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生
今天美國經濟的糟糕狀況是在為數年前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交學費,而今后,或許我們也將為過去十幾年過度重視投資而忽視消費能力培育的不均衡狀況付出代價。
政府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擴大最終消費需求,方向無疑是正確的,與此同時,刺激消費的具體措施也不可忽視。
消費進入減速軌道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市場曾廣泛預期,官方會出臺直接增加民眾收入的措施以促進消費。從會議結束后發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到,除了常規的增加低收入群體補助和加強建設保障性住房,政策細節中并沒有針對刺激消費力度更大的措施。2009 年開始的增值稅轉型、燃油稅改革,以及營業稅率降低等,都將給財政增收帶來壓力。與此同時,在個人所得稅等可以更有力刺激消費的政策方面,還沒有明顯動作。
從中央政府來說,刺激消費是個大原則,但尚無具體政策,例如提高個稅起征點、發貨幣補貼農民和派發消費券等直接增加民眾收入的措施。或者說,其受重視程度要低于基建投資、救助國有企業這樣的任務。然而,社會消費已開始步入了減速軌道——2008 年11 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放緩至20.8%,較7月最高的23.3%下降了2.5 個百分點。
穩定股市促進消費
保8、保增長、促消費,是未來的重中之重,難點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這個難題,股市的上漲和房地產消費的再次啟動,是關鍵中的關鍵。這兩項對中國經濟的穩定,對于保8,作用尤為重要。
又值歲末,各大券商例行公事,推出2009 年A 股策略報告。按往年的慣例,券商的下年度策略報告,往往會變成第二年的笑談,市場中人很少認真待之,反倒經常視為反向指標。但這也是一種價值,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年末的流行心態。經過統計,如果某種觀點明顯占據上風,便值得高度重視,因為次年的市場多半反其道而行之。至于如何“反其道”,則不止一種方式。
筆者大致分析了已發布的十幾家券商報告,發現了兩個主流觀點:
第一,2009 年前低后高,大機會在下半年,起動時間可早至五六月份。中信、銀河、興業、國信、上海、中原、江南等7 家表明了類似意見,5 家未就此表態。還有兩家另類意見:長江證券認為,一季度末的惡劣數據公布時期,市場有望迎來一次中級反彈;西南證券認為,1664 點以來進入大B浪,2009 年上半年最高可見4000 點,然后是C 浪調整至3季度末。
第二,預期2009 年高點集中于2600 ~ 3000 點區間,低點集中于上證指數1300 ~ 1600 點區間,或者說以1500點為軸上下震蕩。
如果經濟要穩定,股指必須先穩定。股指不穩定,想穩定經濟,難度很大。股指要想穩定,得有兩個前提:一是A 股不能隨美股走。美股未來是長期走熊,本次反彈完畢,不排除還會再創新低,而且美股一旦中期下跌,時間就會長達6 個月。因此,如果本輪美股反彈完畢后再走熊,A 股再隨美股走,將對市場構成極大的傷害。二是A 股如果要穩定,得有個穩定的區間。
中國目前有1 億多股民,涉及到4 億多城市人口,90%以上的中產和白領都進入了股市,他們是中國消費的主體,是城市最大和最具消費實力的群體。他們一個人的消費,抵得上10 個農村家庭。因此,通過股指的穩定和上漲,通過制造局部的財富效應,活躍市場,就可以促進中國消費。2009 年,這應當成為一項政策選擇。
在國際上,大國的博弈中,股指的大跌是削弱對手力量的最好辦法。看看美國如何通過國際原油期貨打擊俄羅斯股指,就明白2009 年,中國股指絕對不能跌到1000 點去。跌下去了,就是國際力量通過股指在消滅中國的財富,是他們的勝利,也是我們的失敗。因此,對于2009 的中國而言,如何通過股市的穩定,保衛中國財富,將是對決策層極大的考驗。
回到市場上,中央經濟會議后,政策基本確定,但市場和周邊的不確定性會增加。從炒作周期來講,游資對前期個股的炒作開始趨于謹慎,而基于年報的2009 年政策主線的布局可能已經開始,重要的是機構的態度。操作上堅持中線持股,同時關注各種指數如何筑中期底,且它們未來會指向哪里。這是全部操作的關鍵。
刺激消費利在長期
目前最重要的經濟任務是“保增長”,而保增長就是要保GDP 增速。加大基建投資、為企業投資減稅等措施可能會立竿見影,但從長期來看,提升消費的措施,也不應被忽視。
政府和國企投資對經濟刺激的確會有短期效果,但很可能是在以犧牲中長期的經濟發展為代價來追求兩三年內的短期“快感”——在外需不斷萎縮的情況下,一旦政府和國企的當期投資在幾年后轉變為生產能力,并相應缺少內外消費能力的支撐,中國可能會陷入產能過剩的狀況。如果真是這樣,實際上是我們人為創造了一個經濟周期。這種傳導鏈條正是在1997 ~2002 年的上一輪經濟緊縮期中所發生的情況。而促進消費增長則不一樣,完善社保、醫療、教育制度同時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在中國外需下降的時候將會在中長期培育一個強大的內需消費市場,從而在未來10 ~20 年為經濟增長提供一個持久動力。
從根本上說,投資抑或消費,都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歷史發展都是有路徑可循的,在現有經濟激勵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市場不應對政府刺激消費的力度寄予過多期望。
今天美國經濟的糟糕狀況是在為數年前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交學費。而今后,或許我們也將為過去十幾年過度重視投資而忽視消費能力培育的不均衡狀況付出代價。
(本文觀點不代表編輯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