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喆洙
【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沖擊了中國的市場,多多少少影響了農產品的流通,面臨著經濟危機,國家擴大內需,對年輕農民進行培訓,鼓勵一部分農民工返鄉從事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創造條件;各級政府加強領導,為農民培訓制定相應的資助體系,確保他們能夠安心學習,形成制度。負責培訓的單位應結合當地實際培訓,盡快提高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加快農業產業化的步伐。
【關鍵詞】擴大內需 農民培訓 中職助學金 職業技能 加強領導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我國的農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國際市場上需要的農產品急劇下降,它沖擊了國內的農貿市場,國內糧食流通體系難以滿足農民的需要,從而影響了農民的正常收入。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最低收購價格補貼對農民收入起到保護作用,從而降低農民的損失。
金融危機也影響了發達地區工業企業,已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回流,這對農村土地流轉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影響了農村經濟順利發展,在無形中給農村帶來了壓力。
在這個緊要關頭,中央和國務院總體部署,教育部、農業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七部委認真研究決定農民培訓計劃,讓年輕的農民享受中職助學金和各地配套的資助政策,讓農民在本地發展經濟,提供技術支持和資助政策,從而大大緩解金融危機。
這次機會,縣級職業高中、農廣校、電大中專借助國家政策的東風,如何抓好農民培訓教育是面臨的一個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要抓好此項工作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提高農民素質問題是全社會開展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以及培訓單位要充分認識黨中央的指示精神,把此項工作納入到議事日程,常抓不懈。因為農民在中國所占比例約9/12,農業是解決中國溫飽問題的關鍵,解決了“三農”問題,綜合國力增強,有助于扶持重工業和輕工業以及國防等。
特別是各級政府的各級教育部門和農業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把中職招生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要建立一個教育部門牽頭,農業、勞動、民政以及工青婦聯共同參與的招生領導小組,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工作,中職招生工作作為農村及鄉鎮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任務完成好的地方適當給予表揚和獎勵。
負責農民培訓工作的縣級職業高中、農廣校、電大中專等單位,要深入鄉、村,走進千家萬戶,耐心細致地解讀職業教育,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和鄉企職工更新觀念,讓更多的農民和鄉企職工就讀中等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利的條件。
第二,轉變培訓觀念。農民培訓工作不要走過程,要有計劃、持之以恒、講究實用,農民培訓內容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有切入點,有針對性,做出特色,盡可能滿足農民所需要的技術,以提高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第三,搞好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培養一批知識結構完整、操作性強、能吃苦、有經驗的農業師資隊伍。師資隊伍的人員要具備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無公害農產生產、環境保護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全面的農業科技知識。
第四,負責農民培訓的縣級職業高中、農廣校、電大中專等單位采取有效的“彈性學制”或“部分時間制”。根據農民和鄉鎮企業職工人員的志愿確定學習專業;在教學安排上,可采用“彈性學制”或“部分時間制”,也就是說,錯開農忙季節給農民上課,對鄉鎮企業職工來說利用休息日上課;還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既可以集中上課,也可以分散到各村去上課,或者到工廠或者到單位或者到實習基地去上課。
第五,根據招生學員的需要,設定專業。涉農專業有種植和養殖,另外有農村黨建、現代鄉村綜合管理、農村電器化、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農業經濟管理、農副產品加工、農村能源開發與利用等。種植技術里面有農作物生產技術、蔬菜生產技術、果樹生產技術、花卉生產技術、中草藥生產技術等,養殖里面有豬生產、禽生產、奶牛生產、牛羊生產、特種經濟動物生產等。
第六,縣級職業高中、農廣校、電大中專等單位必須搞好培訓項目的講課準備。教師必須備好課,學員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掌握技能,使學員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實惠。為了備好課,培訓單位教師必須充分挖掘當地有效的智力資源,動員一切力量,搜集材料整理,寫好教案,學員學到知識感到很有用。我們所用的教材,跟當地的情況有的不符合,教師必須結合當地介紹各項技術同時,介紹新品種、新機械、新能源等。為了補充教師隊伍力量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講課,同時,組織參觀學習專業戶或單位,交流經驗,互動學習,活學活用。負責農民培訓單位必須搞好實驗基地建設,承擔一些科研任務,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七,縣級職業高中、農廣校、電大中專作為農民培訓的主體,要抓好科學技術信息和農貿市場的信息,掌握最新情報提供給學員,供參考。但這個信息必須可靠準確,對農民致富起到重要作用。
第八,在農民培訓中,縣級職業高中、農廣校、電大中專等單位,必須利用好廣播電視宣傳培訓工作的同時,利用網絡提供學習資源,又通過VCD、錄像帶、錄音帶等多媒體進一步開放資源,為學員全方位服務。
第九,縣級職業高中、農廣校、電大中專等單位作為農民培訓的主體,使第一產業多余的勞動力轉移到第二、三產業起到扭帶作用。學校給學員除了講實用技術之外,必須給學員講授農業產業化的教程,讓學員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新路子,找準目標,找準項目、創業。
第十,縣級職業高中、農廣校、電大中專等單位作為農民培訓的主體,有責任有義務向當地人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比如說,吉林省敦化最近引進了主要項目有塔東鐵礦、大石河鉬礦、抽水蓄能電站、熱電聯產等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將來以它作為新興主導產業,將來以工業為主導產業帶動農業產業鏈,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作為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糧食主產區,必須搞好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引進高新技術,研制新產品上市,也可以發展新的龍頭企業,強有力地拉動敦化經濟跨越式發展。
總之,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培訓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隨機應變,因人施教,探索實踐,農民得到實惠,為農民培訓的系統工程越辦越好,于是加速縣域經濟農業產業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