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福 路桂榮
巍巍祁連山傲視北國、綿延千里,滔滔黃河水橫貫九州、氣勢若虹。在茫茫騰格里沙漠南緣,黃河母親以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景泰縣這塊風景優美的地方。它東臨黃河,西接武威古城,為河西走廊東端門戶,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的交通重鎮。
交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景泰地處白銀、武威、天祝、中衛、古浪、靖遠六市縣中心,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包蘭電汽化鐵路、甘武鐵路橫穿縣境,現已形成了以省道201線和308線為主的十條縱橫交叉的公路網。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特征,使景泰的發展充滿著機遇和挑戰。
1983年2月25日,為了適應公路運輸的大力發展,景泰縣公路運輸管理所應勢成立,其前身為景泰縣工交局封車節油辦公室。單位性質為行政事業單位,經費實行自收自支,行政關系隸屬縣交通局領導,業務由武威地區行署(后移交白銀市)運管處實行指導管理。單位原建制為副科級,1994年晉升為正科級單位。
大路朝天,歲月如歌。景泰縣運管所在王登龍、王廷義、馬萬里等歷屆領導和職工的不懈努力下,走過了艱難曲折的漫漫發展之路。運管所最早在大安路43號一所平房內辦公,白手起家,舉步維艱。1989年搬遷到紅水路9號職工家屬樓一樓的鋪面房里辦公,周邊環境只能用臟亂差來概括。門房就是所長的辦公室,運政人員因陋就簡,精神松散,工作拖沓。
2005年2月,組織上任命李祖堂為景泰縣公路運輸管理所所長。他是一位腳踏實地、敢做敢為的硬漢子,他一步一個腳窩地從基層財稅所走到了喜泉鎮黨委書記的領導崗位上,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出色的管理才能,他以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高風亮節的人格魅力,成效顯著的工作業績,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擁戴。
歷史對人的選擇是偶然的,但又是必須的。面對簡陋的辦公環境,面對賬面上只有40多元錢的經營狀況,面對無精打采的員工隊伍,他沒有氣餒,沒有退縮,他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有信心和勇氣,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他義無反顧地挑起了振興景泰交通運輸事業的重擔,從此走上了一條艱苦卓絕的改革之路,掀開了運管所大力發展的歷史新局面。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李祖堂上任伊始,即組織員工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對運管所各項規章制度重新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建立健全了《運政人員工作紀律及考勤制度》、《機關效能建設制度》、《運輸行業安全管理制度》、《運管所違章車輛處理規定》、《運管所長工作職責》、《運政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運政人員考評辦法》等30多項規章制度。強化了制度建設,完善了目標管理責任制、領導責任制、責任追究制、績效考核制度和行政執法責任制等規章制度,逐步形成了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的工作氛圍。
李所長經常說:“只有不稱職的領導,沒有不稱職的職工!”他努力轉變機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嚴格依法辦事,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發展,規范機關干部職工的公共服務行為,努力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他全面加強了機關效能建設,制定和完善了績效考評制度,打破了大鍋飯,做到了職責明確、責任到人,把績效與獎懲掛鉤,極大地調動了職工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推動了各項工作的穩步開展。
他們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市場化建設、網絡化運營、城鄉一體、規范管理的指導思想,編制了《景泰縣農村客運網絡“十一五”建設規劃》藍圖,把農村客運發展規劃納入全縣交通運輸發展的總體規劃中,統籌安排,重點實施。
近年來,景泰的客運事業有了巨大的進步,有力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現有三級客運站1個,四級客運站1個,客運管理人員64人,日均發客車229班次。全縣營運客車由82輛發展到102輛,經營客運線路64條,總營運里程達4280公里。實行城鄉交通一體化,投資560萬元建成了14個鄉鎮客運站,投資292.4萬元在縣城和所有行政村建了172個停靠站點,開通了5路城市公交車,全縣11個鄉(鎮)客運車輛通達率達到100%,136個行政村客車通達率達到98%。
為了維護客運秩序,運管所加強了源頭管理,用“三關一監督”督促等級客運站執行“三不進站”和“五不出站”制度。用科技手段根治客運車輛出城壓時和區間超速搶時的違章經營行為,將三臺打卡機分別安裝在縣城東頭、上沙沃和縣城西頭。規定客車向東南15分鐘出城,向北15分鐘出城,15分鐘下四個山橋頭,每月采集一次數據,月底進行處罰。
2007年底,景泰縣迎來了50年不遇的寒冬。為了轉變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著力解決客運車輛班次和發車時間“終身制”帶來的諸多問題和矛盾,為廣大客運經營者提供公平公正競爭的市場環境,運管所工作人員冒著凜冽的寒風,打響了長途客運專項治理的戰斗。由于優勢班次和劣勢班次每年的效益差距至少在10萬元以上,要想切分這個蛋糕必然會遇到巨大的阻力。運政執法人員現場辦公多次受到圍攻,運管所辦公樓也曾被包圍過,李祖堂所長自然成了圍攻辱罵甚至威脅的主要對象。個別長期霸道的客運老板還想長期壟斷客運市場,他們不惜用任何卑劣的手段到處設置障礙、制造事端,給運政人員的心里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李所長帶領工作人員始終嚴格遵守制度,罵不還口,打不還手,有理有節地說服教育,有條不紊地執行政策。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最終戰勝了困難,維護了長途客運市場新秩序,得到了廣大客運經營戶的支持和擁護。
2008年8月,內蒙古、寧夏等地人員來景泰炒作出租車《營運證》,謀取暴利,擾亂市場。對此,運管所成立了景泰縣出租汽車群體事件應急小組,起草完善了《景泰縣出租汽車群體事件應急預案》,發布了《關于規范出租車市場營運管理公告》,從政策上、制度上、機制上加大了對出租汽車市場專項整治力度。與此同時,他們嚴格執行縣政府對出租汽車客運力投放實行宏觀調控政策,使運力準入和退出保持總量基本平衡;規范了出租汽車公司經營行為,糾正了公司只收費、不服務,只認錢、不管理的問題。按照縣政府下發的《景泰縣關于開展打擊“黑車”等非法營運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抽調專人配備裝備,成立了一個城市稽查隊,監督和維護城區道路運輸市場秩序。為了使出租汽車“黑白分明”,運管所給出租汽車穿上了“黃裙子”,成了景泰縣城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使客人對出租車一目了然,使黑車沒有了營運市場。
近年來,在貨運市場管理上,優化了貨運車輛裝備和技術質量,使貨物運輸車輛持續增長,有力促進了景泰經濟的長足發展。他們堅持“控數量、提質量”,引導運輸經營者發展廂式運輸、甩掛運輸、汽車列車和專用貨物運輸車輛及使用節能、環保、標準化的車輛,扶持集約化程度高和組織方式優的道路運輸企業。全縣現有道路貨運經營戶824家,貨運車由800輛發展到1200輛,其中散裝水泥車達到350輛,是西北五省實力最大的散裝水泥運輸力量。
在運管所員工像園丁一樣的精心培育下,景泰縣的公路運輸業有了極大的發展,出現了花香蝶舞的美麗景象。客運和貨運市場的繁榮,有力帶動了駕駛員培訓和機務維修市場的發展。他們對駕駛員培訓學校進行了專項整頓,重點整頓了異地招生、壓價競爭、不建學籍檔案、減少培訓學時等方面的問題,并進行年度質量信譽考核,通過對資格條件、質量管理、經營管理、教學業績等方面的綜合考核進行評級,形成了一個求質量、比服務、靠誠信、公平競爭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市場。目前,全縣擁有三類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3家,教練員34人,理論教練員4人,普通貨運教練車17輛,小型教練車10輛,汽車駕駛模器12臺,整車透明汽模3臺,全自動程控電教板48塊,每年培訓駕駛員800多人。
在機務維修市場管理上,他們對全縣維修企業進行了整頓和年度審驗。進一步強化了監管力度,將每月一次的定期巡查制度,改為每月一次不定期巡查,同時與工商局聯手整治無證、無照和超范圍修理。依據維修企業質量信譽考核辦法,對全縣維修企業的人員素質、安全生產、維修質量、服務質量環境保護、遵章守紀和企業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服務質量綜合信譽考核。目前,全縣擁有維修企業64家,其中一類企業3家,二類企業7家,三類企業54家;設備總數485臺,其中通用設備157臺,專用設備348臺;從業人員270人,其中管理人員76人,技術員工210人,持證上崗率達90%。
李祖堂深諳交通安全不能掉以輕心,它關系到每個家庭的美滿。交通事故曾經破壞了多少家庭的幸福,責任大于天,必須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道路運輸證》年度審驗是運政管理工作中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廣。為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優質有效進行,所里成立了審驗工作領導小組,在審驗中參審人員嚴把了“四個關口”即領表關、提檔關、車輛劃分評定關、審核簽章關。
他們制定了《景泰縣道路運輸突發事件保障應急預案》,成立了運管所應急保障中隊,按照以人為本、常備不懈、分級負責、果斷慎重,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在全縣范圍內對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社會群體事件和各類涉及道路運輸保障突發公共事件進行應急保障。
他們對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安全隱患進行了排查,重點對在建項目、投入使用項目、運政基礎設施、危險化學品運輸、“三關一監督”職責落實等進行了排查,對35臺大客車和11臺危貨運輸車輛安裝GPS衛星定位系統,建立了一個GPS分控平臺。同時建立了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信息報送,每月一報,按時完成。他們還同交警隊聯手對公路客運和危險品生產使用單位進行了拉網式檢查,在檢查的同時與被檢查單位簽訂了《安全生產管理目標責任書》,落實了源頭安全責任,消除了安全隱患。
他們加強了路面監管力度,運政執法人員起早貪黑、風吹日曬認真檢查,將管理寓于服務之中,將服務體現在細微之處。倡導人性化執法,親情化服務。人性化執法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做到“四先四后”,即服務在先、監管在后;文明在先、執法在后;宣傳在先、檢查在后;教育在先、處罰在后。在服務過程中堅持“四要四不”,即要熱情不冷橫,要主動不被動,要效率不拖拉,要廉潔不腐敗。
他們加強了道路旅游客運管理,每年兩個“黃金周”都派運政執法人員到景泰黃河石林和壽鹿山旅游景點執勤。對本縣外出旅游的客車嚴格按《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和省局(甘運發[2007]27號)實施行政許可,統一到市處辦理包車線路牌,未按規定辦理的一律不許承運旅游客運。通過這些強有力的舉措,強化了道路運輸市場監管,規范了道路運輸市場秩序。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在生活上,李祖堂總是對職工噓寒問暖,無論誰家有紅白喜事,他都帶頭去幫忙料理長精神;在工作上,他嚴格要求職工,誰的工作誰干,誰的責任誰擔,獎優罰劣,一碗水端平;每年單位測評,他都把榮譽讓給其他人;如果上級對他獎勵,他就把獎金與大家共同分享;財務上實行透明化,在每年職工大會上對每一項花費都要解釋清楚。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運管所團結成一條心,擰成了一股繩。
他們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交通行業職業道德規范》。在全所職工中深入開展“四項教育”、“三個主義”和“三德”教育等活動,樹立了“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觀。
他們圍繞全縣經濟發展大局,以“五型”機關創建活動和“三比三爭三帶”活動為載體,在全縣道路運輸行業開展了“精神文明創建”和“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活動,在運政大廳開展了“在崗一分鐘,文明服務60秒”,“比形象、比服務、比技能”,創建“全省優秀運政大廳”(窗口)活動。自2007年連續三年,運管所被評為白銀市文明單位。“陽光運管”、“城市名片”,已成為廣為人知的美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李祖堂、王汝輩等領導的勵精圖治下,在全體職工的努力奮斗下,景泰縣的運政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2006年7月1日,景泰縣道路運輸信息站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占地12畝,建筑面積1303.08平米,總投資約290萬元。運政人員由原來18人擴充到28人,另有8位協管員;公務車由原來2輛發展到6輛,投入30萬元實行了信息化管理。
如今,寬敞明亮的運政辦公大樓建起來了,運政大廳運轉起來了,實現了一站式辦公,通過實行陽光工程,建立了景泰縣公路運輸服務中心,投運了鄉鎮、村級客運站,實現了客運“村村通”工程,有力促進了景泰公路運輸的大力發展。毋庸置疑,他們在景泰縣公路運輸管理所的發展史冊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為景泰縣的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