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定保
一天晚飯后,小明一家人照例坐在一起讀書看報。小明看到《揚子晚報》上有一則報道:《鎮江抓住一“碰瓷團伙”》。
他迅速瀏覽了一下內容,事情是這樣的:有幾個人合伙,故意讓一輛舊自行車被汽車軋癟,一人再倒在車后 “昏迷”,其他人就逼著汽車駕駛員掏錢了事。此事被鎮江公安局交警大隊發現,經過調查得知,原來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的“碰瓷”案,結果幾名歹徒落網。
小明根據報道的內容知道,所謂的“碰瓷”,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敲詐。但是他不明白:敲詐為何稱“碰瓷”?他就去問爺爺。
爺爺說:“‘碰瓷是清末一些沒落的八旗子弟‘發明的。這些八旗子弟為了訛詐錢財,就專門手捧一件‘名貴的瓷器,當然是贗品,行走于鬧市街巷。然后瞅準機會,故意讓行駛的馬車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隨即落地摔碎。于是他就‘義正詞嚴地纏住車主按名貴瓷器的價格給予賠償。”“哦,我懂了。”小明打斷了爺爺的話說,“這就是‘碰瓷的來歷了。”
爺爺喝了口水,又意味深長地說:“對!‘碰瓷的來歷就是這樣。想不到的是上百年過去了,‘碰瓷的事在一些人身上不但沒有絕跡,反而比他們的老祖宗有過之而無不及了。他們已經不是拿假瓷器去碰馬車,而是用自己的身體去碰汽車。采用這樣的手段來敲詐別人的錢財,簡直是厚顏無恥!”
小明說:“謝謝爺爺!我不僅學會了一個新詞,還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