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左卉子
“缺錢”是這個冬天的主旋律。一方面,企業實體現金流告急,經營戰線迅速回撤;另一方面,資本市場萎靡不振,屢創新低,企業價值隨之大幅縮水,并購籌碼相對減少。諸如和記黃埔之類的航空母艦也不得不采取異常保守的投資策略,以期安然“過冬”。更多的企業則是表現得無所適從。
臺灣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先生建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資源的整合。過去,企業可能喜歡單打獨斗;現在,企業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這是現實,不管是否情愿。只有產業資本合理整并,才能吸引到天性逐利的金融資本。
黃齊元先生舉例說道,近期,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景氣都相當低氣壓,DRAM產業狀況特別嚴重,主要是近1 年多以來,全球DRAM產業在各陣營不斷擴建12 寸晶圓廠,迷信爭奪市占率,從而衍生出供過于求的狀態,加之又遇上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風暴,整個DRAM市場信心一夕被擊潰,DRAM 價格流血不止,導致臺系DRAM 廠紛紛面臨生死存亡的絕境。
臺當局“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添枝先生表示,“經濟建設委員會”只會將經濟資助集中在那些可以發展本地技術,同時在未來仍可以保持充足競爭力的行業。陳添枝先生此番說明意味著如果DRAM 業沒有合并的話,“經濟建設委員會”將不會拿出拯救計劃,而部分廠商希望獲得直接注資的愿望更是徹底落空。為此,5 家臺灣本土DRAM 廠商不得不開始抱團取暖,積極謀求有效整合方案,以重振行業競爭力。
當然,有整合就有犧牲,比如產能調整、產品劃分和定位,以及關閉較無生產效益的廠房等。過去,錢好掙,現金充足,各企業會斷然拒絕這種犧牲。然而,今非昔比,如通用汽車坐等政府救濟,實屬非常不現實之舉。即使像是美國政府借錢來救銀行,也都要收利息,策略都很精明。因此,斷臂或死亡,如何抉擇顯而易見。
許多企業猶豫不決,在于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還不夠,對資本市場短時期內就能夠扭轉局面存在相當的憧憬。黃齊元先生告誡道:“這會是一個相當長的冬天,企業必須做好準備。即使行情回暖,也只是曇花一現。四五年后經濟才會有實質性的起色。”所以企業應該痛定思痛,去整合或者被整合,若想做一些根本性的轉變,有些自然就要放棄了。
黃齊元先生強調:“實際上,我們不是完全排斥擴張,而是不能完全憑一己之力擴張,企業需要的是合作,通過合作進行擴張。”最近逆勢拿到5500 萬美元的漢庭酒店就表示,拿到錢后,不會發起類似如家和錦江之星以前的擴張策略,而是采用“收縮性擴張”模式,注重“輕資產”的加盟;2008 年新開酒店數量也已經從原本計劃的160 家減到100 家,2009 年擴張速度與此持平。可見,合作的基礎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與他人的核心競爭力相結合,然后去運作一個新的局面出來。
簡而言之,反省,調整,做大改變,資金是會追隨資源整合者的。黃齊元:“反省,調整,然后去運作一個新的局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