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叢 玫 劉曉莉等
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2008年12月1日提名希拉里為新政府國務卿,同時國安團隊也正式亮相。至此,奧巴馬備受矚目的經濟班子、國安外交班子等一一成型,新內閣蓄勢待發。
財政部長蓋特納:挑起重振美國經濟大任

蓋特納有著其他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少有的國際經驗。
他從小隨在福特基金會任職的父親在亞洲和非洲生活,從泰國首都曼谷一所高中畢業。他曾就讀美國達特茅斯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國際經濟和東亞研究碩士學位。1985年,他加入“基辛格同仁公司”,成長為一名亞洲事務專家。
蓋特納從政始于1988年,曾擔任美國駐日本使館隨員,目睹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以及隨后開始的10年經濟停滯。之后,他加入時任財長羅伯特·魯賓掌管的財政部,2003年起擔任紐約聯儲銀行行長。在同事和朋友眼中,他是一名務實主義者。
“所有人似乎都低估了他。如果他是大個子,人們可能說,他是塊當總統的料,因為他身上散發著權力的光彩。但是,因為他個子矮小,看似年輕,人們總是低估他。”一名曾經與蓋特納共事者如是說。
美聯儲一名高級官員說,蓋特納往往能“憑直覺”找到度過困境的辦法。他認為,這是因為蓋特納長期在財政部任職,知道政治和權力如何運作。
“他看問題的敏銳性令人覺得難以置信,他經常提出尖銳的問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埃里安說,“他能迅速找到問題關鍵,抓住問題根源。”
讓埃里安對蓋特納刮目相看的原因,是蓋特納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
據《金融時報》報道,1997年感恩節,時任美國財政部中層官員的蓋特納告訴上司、時任財政部副部長的薩默斯,韓國經濟狀況表明,它正處于破產邊緣。蓋特納認為,美國不能袖手旁觀,任由韓國經濟崩潰。
薩默斯說,蓋特納平靜地列舉了一系列理由,解釋美國別無選擇,只能采取行動。這一觀點在美國政府內部引起轟動。盡管蓋特納的救市聲音可能不夠響亮,但薩默斯說,美國政府最終推行的政策與蓋特納最初的提議相當接近。
面對眼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蓋特納是美聯儲系統內最堅定的降低利率倡導者之一。他與保爾森和伯南克一道,促成解決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危機的決定,即先提供緊急融資,再安排300億美元信貸,便利摩根大通公司收購貝爾斯登。
《紐約時報》評論說,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蓋特納深刻理解美國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在國際貿易方面有廣泛經驗。他曾參與制訂墨西哥、印度尼西亞、韓國、巴西和泰國金融救援計劃。雖然他曾在民主黨人比爾·克林頓的政府內任職,但外界認為他沒有黨派觀念,與國會中民主和共和兩黨人士關系都不錯。
商務部長理查森:“外交奇兵”掌商務
理查森現年61歲,是一位拉美裔美國人。他是克林頓政府時期的一大風云人物,曾先后被任命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以及能源部長。1983年到1997年間,理查森一直擔任國會眾議員。2002年,他當選為新墨西哥州州長,?并在2006年獲得連任。比爾·理查森一向以鐵面無私、充滿斗志以及詼諧幽默著稱,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經驗頗為老到。由于敢于與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等人物面對面交鋒,業內人士把他比做好萊塢系列片《奪寶奇兵》中的探險家印第安納·瓊斯。
他在過去15年內與緬甸、海地、蘇丹、朝鮮、古巴、伊拉克等國領導人會談,完成非正式外交使命。他曾前往多個國家,尋求在這些國家遭綁架的美國人質獲釋。
2007年他還以州長身份訪問朝鮮首都平壤,試圖推進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事后通過板門店朝方一側從陸路返回韓國。
他參加了2008年民主黨總統預選,但1月在預選首站艾奧瓦州失利后退出。
奧巴馬與希拉里爭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均積極爭取這位新墨西哥州州長支持。理查森不顧與希拉里丈夫、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的交情,3月宣布支持奧巴馬,令希拉里陣營“震驚”。
然而,在獲知理查森將出任商務部長后,一項由華人發起的反對該任命的簽名請愿運動,已在網上積極進行。
發起此簽名運動之一的柏克萊加大榮譽退休教授王靈智表示,奧巴馬2009年元月20日就任后,內閣任命公聽會將會立即展開,他們將會在參議院的“商務、科學與交通委員會”中,提出反對理查森任商務部長的簽名請愿書。
在寫給候任總統奧巴馬的簽名運動信函中提到,在克林頓總統時代擔任能源部長的理查森,故意將前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李文和博士的姓名透露給新聞媒體,指控他是竊取核子機密給中國的間諜,令時年60歲的李文和蒙冤入獄9個月。
主審法官帕克在下令釋放李文和時,除了不尋常地對李文和道歉外,還斥責能源部誤導他,破壞了美國的聲譽。
簽名信函中說,除了克林頓總統外,《紐約時報》也曾公開對李文和道歉,但理查森于2005年9月接受媒體訪問時仍堅持己見,并批評帕克法官道歉。信中說,理查森是機會主義者與不負責任的,他不應在內閣名單中。
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薩默斯:新政府的經濟大腦
前哈佛校長、1999年至2001年在克林頓政府任財長的薩默斯被任命為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由于該委員會隸屬白宮而不需國會批準人事,避免了這位據說易怒的爭議人物直面左派民主黨人的尷尬。更重要的是,薩默斯的入主,有可能使得在布什-切尼時代被逐漸邊緣化的國家經濟委員會,恢復甚至強化其在財稅政策上的影響力。如果說,蓋特納未來是奧巴馬的左膀右臂,薩默斯則可能是新政府的經濟大腦。
在財稅政策的重點問題上,薩默斯傾向于凱恩斯主義的經濟理念,這和奧巴馬相近。與克魯格曼的看法一致,薩默斯同樣主張暫緩處理財政赤字,而應立即用大規模的公共支出刺激經濟復蘇。早在2008年1月間,薩默斯即主張實施即時、定向和暫時性的經濟刺激方案。而這一看法在當時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日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專訪中,薩默斯表示美國已錯過了財政刺激的最佳時機,而新的確保經濟走出低迷的擴張方案,可能需要持續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
毫無疑義,這樣做最大的問題是會加劇財政赤字的比例。目前布什政府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處于歷史第二高的水平(僅次于“二戰”期間),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在2010年之前財政赤字會達到GDP的200%以上,形成政府的實質破產。在總統大選期間,奧巴馬和麥凱恩陣營相互指責對方的政見會讓赤字進一步惡化。其實兩人提出的方案,對于修補財政黑洞的目標來講都是杯水車薪。薩默斯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需要借助于醫療和社會保障的結構改革,增加這些項目的財稅收益。財政的長期平衡,正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羅默:鼎鼎大名的經濟學家
在經濟學的圈子里面,羅默可是鼎鼎大名。這不僅是因為她的丈夫大衛·羅默是著名的宏觀經濟學家,很多中國學生都讀過他的《高級宏觀經濟學》,還因為克里斯蒂娜本人就是一個專門研究“大蕭條”的資深學者。
克里斯蒂娜在伯克利大學的朋友、同事布蘭德·德龍說,如果你想要一個穩定經濟周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那就是克里斯蒂娜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教授麥克法登曾在上世紀80年代教過克里斯蒂娜。他評價說,克里斯蒂娜的歷史視野也許會對奧巴馬政府挽救美國經濟起到巨大的幫助。
“她明了上世紀30年代哪些錯了,哪些政府的措施是無效的。”麥克法登說。
現年50歲的克里斯蒂娜在奧巴馬的“小圈子”里已經多年了。當年在麻省理工讀研究生時,她就是年輕的助理教授勞倫斯·薩默斯最喜歡的學生。這次,她和薩默斯一起進入了奧巴馬的經濟核心團隊。
事實上,在奧巴馬選舉期間,克里斯蒂娜和薩默斯就一起為奧巴馬提供政策建議。
在過去幾屆美國政府中,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研究經濟框架的小型機構,沒有任何政治權力,只靠其領頭人的個人影響力。而1993年克林頓政府創設的國家經濟委員會則和總統更為親密,通常這個委員會的主任主要是來協調各方經濟政策的。
不過,多數人認為,克斯里斯娜和薩默斯可能不會沖突。一方面是因為兩人原有的交情,另外一方面也是兩人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克里斯蒂娜對薩默斯的很多觀點都很認同。布什政府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經濟學家曼昆評價說,他們兩個將是天生的盟友。
“10個問題中,他們會有9個是不約而同的觀點。”曼昆說,“最后的1個也會在交談后達成一致。”
克里斯蒂娜目前是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貨幣經濟規劃處負責人,并兼任國家經濟研究局商業周期測定委員會委員。商業周期測定委員會的主要職能之一是判斷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而稅收、財政、衰退正是奧巴馬上臺后所面臨局勢的關鍵詞。
克里斯蒂娜早先曾深入研究導致大蕭條的原因以及財政貨幣政策在美國經濟恢復過程中的作用。最近,她和丈夫正在專心研究稅收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在2008年11月新發表的論文中,克里斯蒂娜認為,減稅能增加經濟產出。這可能會獲得共和黨人士的贊同。克里斯蒂娜已經表示,她上任后的主要任務將是融合兩黨的觀點。
克里斯蒂娜早先就已獲得了兩黨的認同,尤其是共和黨經常引用她的觀點來說明減稅的作用。這個學期,克斯利蒂娜正在伯克利大學教授美國經濟史。她的同事們稱她為有點偏左的主流經濟學家。
盡管并不是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能成為好的政策制定者,但美國學界很看好克里斯蒂娜。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弗蘭克高度評價克里斯蒂娜,稱她擁有所有這個職位需要的東西。
克里斯蒂娜1958年12月25日生于伊利諾伊州的奧爾頓,1985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后,她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助理教授。1993年起,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教授。
克里斯蒂娜和她的丈夫一共生有3個孩子。兩個人在大學就是同學,結婚后一起在大學教書。兩個人素以共進退而聞名。早在就業之初,兩個人就宣稱:如果大學雇用他們,就必須兩個人一起雇用,否則誰也不去。2008年年初,哈佛大學曾試圖挖走這兩個人,但哈佛的校長最后否決了克里斯蒂娜的聘書,最終大衛·羅默也毅然放棄了哈佛的職位。
國務卿希拉里:會怎樣影響美中關系?
在黨內預選時,“奧希”在外交理念和經驗上互相攻擊。現在硝煙雖已過去,但接下來作為美國首席外交官的希拉里會如何表現?
從資歷上看,?當過8年美國“第一夫人”和多年參議員的希拉里,憑其經驗、背景、地位、名聲、手腕和專長,很適合坐國務卿這個位子。可是,她不但沒有賴斯與“老板”布什那樣親密的私交,??還具有咄咄逼人、強硬的鮮明個性。

一方面,她如何處理與奧巴馬的合作關系將值得關注。上海美國學會會長丁幸豪說,從機制上來看,美國總統和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之間如何互動,將對貫徹其外交政策至關重要。《紐約時報》曾稱,希拉里出任國務卿后可能會導致國務院與白宮的某種對立—要知道,奧巴馬與希拉里在伊拉克、伊朗政策上的立場還是頗有差異的。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用“干練、有原則、領袖、熟悉國際事務”來形容希拉里,但這也似乎決定了她與奧巴馬之間產生沖突的可能性。而未來的“奧希”關系也被視為是對奧巴馬協調能力的考驗。
另一方面,她的政策可能由白宮決定,但是她會有自己的風格。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倪峰認為,她可能會高調呼吁一些傳統的民主黨政治議題,比如人權問題。“與共和黨講利益不同,民主黨更講理念,也較容易受到國內輿論影響,加之其黨內派系林立,不易團結,這可能令其對外政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倪峰說。
希拉里當國務卿,將對美中關系產生什么影響?應該說,從戰略判斷來看,希拉里與美國政壇的主流判斷沒有什么不同,作為總統外交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她不可能“劍走偏鋒”。事實上,這次大選中,中美關系問題并沒有成為一個主要議題,這一方面是因為金融危機轉移了人們的視線,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中美關系持續穩定發展,美國兩黨就對華政策已有相當程度共識。希拉里在2007年11/12月的《外交》雙月刊發表文章稱,盡管美國和中國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系極為不同,而且在一些問題上分歧很深,但美中合作的空間也是很大的。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對外政策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目標,是在自身實力相對下降的情況下力圖改善美國的外交形象,維護美國的領導地位。這些因素,決定了希拉里出任國務卿后的優先任務。很顯然,在美國對內經歷金融危機、對外面臨恐怖威脅和軟實力下降的形勢下,保持美中關系的穩定,符合美國的利益。
雖然大局不變,但基于民主黨政策的傳統特性和希拉里強硬的個性,奧巴馬和希拉里時代的美中關系還是可能出現一些摩擦。傳統上傾向于貿易保護主義的民主黨人可能會將美國藍領失業、經濟不景氣等內政問題轉嫁給中國,而在意識形態上強調人權的國會也可能借西藏等問題向中國發難。此外,失去政權的共和黨人也可能發出雜音。倪峰說:“雖然從其以往言論來看,希拉里對華政策的立場總體上還是客觀的,但在具體問題上是否會有偏差,比如人權問題等,還值得觀察。”沈丁立判斷:“希拉里曾訪華兩次,比奧爾布賴特或是賴斯都要更了解中國。但是民主黨人一貫強調人權、公平,加之其強硬的個性,中美關系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摩擦。但中國的地位決定了中美關系大局不會變。”
國防部長蓋茨:七朝元老無意打“短工”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008年12月2日表示,他愿意推進當選總統奧巴馬的兩項重大任務:加速從伊拉克撤軍,關閉關塔那摩拘留中心。
據美國媒體報道,蓋茨對記者說,按照奧巴馬選舉時提出的16個月撤出戰斗部隊的時間表,美軍指揮官正在考慮更快地從伊拉克撤軍。
曾經在2006年~2007年向伊拉克增兵的蓋茨表示,他對奧巴馬對軍方的承諾感到滿意,甚至印象深刻,對奧巴馬提出的16個月的撤軍時間表也并不怎么擔憂。
雖然他曾多次強調從伊拉克撤軍必須根據當地的安全局勢而定,但他現在發現16個月的時間可以接受,因為奧巴馬表示將傾聽指揮官的意見,愿意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坐下來交流看法,負責地撤軍。
蓋茨表示,伊拉克的局勢已經改變,達成了新的美伊安全協議,美軍將在2009年6月30日前撤出伊拉克城市,2012年1月1日前撤出伊拉克。他表示,美軍指揮官正在考慮從伊拉克加速撤軍的可能性。
他還表示將與新國會一道努力,關閉在古巴關塔那摩的拘留中心,但要禁止囚犯在獲釋后在美國尋求避難。在關塔那摩關押著250名恐怖嫌犯。
作為未來奧巴馬政府中唯一留任的共和黨人,蓋茨承認他在未來民主黨政府中的獨特地位,但由于奧巴馬挽留,盛情難卻,無法拒絕。
蓋茨透露了他的“返聘”過程,稱奧巴馬當選后前往白宮與布什會晤時與他舉行了會談。為了對外保密,他們悄悄地在里根國際機場的消防站秘密會面。蓋茨曾經擔任中情局局長,擅長秘密工作。
有傳言稱,他的任期可能不會長久,蓋茨表示,自己無意做一位“過渡部長”。對于與奧巴馬和希拉里等人一道工作是否感到不習慣,蓋茨說:“一點也不,你們知道,新當選的總統將是我為之效力的第8個總統。”
雖然奧巴馬留下蓋茨,但五角大樓的大多數正式任命的高官將下崗。副部長英格蘭2008年12月2日就表示他將離任。
(據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北京青年報》
《解放日報》、環球在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