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友
一
地處長城腳下的金水峪金礦是青云縣一座歷史悠久的老礦,自解放以來,其黃金產量一直居于全國前列。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實行了礦長責任制,幾任礦長都曾超額完成任務??勺罱鼛啄?由于開采過度,加上管理不善,竟使金礦連年虧損。到了今年,金礦由昔日的利稅大戶變成了縣里的一個大包袱。
青云縣領導請示省市領導之后,決定將金礦轉讓出去。消息傳出,立馬引來一家日本公司——豐達公司的總裁藤野靖夫千里迢迢親自來到青云縣,準備收購金礦。藤野的到來引起了全縣騷動。要知道,當初日本侵華時,日軍曾經霸占整個金水峪礦區,并在礦區內實行“集家并村”,把老百姓趕進一個“人圈”里,不得靠近礦山。接著日軍又抓來不少中國人,強迫他們沒日沒夜地采礦。日軍駐扎在金水峪那些年,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死在礦山,有多少黃金被掠奪。沒想到,如今又是一家日本公司前來收購礦山,青云縣的百姓議論紛紛,其中更有不少不滿的聲音。
青云縣領導討論之后認為,就事論事,姑且拋卻歷史問題,單就這家日本公司的實力和背景來看,年過花甲的藤野先生是日本礦業界的風云人物,在商業經營上更是出類拔萃的能人。眼下的問題是,要在轉交金礦的談判中盡量減少損失,為青山縣多贏得一些利益。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省黃金公司特意派來以副總經理馬德明為首的三名資深礦業專家,協助談判。
二
青云縣委、縣政府決定派有關部門領導和專業人員組成一個談判小組,由副縣長張峰與馬德明共同負責。
第一次洽談中,藤野提出要親自到金礦考察,之后再談收購細節。于是,全體談判小組成員便陪同藤野來到金水峪礦區。經過兩天的實地考察,藤野擺岀一副淡漠的態度,說金礦的資源已近枯竭,而青云縣提出的收購價格太高,他可不愿做虧本的買賣。談判陷入僵局,無法進行下去,雙方只好暫時停止談判。
馬德明和張鋒主持召開小組會議,要大家對藤野的態度做出分析,研究下輪談判的對策。
縣礦業局的孫局長說:“金水峪礦源已近枯竭,這也是事實,金礦的老底咱們自己比誰都清楚,已經開采了七十多年的老礦,畢竟油水不大了。降低收購價格,這事可以考慮,總之,還是應該促成談判……”縣財政局長老郭也附和著說:“把一個風燭殘年的舊礦當寶貝揣著,只怕包袱會越背越重,不如盡快處理,把精力和資金用于開發其他項目?!?/p>
馬德明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金水峪礦作為全省重點金礦,收購價格不能定得太低。近年來,金礦產金量大幅度下降,資源減少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管理上的問題也不容忽視?,F在如果大家抱著甩包袱的想法,草草將金礦低價轉讓,豈不正中藤野的下懷?像藤野這樣精明的人,此次來青云縣絕非游山玩水,金水峪礦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只不過他看出咱們想甩“包袱”,故意耍滑,想跟咱們拼耐心,撿現成的便宜!
聽了馬德明的話,大家最后決定——吊藤野的胃口,不降低轉讓價格,看看他下一出戲怎么演……
又經過兩輪談判,盡管談判小組的成員絞盡腦汁與藤野周旋,藤野仍是搖頭,最后甚至指責青云縣方面缺少誠意。藤野非??隙ǖ卣J為,除了他,不會再有第二個人愿意要金水峪礦這樣一個爛攤子了。談判就這樣又陷入僵持的狀態。
不久,傳來藤野打算回國的消息,談判小組的成員聽了之后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是該勸藤野留下,還是就這樣放棄呢?這時,藤野突然提出,希望青云縣的領導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重新考慮,考慮清楚之后談判還可以重新開始。
談判小組的成員仿佛看到一絲希望,看來,藤野不想就這么“一刀兩斷”,在臨行前留下這樣的話,說明他不想放棄收購金水峪礦。
在藤野回國的前夜,馬德明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雖然藤野的話留有余地,但畢竟十幾天來白忙了一場,談判仍然沒有結果。作為地質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礦業專家、省黃金公司的領導,馬德明的壓力很大,想著想著,他索性從床上爬起來,穿好衣服出門,在深夜的小路上獨自走著。
時值初春季節,冷風吹過臉頰,馬德明感到一陣陣寒意,他裹緊了衣服,一路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礦區。他抬眼望向月朗星疏的礦山,突然,他看到不遠處有一個人!馬德明跟了上去,覺得那身影看著熟悉。走到跟前一看,居然是藤野靖夫。馬德明面帶微笑,用生疏的英語打起招呼:“藤野先生,這么晚還出來散步?”藤野一怔,也用不算熟練的英語回答:“明天就要走了,有些舍不得……山里的空氣很新鮮,我隨便出來走走。”出于禮貌,馬德明說:“我陪您一起走吧?!瘪R德明陪藤野信步走著,不知不覺來到一個小山頭下。山頭下有一塊很大的石頭,馬德明走到大石頭旁邊,發現大石頭上面刻著一幅“八卦圖”,圖下刻著“1.25”幾個數字。馬德明感到很奇怪,這是什么年代什么人刻的?這個“圖”是什么意思?藤野靖夫站在“八卦圖”前看了許久,看樣子他對這幅圖非常感興趣。藤野觀察了一會兒,對馬德明說,他對中國的《易經》非常喜愛,也研究過八卦,但卻不能悟透這幅“八卦圖”中的玄機。藤野問馬德明:“這‘八卦圖是怎么來的?是不是天神遺物?”馬德明不信什么神,也不懂易學,之前也沒聽說過青云縣有這樣的怪石頭,只好說自己也不清楚。
三
藤野回日本之后馬德明總是有意無意地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他不禁猜測——那天藤野深夜出門,連秘書、助手也沒帶,是不是刻意去找那塊刻著“八卦圖”的怪石頭?他將此事告訴了張峰等縣里的領導,并建議沿著那晚他和藤野靖夫走過的那條路走一走,說不定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張峰同意馬德明的建議,帶著一行人隨他來到了“八卦圖”前。大家看著那長長短短的“符號”,如同對著“天書”一般。金水峪礦礦長老錢介紹說,這個“八卦圖”是當時日本人留下的,據說是日本人為了能源源不斷開采出黃金而畫的“神符”。這么多年,青云縣從沒有人把它當回事。馬德明一聽是日本人留下的,著實吃了一驚,他越發肯定,藤野那天晚上決不是出門“隨便走走”,目的就是來看這個“八卦圖”!那么,日本人留下這么一幅圖有什么用意?馬德明琢磨來琢磨去,看來只有向懂得易經八卦的人請教了。錢礦長告訴他離這里不遠有個松樹坪村,村里有一位姓劉的風水先生,老人家頗有學問,精通陰陽八卦之理,經常給附近的農戶看陰陽宅、擇婚嫁的吉日良辰。錢礦長跟這位劉老先生很熟。
第二天,錢礦長就把劉老先生找來了。劉老先生在這幅“八卦圖”前看了許久,然后對眾人解釋說:“八卦者,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每個卦象代表一個方位,即: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亁西北、艮東北、巽東南、坤西南。這幅圖奇怪的地方是刻錯了方位,坎北刻成了震北、離南刻成兌南、震東刻成了離東、兌西刻成了坎西,整個方位都移動了……”馬德明說:“既然是表示方位的,是不是有可能是一幅藏寶圖啊!”劉老先生問:“馬經理所說的寶就是指金子吧?”馬德明點點頭。劉老先生又說,“按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又組成一個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即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既然所尋之物為‘金,理當在‘西方。可是,這個八卦圖卻將‘庚辛金的‘西刻在‘北的位置,按此推斷所藏之物應在北方……至于圖下刻著的‘1.25是什么意思,我也看不明白。”
“1.25”看起來像是刻八卦圖的“紀念日”,但仔細一琢磨又不對頭。一般情況下,無論什么工程完成后必然要刻上完整的年、月、日,而這“1.25”只能看作1月25日,是哪一年的1月25日呢?刻這個沒有年份的“紀念日”有什么意義?那么,這個數字到底代表什么呢?馬德明說:“我們在這里冥思苦想是無法破解‘1.25之謎的,不如暫時先放一放,還是照劉老先生推斷的找一找,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
按照劉老先生的推斷,大家一直向北面走去。從“八卦圖”往北是一條山溝,在山溝里走了差不多三里路,只見一個平緩的土臺上有一座小小的墳冢。干什么行當說什么話,這個小小的墳冢引起了劉老先生的注意。這荒山溝附近沒有村莊,是什么人家把墳塋選在這里?莫非這里是塊風水寶地?劉老先生站在墳冢前,將前后左右地勢、山形仔細觀察了一番,可怎么看也看不出這里有什么好。再說,這墳前也沒有“頂腳”的下一代人的墓。劉老先生就問在場的人誰知道這座孤墳里埋的是誰。錢礦長告訴他,聽當地人說這墳里埋的是一個日本人,人們為了發泄國仇家恨,曾把這墳刨開過,卻沒發現尸體,又有人說這墳是個日本娃娃的,估計小孩子尸體一丁點大,早在土下面爛沒了。大家覺得日本小孩也是無辜的,出于同情,便又把墳堆了起來,所以人們都把它叫做“鬼子墳”。
馬德明聽了不由得一愣:“鬼子墳?這個‘鬼子墳會不會與‘八卦圖有什么聯系?會不會又是日本人搞的鬼?”他就和張縣長商議,決定將“鬼子墳”扒開看個究竟。錢礦長馬上給礦部打電話,讓他們派幾名工人帶著工具立刻到“鬼子墳”來。半個多小時后,幾名工人駕駛著一輛卡車趕到了。工人們揮動鍬鎬,沒用上半個小時就把墳扒開了。墳里面果然沒有尸骨,只有一塊石頭。要是平時,一塊石頭也沒人會注意,但此時,大家把石頭扳起,左看右看,終于在石頭上找到了端倪:上面刻著一條橫向的曲線,曲線下也刻著“1.25”字樣……
看到“鬼子墳”里的石頭上也刻著“1.25”,馬德明很激動,這塊石頭與“八卦圖”是有聯系的。但其中隱藏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許久,始終未得出答案。馬德明看著眼前這塊石頭,眼睛突然一亮:“大家想一想,我們按照老風水先生推斷的方向,在這里發現了這個‘謊墳,由此肯定那‘八卦圖和這個‘鬼子墳是兩個‘坐標。所以,我認為也應該是打開秘密的兩把‘鑰匙……”馬德明的分析一下子提醒了老風水先生:“對,是坐標,是坐標!不過,我想這個坐標對應的‘西方庚辛金,這回應該是真正的西方了。我們不是要找金子嗎?就從這里一直向西找吧……”
馬德明和張峰等人一直向西走去。從“鬼子墳”向西是一條叉溝,當地人把這條溝叫做西叉溝。西叉溝兩邊的山坡上都是松樹,溝塘里雜樹叢生,看樣子很少有人到這里來。當地一位村民介紹說,日本人開礦時這里建有一座炸藥庫,看炸藥庫的是兩個日本人,手上都有槍。后來,為了運送和取用炸藥方便,日本人決定修一條路,調來不少人力,并且不讓中國勞工參與施工。施工隊不分晝夜緊張地施工,但只修了不到兩公里,日本就投降了。幾十年過去了,這里長滿了荊棘荒草,已經看不出路的模樣。那個裝炸藥的倉庫,現在也隱沒在荒草之中。馬德明等人在炸藥庫遺址和未修完的路上轉了小半天,也沒發現什么可疑之處,只好失望而返。
四
第二天、第三天……馬德明依然不死心,他帶著人把西叉溝每一個旮旯都轉遍了,仍然毫無收獲。面對馬德明的執著,有人提出,不能被一個鄉下老風水先生的那套“西方庚辛金”的理論所左右,瞎折騰浪費時間。
馬德明卻不放棄,他要求張峰陪他再去西叉溝看看,并且找來副礦長老王,要他一起去。老王的家就在金水峪礦區附近,他對礦山情況了解比較多。三個人來到西叉溝,在炸藥庫遺址和那條路上來來回回地走了好幾趟,仍未發現一絲破綻。三個人累得氣喘吁吁,便坐在山坡上休息。老王點燃一支煙,一邊吸著一邊講述日軍霸占金水峪礦時的罪行。老王說:“日本鬼子沒有人性!強迫中國勞工干牛馬活吃豬狗食……要是我說了算,金水峪礦寧可封了也不賣給日本人!”老王越說越氣憤,默默坐在一旁的馬德明暗想:日本人霸占金水峪礦時根本不把中國人當人看,不顧勞工的生死,強迫他們干危險的重體力活。可是,修這條山路時為什么不讓中國人來干而要日本人自己干呢?也許這條路藏著日本人非常重要的秘密!另外,正常情況下,修路本該從外往里修,那樣既方便修路人上下班,也方便運送工具、材料的車輛行走。那么,日本人為什么偏偏要從溝里往外修呢?
馬德明把自己的疑問講了出來,張峰聽后,一方面覺得馬德明說得有點道理,可另一方面又覺得馬德明可能想得太多了。馬德明自己則是吃不下,睡不著,一心琢磨這事。
第二天,他請示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對這條路進行挖掘……
五
沒兩天,省領導突然給青云縣的領導發來一條重要消息:經過多方了解,來中國洽談收買金水峪礦的藤野靖夫就是當年開采金水峪礦的日本老板藤野三郎的兒子!現在國家相關部門機關已派人前來,協助青云縣調查此事。
青云縣領導大為震驚!看來藤野靖夫想收購金水峪礦,目的沒那么簡單。馬德明立即請示縣委、縣政府,調集了十幾臺挖掘機和鏟車,分別從路兩頭向中間開始挖掘。經過幾天的奮戰,終于將毛坯路下面的謎底揭開了——原來路基下面五、六米處埋藏著大量的金礦石!經化驗,這些金礦石全是含金量非常高的特級礦石!不言而喻,日本人在戰敗撤退時,這些特級礦石既來不及冶煉也無法帶走,又不想讓中國人得到,于是假借修路把礦石埋藏在路基下面。因為夢想有朝一日卷土重來,所以才立下變換方位的“八卦圖”和“鬼子墳”,一來迷惑中國人,二來用做日后尋找埋藏礦石地點的標記,“鬼子墳”中那塊石頭上刻著的曲線指的就是這條路……
十幾臺挖掘機和鏟車不停地工作,不到兩公里長的路終于清理完畢。金礦石運到冶煉廠進行冶煉,全部礦石冶煉完畢后,得純金12500余兩,這個數字正好與“八卦圖”的“1.25”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