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水
深南電錯誤地選擇油價作為對賭標的,并且自不量力地以高盛為對手,盡管最后一招釜底抽薪,得以抽身泥淖,但對賭畢竟不是賭博,喜好冒險的企業家們需要警惕再警惕!
2008 年12 月15 日,深南電A(000037)股價開盤即被拉至漲停。
引爆股價的是一則遲到的利好:早在一個月前,公司已經與高盛子公司杰潤終止了對賭協議。無論“耍賴”也好,“隱瞞重大事項”也好,“內幕交易”也好,外界猜測無法改變的事實是:交易已經終止,深南電抽身對賭泥淖,無需再為持續下跌的油價埋單。

深南電方面表示,公司對杰潤公司隨后的賠償要求不予接受,目前正在與其就交易終止后的相關事項進行磋商,但不排除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的可能。
兩年合約埋下隱患
對賭協議,指出于對企業未來前景不確定性的考慮,投資方和融資方為確保各自的利益而列出的一系列金融條款。一般情況下,如果約定的條件出現,投資方可以行使一種權利;如果約定的條件不出現,融資方則行使另一種權利。因此,對賭通常被視為期權的一種。
2008 年10 月21 日,深南電發布公告稱,相關人員在未獲公司授權的情況下,在3 月份和高盛集團全資子公司簽署了一份國際油價對賭協議,該協議可能在未來兩年內給上市公司帶來虧損隱憂,此違規事件近期遭到深圳證監局查處。正準備收購深南電的深圳能源同時宣布,暫停從大股東手上收購深南電10.8% 的股權。
這份石油期權協議實際上是兩份合約的確認書:第一份確認書的有效期是2008 年3月3 日~12 月31日,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在期限內,若紐約商業交易所當月輕質原油期貨合約收市結算價的算數平均值(以下簡稱“浮動價”)高于63.5 美元/ 桶,深南電每月可以獲得“20 萬桶×1.5 美元/ 桶”合計30 萬美元的收益;若浮動價介于62 美元/ 桶至63.5 美元/ 桶之間,深南電可獲得“(浮動價-62美元/ 桶)×20 萬桶”的收益;若浮動價低于62 美元/ 桶,深南電每月需向對手支付“(62 美元/ 桶- 浮動價)×40 萬桶”等額的美元。
第二份確認書的有效期是2009 年1月1 日~2010 年10月31日。這份確認書的基準油價較第一份又提高了3美元/ 桶,并且賦予了對手方杰潤公司一個優先權,就是杰潤公司可以在2008 年12 月30 日18 點前宣布是否執行合約。
協議簽訂后的3 月至10 月,國際油價高企,上半年基本喪失盈利能力的深南電因對賭協議獲益超過200 萬美元。然而,到了11 月,油價玩起“高臺跳水”,平均油價跌到近55 美元/ 桶,深南電此前的收益還未曾在口袋中捂熱,便全部賠了出去。
從后市來看,金融風暴仍在蔓延,未來兩年內,國際油價還將繼續走低,高于60 美元/ 桶的概率,怎么看也不高。
玩梭哈還是賭大小
作為一個超級賭徒,出身市井的韋小寶最喜歡的游戲莫過于“賭大小”,此賭法干脆、爽利,“一翻兩瞪眼”。
不過,那些技藝高超的“賭神”、“賭圣”,卻都喜歡玩“梭哈”。除非你有韋小寶出千技巧,否則,賭大小完全是靠運氣。
梭哈則不同,越是高手對決,運氣的成分越小,時機、點數、心態,無不決定著最終的勝負。
表面來看,深南電事件緣起內部管控的缺失。然而,究其根本,深南電誤視對賭為賭博,只不過深南電以為自己在賭大小,卻不知對手玩的是梭哈。
其一,深南電選擇了錯誤的對賭標的。
在資本市場中,對賭通常是基于股權和業績指標,例如,在摩根士丹利等機構投資蒙牛的經典案例中,投資機構與蒙牛乳業簽署的對賭協議就是以業績增長為基礎。雙方約定,如果在2004 年至2006 年三年內,蒙牛乳業的每股贏利復合年增長率超過50%,摩根士丹利等機構就會將約6000 萬~7000 萬股轉讓給蒙牛管理層;反之,如果年復合增長率未達到50%,公司管理層就要輸給摩根士丹利相應的股份。
而深南電與高盛對賭的卻是自己完全無法控制的油價。其二,在資本運作方面,深南電與高盛之間存在業余拳手和金牌拳王的差距。作為國際投行中的高手,高盛有著專業的研究人員和研究能力,有科學的風險控制模型,其對外來油價的判斷是建立在審慎分析的基礎上。你看見了他牌面上的黑桃3,卻不知道他算出了這副牌的規律,手底壓的其實是順子。
雙向激勵是根本
對賭協議畢竟不是真的賭局,而是資本運作的一種方式,資本與企業合作的的終極目的是提升企業質量,努力實現企業盈利水平的最大化,進而使對賭雙方都能從中獲利。盡管在與國際投行對賭的過程中,中國企業輸多贏少,但從那一張張基于業績增長的對賭協議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企業的激勵。
同樣以蒙牛為例。
在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資機構與蒙牛乳業簽訂協議以前,已經通過資本運作換取了其66.7% 的股權,同時,又與蒙牛乳業簽署了類似國內證券市場可轉債的“可換股文據”,未來換股價格僅為0.74 港元/ 股。通過“可換股文據”向蒙牛乳業注資3523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9 億元。這里的“可換股文據”實際上就是股票的看漲期權,其價值高低最終取決于蒙牛乳業未來的增長。
在這場對賭中,企業業績滑落,投資方可以拿到更多的控制權;企業業績增長,投資方看似要拿出相應股份獎勵蒙牛管理層,但實際上,隨著股價增長,還是獲得了收益。而作為企業方的蒙牛乳業,如果沒有前期的投資,未來的一切發展都是空談。
當然,由于2008 年中國乳制品行業的整體質量風波,蒙牛管理層不得不四處籌資以保證微弱優勢的控股權,這是后話了。
早在兩個月前,深南電與高盛對賭的消息剛剛傳出,就有人斷言,深南電想要脫身,只有“協議解約”和“轉移資產”兩條路。果然,11 月15 日,深南電發布公告,宣布要將深南能源(新加坡)持有的香港興德盛公司100% 股權賣給深業集團旗下的深業投資公司,轉讓價不低于3.54 億元,而興德盛正是對賭協議中接收杰潤支付金的公司。
這一手不啻“金蟬脫殼”,將未來可能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11 月10 日,深南電以“杰潤拒絕支付第一份確認書項下10 月份應付公司款項及明確中止交易”為由,宣布杰潤違約并終止交易,這就是“釜底抽薪”了。
然而,無論“金蟬脫殼”還是“釜底抽薪”,都已經是事后的彌補,如果在協議簽署之前能有更多考量,又何必有這些辛苦?
(作者系投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