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榮 李建軍
紅地球葡萄是一個極易感病品種,其中“白粉病”、“黑痘病”、“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在種植區發生與危害趨于嚴重,使紅地球葡萄減產、品質和商品率下降,直接影響到廣大果農的收入和種植積極性,嚴重制約了設施紅地球葡萄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筆者對設施紅地球葡萄病害發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較為有效的防治方法。
1紅地球葡萄病害發生的原因
1.1溫室內濕度大
在溫室內一年多次灌水、大水漫灌,雨季不注意排水,是引起紅地球葡萄大量發病的主要原因,
1.2病原清理下徹底
對溫室內帶病的枯枝落葉清除不徹底或干脆不清除,成為次年病原菌的侵染源。
1.3單一使用一種殺菌劑使病原菌產生抗性
果農有一種心理,就是啥藥效果好就一直用啥,一年當中連續多次使用,根本不考慮長期單一使用某種藥劑會產生抗性,這其中以特效治療劑最為常見,出現一年多次施藥,防病的效果不斷變差,出現越防越重的現象。
1.4亂混亂配
在多種病害混合發生時,有些果農為了省時省工,不分清病害的種類,不了解哪些農藥能混配,就將2、3種甚至多達4、5種殺菌劑混配到一起使用,混配后到底是增效還是減效,根本不了解,尤其是目前市面上一些商品藥本身就是復配制。而且復配制劑混亂,一藥多名現象普遍,生產中果農雖然進行了交替用藥,但大多數情況下交替使用的是同種藥劑。這反而更使病菌產生多向的抗藥性,再換用其他的藥劑也根本無效。
1.5重量輕質
為了提高殺菌效果,有些果農隨意提高農藥的使用濃度,超濃度用藥,不僅造成藥害,增加了用藥成本,而且使病菌容易產生抗藥性,還造成消費者食用的安全隱患。有的只重視用藥次數,而忽視用藥質量。用藥不到位、不均勻的現象時常發生,如霜霉病沒有重點噴葉背,灰霉病沒有重點噴果穗,黑痘病沒有重點噴植株的幼嫩部分等。噴施保護性的藥劑時,噴霧不全面不徹底,留有死角,造成病害的再侵染。
1.6重防果不防葉
果實和果穗有病易引起注意,而枝葉上的病常常被忽視。生產上常見因霜霉病、白粉病危害而造成大量的植株落葉的現象引不起重視。
1.7重采果前輕采果后
在葡萄采收前較為精細管理,但采果后便不再管理,造成后期病害大量發生。落葉提早,對果園內帶病的枯枝落葉清除不徹底或干脆不清除,成為次年病原菌的侵染源,嚴重影響次年的產量。
1.8 重治輕防
沒有形成預防病害的思想意識,往往是在發生明顯癥狀后,驚慌失措,手忙腳亂,盲目施藥,急于施用治療性藥劑來防治病害,治療性的藥劑雖然可以控制病害的發生,但由于長期多次使用,使病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而保護性的藥劑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病源和保護植株的作用,并且不會產生病菌的抗藥性,這類藥劑往往被忽視。
1.9重視化學防治忽視農業措施
葡萄一旦發病,種植戶就用廣譜性殺菌劑來防治,忽視了栽培措施和綜合治理。葡萄病害的發生與架面內外的通風透光、土壤的肥水狀況,樹勢的強弱密切相關,單純化學防治很難從根本上解決。
2應對措施
樹立“綠色”生態栽培觀,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合理運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才能經濟、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蟲害、提高產量和質量、保護環境和人民健康。鑒于生產上存在的這些問題,在葡萄病害防治時應堅持預防為主,對癥用藥,合理混配,采用交換使用的科學用藥原則,并通過加強肥水、改善光照、增強樹勢等綜合的栽培措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現就生產中探索出來的一些防治經驗總結如下:
灌水必須根據葡萄生長發育需要,不要隨意灌水,盡量減少灌水次數:灌水時不蔓壟;有條件的架設滴灌設施;土壤積水,能促使病蟲害發生,修建好排灌系統,做到及時排除積水,降低園內濕度,減輕病害。
葡萄休眠期應做好清園工作,結合修剪徹底剪除病枝、病果,剝除老蔓上的枯皮、枯枝葉清掃干凈,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菌源基數,減輕翌年的危害。在生長季節發現病害危害時,要及時仔細地剪除病枝、病穗、病果和病葉,并立即銷毀。防止傳播蔓延。
同一種病害在一年的防治中用不同的藥劑進行防治,這樣不但用藥就能見效,而且病原菌難以產生抗藥性。
多種病害發生后,要識別病害種類,分析病因,然后決定防治方案,不同病害用不同的藥劑防治。
嚴格按照藥劑要求的濃度施用,不得隨意加量。
葡萄枝葉上發病,直接影響到葡萄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在病害防治中決不可只防果病不防枝葉病。
保護性的藥劑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病源和保護植株的作用,并且不會產生病菌的抗藥性。葡萄越冬后和發芽前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對樹體、地面和溫室內各個角落進行噴霧;在發病初期用半量式波爾多液,每15天噴施1次,能起到預防各類葡萄病害的作用。
2.8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
及時夏剪,引縛枝蔓,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及時綁蔓摘心和疏除副梢,接近地面的果穗可用繩子適當高吊。多雨季節,葡萄最易徒長,且副梢發生率甚高。要對葡萄及時摘心。及時抹去副梢。同時,對新梢過多的植株,要疏除一部分,這樣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抗逆性。
2.9生物防治
主要是以菌治菌,其特點是對葡萄和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和有益生物,具有長期控制的效果。目前在葡萄生產上應用農抗402生物農藥,在切除后的癌腫病瘤處涂抹,有較好防治效果。農抗120A和120BF可以作為防治葡萄白粉病、黑痘病較理想的生物藥劑。
2.10物理防治
利用葡萄病原對溫度、光照等的反應和耐受能力,殺死或驅避有害生物的方法,如生產上栽培的無病毒葡萄苗木,常采用脫除病毒處理方法等。
2.11化學防治
應用化學農藥控制病蟲害發生,盡管存在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和殘毒等問題,只要應用合理,仍是目前葡萄病蟲防治的必要手段。7—8月份是葡萄在一年中的發病高峰期。在此期間病蟲害防治的好壞,不僅對當年植株的生長影響重大,對來年果園的病蟲害防治也不無影響。
2.11.1葡萄霜霉病的防治發現病葉后噴布85%的三乙磷鋁700-800倍液:40%的瑞毒霉200~300倍液:殺毒礬200~300倍液。另外,還可使用杜邦系列產品,在發病前噴布美國杜邦易保800~1200倍,7-10天間隔。共噴3~4次效果明顯。發病初期噴布克露600-750倍或抑快凈2000~2400倍也可收到較好的防效,為延緩抗藥性可交替使用克露和抑快凈。病害發生較嚴重時,應混合用藥,以保證藥效。
2.11.2葡萄白粉病的防治發病時噴5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日本曹達的特富靈5000-7000倍:15%可濕性粉銹寧粉劑或水劑1000倍:75%百菌清600~700倍。
2.11.3葡萄褐斑病的防治發病期噴1次等量式200倍波爾多液,7—9月間噴500倍50%多菌靈,600-800倍百菌清或g00~1000倍70%托布津交替使用、每10~15天噴1次藥。
2.11.4葡萄黑痘病的防治發病時用1300-1500倍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靈或600倍百菌清藥液生長前期每7~10天噴布1次,噴藥的次數和具體時間根據氣候條件和葡萄生長情況而定,最為重要的是新梢20厘米時、開花前和落花后這3次噴藥必須認真抓好。為了增加藥液粘著力,可加入O.1%的皮膠。外引苗木、插條的徹底消毒是葡萄新發展區預防黑痘病發生的最好方法,一般在栽植或扦插前用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0%硫酸亞鐵1%加粗硫酸浸條或噴布均能收到良好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