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智斌
《游園不值》這首描寫春天的詩,很多同學都會背,但有多少同學揣摩過這一枝出墻的“紅杏”背后藏著什么?其實,古詩不僅僅要我們去讀、去背,還要能夠還原出詩人當時看到的景象,揣摩出詩人當時的心情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這就需要我們帶著想象去讀詩。
一、“一枝紅杏”與“春色滿園”
會讀書的同學往往能夠抓住詩歌中的一兩個關鍵詞去還原詩人當時看到的情景。由于古詩受字數的限制,詩人往往用精煉的詞語表現自己當時看到或想到的情景。如果同學們在讀這首詩時,由這探出墻頭的一枝“紅杏”,充分地發揮想象,就能想象到“春色滿園”的情景:可以由這一枝紅杏想到滿樹的紅杏,開得那么盛、那么密,挨挨擠擠的,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從遠處看仿佛騰起一團粉色的紅云。閉上眼睛再想,何止是這一棵紅杏?還有其他的樹呢?其他的花
呢?其他的草呢?此刻,同學們仿佛已
經看到春意盎然的園景啦!這一切也許
是靜止的呦!再想象:如此的美景怎么
能不吸引那些春天的使者呢?此刻蜜蜂
在干什么?那翩翩起舞的蝴蝶呢?那輕
盈敏捷的燕子呢?那歌喉優美的黃鸝呢
……你腦海中的畫面是不是更生動了?此
刻,你不僅看到了美麗的春色,還仿佛聽
到美麗的春之音啦!這出墻的“一枝紅
杏”多么重要呀!帶著你的想象去讀,
相信同學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美麗的
“春色滿園”,收獲的應該還有一種獨特
的美感體驗吧!
二、“一枝紅杏”與“游園不值”
此刻,再發揮你的想象:詩人剛開始是“游園不值”,沒有碰到園子的主人,吃了“閉門羹”,此刻的心情本來是何等的失望、何等的無奈呀!也許詩人會像很多人一樣“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了!可就是這一枝出墻的“紅杏”不僅吸引了詩人的眼球,更是挽救了詩人原本失望的心情呀!詩人為這一枝紅杏停下了他原本失望的腳步,駐足細細欣賞這一枝探出墻頭的“紅杏”,他仿佛“看到”了滿園的春色,他的心情也似這一枝“紅杏”一樣變得亮麗起來!剛才失望的情緒也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輕松,一種愉快,一種滿足!甚至比親自進了園子還要高興。此刻,我們可以繼續發揮自己的想象:詩人不再是垂頭喪氣的啦,而是一路搖頭晃腦,吟誦著自己的詩,歡欣而去……
三、“一枝紅杏”與詩中哲理
這還是一首含有豐富哲理的詩歌。如果我們同學能抓住這一枝出墻的“紅杏”,就能很快明白詩中藏著的道理。也許我們可以由“一枝紅杏”想到“春色滿園”,悟出“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的哲理。也許我們還可以從“紅杏”的“出”想到“春色滿園”的“關”,再抓住“關”和“出”這一對矛盾對立的詞去追問:是誰關住了春色?用什么“關”住春色?紅杏是怎樣“出”墻來?紅杏為什么能“出”墻?高墻大門關不住出墻的紅杏,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在追問中,相信同學會找到答案:春天的美,在于富有生命力,任何東西都阻攔不了!況且,何止是春色阻擋不住?再發揮想象,就會泛化——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錮的,它們會沖破牢籠,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生長起來!
同學們,如果我們能學會帶著自己的想象去讀詩,就會很快走進詩人的世界,看到詩人當時見到的情景,體驗到詩人當時真實的想法,而我們對詩歌的理解也就會更深入。當帶著獨特而深入的理解背誦詩歌的時候,這些詩歌在腦中呈現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生動的畫面啦!能否用這樣的方法去讀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呢?
(《游園不值》,選自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