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銘
“中國滬深上市公司活力百強榜”發布之前,我們廣泛征詢了多方意見。本刊“活力評價專家組”主要成員之一的陳體滇研究員對各方的疑問一一作了解釋。
問:為什么評價最終選擇了單指標體系,而不是多指標體系?
答:事實上,我們也曾經考慮過多指標評價公司活力,比如加入代表企業質量的“利潤”指標、代表企業創新能力的科技投入指標等,但因其不可比性和數據采集的不完整性而難以納入評價體系。與多指標的綜合評價相比,單一指標的評價自然顯得內容薄弱,但也因此,活力評價的內涵不會被多指標的指標體系的結構所“干擾”,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展示,這有助于一目了然地看懂這項新評價。事實上,美國《財富》雜志開創的最具權威的美國500 強以及世界500 強評價,即采用了營業收入作為單一指標。在這種場合,“少”反而勝“多”。
問:如何定義企業活力?又如何計算評價活力的相關指標?
答:關于活力,我們界定為生命及其組織適應環境的增長能力。在此基礎上,明確界定活力的兩個量化可操作指標:增長率和增長的穩定性。其中,增長體現生命及其組織與非生命不同的本質特點,而增長的穩定性則體現了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此次評價以中國滬深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為單一指標,計算營業收入的增長率,以及增長率的穩定性。其數據來源于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05 年~2007 年年報。對于穩定性,我們采用數理統計中通用的“變異系數”來表達,同時設定:增長率的權重為70%,增長率的穩定性權重為30%。
問:這個榜單中,有很多中小板上市公司,而中小板2006 年9月才開,也就是說入選的中小板公司至少有一年的財務數據是沒上市之前的;另外入選的有些公司,如國金證券2006 年10 月進行了重大的重組和資產置換,經營范圍都發生了重大改變。這些因素在計算排名的時候,是否應該單獨考慮?
答:不論公司上市前還是上市后,只要具有前后連續的公開發布的未遭質疑的數據,就可以用來測度和比較公司的活力。而資產重組和置換,都是上市公司發展中帶有質變的過程。榜單中的數據也體現了內部的重大變化對于公司活力的影響。
問:2008 年經濟形勢發生了巨變,根據2005 年~ 2007 年年報數據計算的榜單反映的內容是否已過時?
答:評價只能夠依賴已發布的數據。2008 年的上市公司活力排行榜,我們將在所有上市公司2008 年年報公布后及時發布。那時,大家可以通過新舊榜單的活力數據的分析對比,看到各公司對于這次經濟形勢巨變的適應程度。應該說,首次榜單反映的意義并不很大,但連續滾動的榜單就有了比較意義。也可以說,榜單的作用會隨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