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太剛
摘要:自2008 年9 月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場金融風波致使世界金融動蕩不安,也使世界經濟陷入極度低迷。文章簡要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機可能產生的原因,及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和采取的應對措施,以期能從此次金融危機中得到經濟啟示,合理規避國際經濟風險,使中國經濟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利用國際資本;金融安全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20-0026-02
次貸危機形成影響巨大的國際金融危機。其一般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以銀行系統為主的危機,是指由于對銀行金融體系喪失信任導致居民個人和公司以及投資者大量從銀行系統提取存款的擠兌現象,如美國雷曼兄弟的金融危機;二是國際債務危機,是指一國不能履約償還到期對外國際債務的本金及利息,其中包含相對于國家政府的的企業債務和政府債務以及其利息,如冰島這個國家都面臨著破產的危險境地;三是以外匯為主的貨幣危機,是指該國貨幣在全球外匯市場面臨大規模的拋壓,從而導致該種貨幣的急劇貶值,或者為維護現行匯率穩定或是維持在一定的幅度上,迫使國家宏觀部門動用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代價巨大。此次的國際金融危機,以美國為導火線,波及各行各業,并影響至全球。可以說主導全球經濟的美國經濟一有風吹草動,全球也跟著“風雨飄搖”,即所謂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業務國際化帶來的傳感效應。
1金融危機形成的原因分析
①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主要是貨幣體系和貨幣政策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經濟、國家對外投資和國際債務等方面的弱勢不利地位使貨幣體系成熟的發達國家通過自身的貨幣體系及經濟優勢,運用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不成熟,將此次金融危機的災難后果轉嫁給發展中國家,因而現存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體制缺陷難逃其責任。同時由于各個國家在制定國內貨幣政策等一系列宏觀政策,去協調國際經濟失衡時,失去了固有的秩序和規范,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加劇和放大了國際經濟的失衡。
②失去平衡的國際貿易經濟。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國際趨勢下,一國實施的宏觀政策,并非孤立的影響該國經濟,其影響力可能是區域的或全球性的。而金融危機總是與區域或全球經濟失衡相伴而生的。一國特別是大國(如美國)國際收支失衡將導致國際貿易失衡,虛擬經濟導致流動性過剩,其將影響區域或全球的貿易,并最終將使全球經濟發展失去平衡,進而逐步形成金融危機,而后擴散至全球。
③國際資本的投機行為。金融危機發生的前提條件是國際經濟失衡,而不健全的國際貨幣體系會加劇國際經濟失衡,國際游擊資本則是金融危機的直接始作俑者。由于國際游擊資本規模較大,可謂富可敵國,其完全有實力影響和破壞那些國際貨幣體系有缺陷國家脆弱的金融系統。當國際游擊資本進入這些國家時,其會影響該國的利率和匯率變化,從而加快國內金融市場的經濟泡沫。
另外一國國內(主要是大國)政府宏觀調控不力、房地產市場失衡、金融機構炒作等問題也是造成全球金融影響的重要因素。如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就達7千多億美元,那么金融危機對我們持有的美國債券將產生一定程度的貶值。中國對美國國債的增持或拋售將極大的影響美國經濟,進而影響全球金融。
2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
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正日益顯現。文章從金融危機的產生方面入手,主要從對外貿易和利用國外資本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2.1金融危機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①主要是對我國出口貿易產生負面影響。目前中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對外依存度較高。由于國外需求對目前的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美國是中國第二大的貿易順差來源,所以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主要顯現在國際貿易方面,特別是對我國的出口影響。商務部發布的最新調研報告也警示,由于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中國外貿企業很可能在未來若干年內拿到的訂單大幅縮水,盈利空間大幅降低,中國出口將面臨急速下降風險,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據數據顯示,08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10741億美元,增長19.3%,比去年同期回落6.8個百分點。8、9月份對歐盟出口增速也有前7個月累計27.1%分別回落到22%和20.9%。而同期對美國出口比去年回落4.6個百分點,對香港地區出口回落13.7個百分點。同時,服裝和玩具等輕工業方面前三季度出口同期與去年相比,回落21.2和15個百分點,其中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②對我們出口的負面影響原因分析。其一,我國具有較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近年來,我國對美貿易依存度呈明顯增長趨勢,2008年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達71%,表明我國經濟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不斷加大,對國際市場的敏感依存度不斷提高。金融危機造成了歐美國內消費市場及全球消費市場消費不足,故降低了對我國出口的需求。其二,貿易保護主義的進一步加劇。由于金融危機造成的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性不穩定因素增多,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日益明顯。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將更加嚴峻。
2.2金融危機對我國利用國際資本的影響
①縮減了我國引進國際資本規模。首先,一些跨國公司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資產規模嚴重縮水,減弱了他們的融資能力,投資縮減。同時金融危機導致銀行放緩了對企業的貸款,也限制了企業的跨國投資;其二,由于投資者都存在“母國偏好”,當西方本國宏觀經濟發生重大變化時,西方投資者就可能大規模抽回在我國的投資,回本國重新分配資產或是減少損失;第三,在我國的外資企業大多是出口導向型企業,一些外資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減少外資企業的產品需求,使其經濟效益明顯下滑,有些已近破產或倒閉。
②優化了我國外資企業經濟的產業結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外資企業縮減了投資規模,但大多集中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出口附加值低的產業,而在如高科技和環保型朝陽產業的投資依然保持增長勢頭,表明我國外資企業的投資結構向優化轉變,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產業優化升級,改善我國經濟結構環境。
③造成我國利用國際資本的成本上升。金融危機產生的深遠影響使西方國家風險觀念發生轉變,由積極進取變為規避風險,紛紛縮減信貸規模,造成國際融資的成本升幅較大,即使融資也附加苛刻的條件,使我國利用國際資本的成本有所上升。
3我國經濟發展對金融危機的建議對策
總體上看,美國金融危機還不足以引發我國國內的金融系統危機,但由于此次金融危機正在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面臨轉型、調整,故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視,應在綜合考慮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條件下,采取一些正確的國家經濟發展宏觀政策減少國外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負面刺激影響。
第一,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國家干預不僅可以彌補自由市場經濟放任自流的不足,而且推出合理宏觀政策也使得個人和國外投資者形成一個合理預期,從而增強投資者對經濟發展的信心,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例如正是由于美國政府放棄了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思想,加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干預,才使得該國在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中較快的恢復,并取得較快發展。
第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一方面對外要對外注重創新、建立品牌。我們應該抓住全球經濟出現衰退這樣的機遇與挑戰。既要繼續大力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和企業,確保不失去我們現有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也要做到正確的未來戰略,開拓新的出口市場,努力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出口產品品質和附加值,調整經濟結構向優化方向發展。同時國內企業要避免惡性出口競爭,將從數量競爭轉型到品牌競爭;另一方面對內立足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由上文分析可知,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減速,影響了中國的出口貿易。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的對外依存度過高,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外部需求的增長所致。因此,我們要以滿足國內需求和消費為主,從根本上擺脫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出口外需的局面,減少全球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另外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會財富再分配制度,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刺激民營經濟的投資發展和生產。在整個社會上提高內需,以經濟發展方式的消費性社會發展來實現經濟的長期、持續、穩定增長。
第三,穩步擴大出口與擴大內需相結合。一是盡可能地穩定出口規模,并逐步擴大,保持一定的國際貿易平衡,擁有足夠的外匯貯備。由前文數據可知,08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回落6.8個百分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比去年同期減少2.1個百分點;二是利用中國內部需求潛力巨大的特有優勢,加強擴大內需。因為從長期看,能夠
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關鍵就是國內需求能否拉動。
4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①本著謹慎的原則進行國際資本投資。投資者作為國家經濟內的單個個體,應當避免在盲目自大和共同錯誤想法支配下進行高風險的投資行為。美國金融危機中經濟衰退已很明顯,表現在固定資產、金融衍生品市場以及定價過高的股票等領域其價值下降,故在追逐國際市場利益時,謹慎的投資風險品種高的項目,同時避免短期投機行為。
②盡快構建我國的金融安全體系,加強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首先加快國內金融市場的自由化,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其次加強有效監管,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同時應加強監管部門的協調,對內要保護中小投資者、儲戶的利益,對外應嚴格資本賬戶管制,防止資金大進大出,防止其對我國市場的沖擊;最后還要對金融人才的培養和投資,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
③優化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是防范金融危機的最佳途徑之一。發展中國家只有優化國內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才能真正改善長期國際收支的狀況,確保自身不受國際資本流動無常變化的影響。此外有計劃、有步驟的開放資本市場,開放金融市場要做好準備和試點,應該采取謹慎的步驟和策略。
參考文獻:
[1] 孟輝,伍旭川.美國次貸危機與金融穩定[J].中國金融,2007,(18).
[2] 藍慶新.美國“次貸危機”與我國金融風險防范[J].理論探索,2008,(2).
[3] 廖湘岳.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啟示[J].求索,2008,(6):21-22.
[4] 劉鑫.淺析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成因及影響[J].理論界,2008,(6):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