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o
給出《時尚先鋒香奈爾》這一中文片名的人腦袋一定被某種偶蹄目動物傷害過,否則如此索然無味的學術報告標題怎么會套用在上世紀最優雅的女人身上。不過該片的法文片名《Coco Avant Chanel》倒是一針見血,Avant等同于E文中的Before,它直白地告訴我們影片要講的是當香奈爾成名前的故事。
作為傳記類電影,《時尚先鋒香奈爾》還是沒有跳出出身、愛情與事業這三條主線。在法國與戴高樂將軍齊名的可可·香奈爾其實并不叫可可,可可不過是她的“愛稱”而已。孤兒出身的她最早曾經浪跡在酒館,在那里靠著一首叫做《Qui qu'a VU Coco》的歌與裁縫手藝混生活,直到她遇到了那個有錢的巴尚,并成為了他的小三之后。作為小三,男權壓迫下的可可并不快樂。畢竟從底層出身的可可,地位也僅比女仆高些。雖然她有自己的房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設計帽子。這一切直到亞瑟·卡保登場后,才有所改變。都說成功男人背后有一個付出的女人,這句話套在女人身上同樣合適。靠著亞瑟·卡保,她不僅開起了自己的帽子店,出入巴黎的上流社會,而且事業也漸入佳境。可世界總不完美,上帝給你一件重要的東西,你總會失去另一件更重要的東西——卡保的車禍成就了一個終身未嫁的香奈爾。最后成為了香奈爾的可可坐在標志性的白色旋梯上,往昔的畫面一一滑過,在自己設計的時裝面前微笑。這笑容里中包含了太多的故事……而這時,電影也完成了對香奈爾品牌的成長溯源。
縱觀整部電影,在情節安排上似乎并沒有太大起伏,可是在卡司方面,《時尚先鋒香奈爾》卻請到了法國人氣正旺的奧黛麗·塔圖。按照導演安妮·芳婷的說法,她更希望用一種樸實的視角,來講述這個著名女人的平凡一面,而這也正好是我們在電影中所能感受到的。讓奧黛麗·塔圖用游走在女孩與女人界線中的獨特氣質來演繹這場從可可到香奈爾的蛻變歷程。事實上,30歲的奧黛麗·塔圖與香奈爾當時的年齡如此接近,她的表演將香奈爾對女權主義的倔強融入到對愛情的依戀中,對簡單即美的理解化作對時尚的堅持中。也許《時尚先鋒香奈爾》注定是部沒有結局的電影,它只選取了香奈爾傳奇人生中最純凈、積極的時光。那段時光,對于我們任何人而言,只要努力夢想就會實現,只要敢愛心就會被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