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目前我地蘋果品種大多是短枝型富士,在它很長的生產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值得注意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點:
1品種混雜、苗木質量差
蘋果苗木品種混雜,是我地當前蘋果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生產苗木者,多年來沿用“自采、自育、自栽”的方法,往往難以確保砧木、接穗品種的純正、一致。在選取接穗時。稍不慎,就易采錯,還有個別的有意育假品種苗,或者苗圃記載不細。不嚴,致使品種混亂。因此各地規定,要加強苗木管理,嚴格控制接穗來源,進行苗木品種登記,確保以純正品種的苗木供應生產。眾所周知。標準建園一般都采用一級苗木,但因生產者限于資金等原因,大量購買2年生速生弱苗或等外苗,用這類苗建園,不但栽植成活率不高,而且園貌不整齊。
2栽植分散,園片太小
蘋果作為商品,首先要求果園相對集中連片,這樣有利于技術普及提高和實行標準化的管理,也便于運輸、貯藏和銷售?,F在的果園大多是0.067~0.12公頃,多者0.67公頃左右,由于園片太小,難于集中統一栽植,難以形成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
3授粉樹搭配不合理
短枝型品種自花結實率低,需要異花授粉,因此需要搭配一定比例的授粉樹,授粉樹最好選擇花期相遇、花粉量大、親和力強的品種。一般授粉樹數量占主栽品種株數的15%~20%。然而在生產上,個別果園,有的授粉樹太少,有的搭配不合理或品種不當。
4栽植密度不夠合理
果農一直信奉密植高產,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證明,已經不適應現在果品的發展需要了,合理的栽植密度應為2米×4米,但在實際應用中,還要根據果園立地條件、品種樹冠大小、生產目標,適當調整株行距。
5間作不合理
大多果農前期在行間種植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或需水多的蔬菜作物,極大的影響了短枝型幼樹的早期發育。我們提倡在行帶以外的行間,果園種植綠肥和生草,以利培肥地力和果樹的通風透光。
6管理粗放
雖然許多短枝型品種都具有早豐產、便于管理和適應性強等特點,但栽植管理上的粗放、放任,勢必導致樹勢衰弱、結果延遲、結果少、品質差等后果。還有果園有機肥跟不上,無機肥也嚴重不足。再加上間套作物。造成作物和果樹爭水、爭肥、爭光的突出矛盾。嚴重影響了樹體的正常發育。
7樹體結構不合理,生長不協調
前幾年果園一般密度大,主干低,樹形紊亂,造成枝枝相接。樹冠抱頭,上強下弱,冠幅大,結果部位外移等問題。因此我們通過對老園進行間伐、抬干、降低樹高、縮小樹冠等辦法,培養合理的樹形。改善果園的通風透光條件。
8修剪不當
8.1短截
以前果園都是短截過多、過重,結果是當年或次年,旺梢叢生,角度直立,在開張角度時,極易劈裂,并且難以形成大量短枝。
8.2摘心
摘心可以抑制新梢生長,用于控制直立徒長枝和骨干枝頭的競爭枝。個別果園,夏季對嫩梢見頭就摘,對樹勢削弱較大,這里建議要輕剪長放。令其單軸延伸。
8.3環剝、環刻
在幼樹初果期,旺樹、旺枝等不易成花的情況下,可采用主干環剝技術,一般來說成齡園都不采用,
8.4拉枝
拉枝時,應從基部開始,拉成水平略下垂狀。一般對不易成花,長勢強旺,栽植密度大的拉枝角度也要大,以100°~115°為宜,反之拉枝角度要小。拉枝是經常性的工作,隨時發現枝條角度不好,就要及時拉,而且隨著枝齡的增長,要不斷更新拉枝部位,應避免把直立枝拉成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