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我們不斷聽到各種媒體都在說氣候變暖、冰川消融、影響環境什么的,但這些消息在咱看來都很虛無縹緲,貌似對咱生活沒啥影響,民眾的情緒也比較穩定。不過要是你看了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發布的這份報告,估計情緒就不會那么穩定了。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通過分析過去20多年的氣候以及農作物產量的數據,得出了一份關于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在未來40年內,由于氣候變化,全球將增加多達2500萬名營養不良兒童,其中又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和南亞地區影響最為嚴重。這是因為受天氣影響的不止是冰川,還有農作物。如果氣候持續惡化,農作物將受到影響,糧食產量將不斷下降,而價格卻會持續上漲。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糧食價格上漲帶來的必然結果是銷量下跌,生活在貧困線上下的人們吃得更少。以谷類食物為例,人類約有60~70%的熱能和60%的蛋白質來自谷類食物。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那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兒童營養不良。
別以為這就完了,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稱這個數據還是一個相當保守的估計。由于全球變暖對世界糧食生產造成破壞性影響,這個數字預計將呈戲劇性增長。更可怕的是即便是保持現今的氣候40年不發生任何變化,以如今的農業生產環境而言,糧食價格也可能上漲。到2050年時也約有1.13億5歲以下的兒童營養不良。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報告主要作者尼爾森稱:“研究所將在現有的基礎上每年增加70億美元的科研資金進行農業研究,以幫助農民提高產量。”不過尼爾森還說到:“面對這樣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僅有一家研究所的投入是不夠的,得靠更多科研機構的努力。”
如果你看不懂上面這些枯燥的報告,那讓《Geek》跟你算筆賬。假使你現在一個月花800塊在吃喝上,如果天氣惡化使得糧食價格漲高,那么你這800塊就有可能只夠你吃20天了,如果你沒法增加食品方面的開支,那就得將原來20天的食物分作30天來吃了。困難嗎?自己試試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