立任何支付金融服務機構。
支付清算網絡普及率偏低。在城區已基本形成以大、小額支付系統為核心,商業銀行行內系統為基礎,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等支付結算系統并存的現代化支付清算網絡體系,實現了跨行資金清算的零在途。農村金融機構中只有農業銀行的3個營業網點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
支付結算工具受理環境很不理想。截至2009年8月31日,縣轄農村地區共布放ATM機12臺,覆蓋8個鄉鎮,ATM機布放數占縣域布放總數的48%。銀聯POS機布放124臺,占縣域布放總量的30%。以全縣農村人口計算,平均每20000人擁有1臺ATM機,1935人擁有1臺POS機,有卡無處刷,銀行卡用卡環境很不理想。
支付結算方式落后。在農村地區,受現金使用偏好的影響,廣大農村群體基本不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據調查,農民84.7%的農副產品收入和73.8%的外出務工收入通過現金方式獲得,57.6%的外出務工農民攜帶現金返鄉。
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系統落后制約了“三農”經濟的發展
捉村支付清算渠道不暢影響農村地區資金周轉。據調查,農村地區結算資金受阻問題嚴重,不同鄉鎮金融機構之間資金到賬需要3至4天。如農村信用聯社基層農村網點辦理跨區域、跨系統結算業務時,需要通過聯社營業部,補充支付行號或農信銀行號,才能將資金劃出,增加手工處理環節,延長了資金在途時間。
收費定價機制制約了農村支付結算環境的改善。目前,非現金支付結算業務的收費種類繁多,以銀行卡為例,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異地取款手續費等對農村客戶群體尤其是廣大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另外,農村地區的農資經營部、小商品批發部、零售業主也因為使用銀行卡要按照一定比例扣收結算手續費而不愿成為特約商戶,制約了非現金業務的拓展。
支付結算知識宣傳普及程度低。以農村最為普及的惠農卡為例,各級行將營銷任務分解到人,并按發卡量給予相應的報酬。為了完成營銷任務,個別經辦人員片面宣傳惠農卡的貸款功能和利率低的特點,而對其需收取年費,跨行使用需支付手續費等規定宣傳甚少,致使部分農戶對惠農卡的相關政策規定理解得不全面,在實際使用中出現抵觸情緒。
改善農村現代化支付結算系統的建議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加大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在農村的推廣力度。一是積極整合現有涉農金融機構支付結算資源。人民銀行可協調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在鼓勵拓展支付結算業務的同時,強化相互之間的合作,做好結算業務的相互代理,避免對有限的資源投入過多的財力和物力。二是進一步擴大銀行卡惠農卡功能,與國家糧食補貼、惠農政策的財政補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貼報銷相結合,賦予其更廣闊的服務功能。如近日人民銀行連城縣支行通過龍巖市中心支庫“批量支付業務專用工具”和小額支付系統,將233個行政村105240元的鄉村醫生津貼直接撥付至收款人賬戶,大大縮短了鄉村醫生津貼的發放時間。三是加大政策業務,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爭取早日實現農村信用社個人結算賬戶的全國通存通兌,發揮農村信用社的網點優勢,更大限度地滿足農村需要。
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強化服務功能。一是作為農村金融服務組織體系的絕對主體,農村信用社應進一步在服務品種上創新服務方式上改善,服務理念上提升。二是改革郵政儲蓄的管理與運營機制,盡快開通縣市以下郵政儲蓄網點,開辦支付結算業務,暢通郵政儲蓄跨行清算渠道,使其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又一支“生力軍”。三是借助農行改革服務“三農”的定位,積極引導其網點布局適當回歸農村地區,延伸服務觸角,充分發揮其在支付結算方面的資源和技術優勢。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擴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網絡在農村地區的輻射范圍。人民銀行要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以推廣大、小額現代化支付系統為突破口,視周邊環境分批而有力度地將基層信用社納入大,小額支付系統,并跟蹤其支付結算業務的開展情況,適時進行調整;上級行要盡早研究相關問題,實現基層網點融入“資金快速通道”,促進農村金融經濟發展。
從惠農的角度降低收費標準,對農村金融機構支付結算網絡和結算工具等涉農業務給予財政補貼。一是適當降低持卡費用。二是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建立涉農金融服務的財政補貼機制,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農村支付服務的積極性。三是積極引導銀聯公司與各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共同研究制定農村地區銀行卡利益分配機制,有效降低結算服務成本,為農民刷卡提供便利條件。
多方配合,積極聯動,加大農村支付結算工具普及宣傳,提高認知度。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非現金支付結算知識的普及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現場宣傳等多種方式,逐步引導客戶使用非現金結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