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海
既能分享經濟繁榮時期的盛宴,又能在經濟衰退階段暫時蟄伏,這樣的企業才能無敵天下。
對于多數企業,當下,首要的問題是求生存,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盡管大家都愿意用“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來提振信心,但是,這里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冬天是L 型還是U 型?這樣問題的答案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經濟活動是集體行為博弈的結果。
實際上,經濟危機可以造成社會財富的重新洗牌和分配。從本質上看,這種分配屬于經濟學意義上的消費性財富分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存量分配。作為企業,除了能夠分享經濟繁榮時期的盛宴之外,在衰退來臨之際,更要力挽狂瀾,在這場消費性分配中逃脫危機的獵殺。
控制投資沖動
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大都圍繞著現金或者等價物,遵循這樣一個邏輯周期:

現金→存貨等經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融資投資銷售活動→應收帳款→現金
可見,企業經營活動的終極追求依然是現金。現金就如同人體的脂肪,是御寒的法寶。尤其是衰退的環境下,金融機構和企業都會惜貸如金。2008 年12 月10 日,美國3 個月期國債收益率降至零,一些1 年期內的國債收益率更是降至負利率;彭博數據顯示,美國2 年期、5 年期、10 年期和30 年期債券收益率均觸及紀錄低點;而隔夜拆借利率卻一直居高不下。市場上,恐慌蔓延,融資環境急劇惡化。
換而言之,這個時候,市場的非理性繁榮逐漸褪色,空前財富幻覺蕩然無存,一切又回到了現金作為交換媒介的基本面上來。
再看企業運營的邏輯:
現金→存貨等經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融資投資→現金+△現金
通常,只有當△現金為正的時候,企業才會考慮投資。而現在,△現金為正還是為負,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與宏觀經濟景氣情況息息相關。很簡單,人們的預期發生了變化,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也隨之走到了盡頭。有經濟學家甚至預言,中度增長的時代正在來臨。而在這種新的時代,GDP 增長可能只有5% ~ 6%。盡管各國央行都在推行量化寬松(quantity easing)和低利率的貨幣刺激政策,但是,貨幣政策對過熱經濟的制動作用較為明顯,而對促進投資的作用并不明顯。在當前的環境下,最稀缺的資源應該是投資的機會。
那么,企業有必要推遲到宏觀經濟情況明朗化,再進行投資。如果盲目地推進項目,就極有可能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更為關鍵的是,整個無效的投資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儲備,可謂“得不償失”。郎咸平也積極建議中國企業家,在當前宏觀環境不確定性狀態之下,企業需要審慎投資,不要做無畏地擴張;同時,企業家應該多保留現金,盡可能降低無效的能量損耗,以備嚴冬的漫長。
此前,香港《明報》披露,李嘉誠的旗艦公司和記黃埔就已經確立“持盈保泰”策略,在2009 年6 月底前,將凍結所有未落實的投資開支,并檢討全部現有投資項目。同時,和黃采取異常保守的理財手法,目前持有的221 億美元(約1724 億港元)資金,有多達69%、即接近1190 億港元是現金,其余主要投資在最穩健的政府債券上,股票僅占一個很小的比重。和黃管理層強調,完全沒有投資企業債券、結構性投資工具和累計期權產品。
當然,在經濟平穩或者過熱的環境下,足夠的脂肪就未必是企業最優的選擇,因為現金的收益能力值得商榷。
清理投資資產
看我們的資產負債表左邊,一般情況下,自上而下收益能力遞增,但是變現能力卻遞減。因此,在宏觀緊縮的環境下,企業欲保持高收益,規避短期風險,調整資產結構也不失為一重要環節。筆者曾經到過一國內知名鋼鐵企業,年末盤點時期,竟然發現近5 億呆滯物料。由此可見,對于進行中項目,企業亦需要適時清產核資,處理不良資產,以盤活資金。
矩陣分類法是大家爛熟于心的甄別不良資產組的工具。在這里,不妨老生常談。
通常,我們可以將企業的資產按照這種思路分類:將具有潛在高收益率的資產或者資產組列為明星資產(stars);能夠帶來較為豐厚收益的資產劃列為現金牛資產(cash cow);無法滿足正常盈利能力的資產劃列為問題資產(questionmarks);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構成很大負面影響的資產劃列為瘦狗資產(dogs)。這個時期,關鍵是瘦身和緊身運動。
曾在克萊斯勒工作過的經營顧問杰爾姆· 約克,早在20 世紀80 年代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過,“我們必須形成一項規則,即除非同時提議結束舊提案,否則不能提出新提案”。這使得執行團隊都明白,克萊斯勒公司的資源不是無限的。如果不果斷淘汰“瘦狗”類產品或者資產,它勢必影響到“明星產品”的戰略支持,并且會縮短“現金牛”產品的贏利周期,讓“問題產品”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1923 年,斯隆出任通用總裁時,也需要解決通用汽車在品牌方面類似程度的混亂情況。斯隆做得十分干脆利落,將通用汽車的品牌按照產品級別重新排列,從最便宜的雪佛蘭到最頂級的凱迪拉克,口號是“為不同收入的人生產不同的汽車”。但是,斯隆苦心規劃的品牌策略,現在卻是積重難返。2004 年通用在美國有8 個品牌76 種車型,并且還在不斷地發布并放棄某些車型。據通用2005 財政年度報告顯示,當年他們售出917 萬輛車,創下銷量歷史新高,但虧損也同時創下1992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為何會“一邊輝煌,一邊死去”呢?關鍵在沒有進行必要的品牌整合:瘦狗不死,明星難再!如今,昔日汽車界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均瀕臨破產,其中值得人們思索的問題諸多。
當下人人自危,企業家也都噤若寒蟬,生怕耗散了額外的能量。其實,危機亦是對企業最好的洗禮與磨煉。“持盈保泰”,躬身自省一下企業的生存意義和本質問題,“冬眠”過后,也將真正迎來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春天”。
(作者系清華同方威視技術(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財務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