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8日,以軍發動對加沙的地面攻擊已經持續了4天,但進展依然緩慢。這其中固然是由于以軍采取穩扎穩打的戰法,但城市巷戰限制了以軍的優勢發揮也是重要原因。6日以軍襲擊加沙由聯合國設立的學校,造成至少45人喪生。以色列媒體稱,襲擊學校是因為哈馬斯武裝分子躲在學校中,一些武裝分子甚至躲藏在居民家中,利用平民當盾牌。以色列Ynet新聞網評論稱,哈馬斯將加沙民眾當成擋箭牌,就是想拖以軍打巷戰。城市巷戰已成為以軍前進路上不得不面臨的“絆腳石”。
城市巷戰被稱為古老而又現代的跨世紀課題——最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的戰場之一。城市巷戰這個難題并非只存在于21世紀的現代戰爭中,遠的不說,二戰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慘敗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深陷城市巷戰,在蘇軍逐屋逐樓逐街道的英勇抵抗和打擊下,德軍有生力量和先進的技術裝備被一點點“消滅”了。冷戰后的車臣戰爭中,俄軍在擁有強大兵器優勢的前提下,進攻格羅茲尼等城市,仍然付出高昂的人員傷亡代價。而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盡管美軍空襲和地面進攻已完全摧毀伊軍指揮體系和消滅伊軍大部分有生力量,但是在進攻巴格達的行動中,美軍仍不敢貿然行事,而是先派出一個裝甲機動分隊進入巴格達城區,并很快又出城,做試探性火力偵察;而后大部隊才進入巴格達。此次以軍的作戰地域加沙人口稠密,城市建筑較多且較堅固,以色列同樣面臨著如何最大限度減少自己軍隊和平民傷亡的難題。
巷戰也限制了很多先進武器的技能發揮。盡管以軍的這次攻勢屬于典型的不對稱作戰,以軍擁有現代化戰機、導彈、坦克、火炮、衛星、無人機等,哈馬斯除了步槍、手榴彈等輕武器外,老式的火箭炮甚至路邊土制炸彈、地雷可能就是“主要家底”了。但現代城市人口眾多,即使是精確制導武器也難免會傷及平民,這樣的顧忌使進攻方作戰時很難放開手腳。隨著以軍地面部隊大量進入城區,如果以軍士兵與哈馬斯武裝人員近距離巷戰,以軍占據優勢的支援火力也因存在誤傷的可能而難以發揮。
同時城市巷戰還增加了進攻方士兵的作戰壓力。以軍平時的訓練以嚴格、勇猛、實用為特點,巷戰也是家常科目并不陌生。但在對方的聚居區作戰,戰場環境和居民等都很陌生;士兵在緊張且激烈的作戰中還要考慮盡量減少傷及平民,這與平原等其他野戰環境下對士兵的要求完全不同,大大分散了士兵的注意力和增加了心理負擔。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哈馬斯武裝人員金達爾在接受采訪時披露,與以軍面臨的陌生環境不同,哈馬斯熟悉每一個地域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他們正輪換著與以軍作戰,只需要投入很少兵力就可以打持久戰。
更讓以軍不愿過深陷入城市巷戰的重要因素是巷戰可謂“進去不易出來更難”。空戰和海戰的參戰方通常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主脫離接觸。地面戰尤其是巷戰,不是說不愿意打了,就可以不打的。況且巷戰,進攻方往往是付出很高代價才攻進去的,可想撤出來,卻沒那么容易。美國總統布什早在2003年5月就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可是至今伊拉克戰火依然沒有平息。7日,以色列安全部門官員稱,以軍在加沙地帶發現了復雜的地道網絡,這些地道隱藏在房屋和清真寺下,使哈馬斯武裝人員可以滲透至以軍背后,襲擊以軍或俘獲掉隊的以士兵,這使以軍不得不每前進一步都要回過頭來看看后面有無哈武裝分子偷襲,不僅影響以軍推進速度,而且想從容撤出都不那么容易了。而一旦巷戰演變成膠著狀態,就要投入更多后續部隊和更多時間,而這些都是以色列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環球時報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