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從物理學博士,到華爾街謀士,最后自己開交易公司,這是想當將軍的李斌走過的一條不同尋常的華爾街之路。
“我爺爺是黃埔軍校的,爸爸參加過游擊隊,所以從小家里就有好男兒要當兵的說法。”李斌說。他從中國科技大學一路殺到紐約大學,還拿下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但他在美國最想去的卻是西點軍校。李斌曾一邊上學,一邊參加后備役軍官司訓練。但最終,學校以他是外國人,萬一出事難以交代為由,不讓他訓練下去了。李斌只好就此收心。
獲得科學博士學位需要的是開拓前沿領域的決心和安于象牙塔的耐心。李斌感到物理學內容高深,就像屠龍之技,在社會上缺乏用武之地,日后只能做老師傳授學問。
20世紀90年代,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如何對這些復雜的工具準確定價需要有數理基礎的人。這時李斌發現身邊不少朋友放棄物理專業去了華爾街,入行第一年年薪就有十幾萬美元。而已在美國結婚生子的李斌還在靠每月1000美元的博士后還在靠每月1000美元的博士后薪金生活,的確有點拮據。“我有時大冷天開車去給人擦窗,車里太冷只能披著被子。”李斌說,“不過我擦窗很快,10分鐘就能賺10美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斌開始對華爾街產生了興趣。讀了幾本有關華爾街的書后,李斌發現期權定價的公式都頗有難度,而且非常精妙,很像物理學。他開始向獵頭公司投遞簡歷,希望能去華爾街工作。第一次面試是在“陰沉、壓抑和不可一世的”JP摩根的摩天大樓里,他失敗了。
第二次面試是去美林公司,李斌決心打有準備之仗。他研究了一本有關抵押回購證券的書,并寫了一篇論文,提出了他自己的計算機模擬計算方法,還用5種上市期權做例證。美林決定錄用他,基本年薪是6.5萬美元,做得好另有提成。李斌對此很滿意,但真要決定離開學校,心里卻有些不是滋味。“我在理論物理研究領域耕耘了14年,去了美林,過去的努力不就都白費了嗎?”他說,“在一成不變的重復工作中,人必然會失去科學家最為珍視的自由。”
第一天去上班看到狹窄的華爾街上黑壓壓一片西裝,李斌卻感到精神為之一振,他想:“這就是世界金融的樞紐和心臟。”
他最初從事的是建立法國債券利率曲線并做定價分析的工作,由于建立了“美林債券利率曲線模型”,他受到公司重視。他說:“在金融界學者可以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如果我繼續留在學術界,研究成果就不會那么快取得實際成效。”
李斌知道華爾街和象牙塔不同,和人打交道并不比和數字打交道輕松。李斌的上司羅杰20歲就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拿了博士學位,在美林業績不凡,但后來在人事斗爭中被排擠出了公司。“短短4年間,先后與我共事的15人中有12人的經歷和羅杰類似。”
所以李斌能在美林一呆4年頗為不易。他和同事總結出3條華爾街護身法:1、每天工作時間不能少于10至11個小時;2、有時房間加班加點,在公司樹立工作刻苦的形象;3、在8小時內工作務必表現出游刃有余的樣子,否則別人會認為你能力有限,不能用途更大強度的工作。“在冷酷的金融界,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科學的頭腦并學會世故老練地處事待人。”李斌說。
作為中國人,李斌和交易員口頭交流沒有美國人方便,他就采取書面的方式和一線交易員溝通。白紙黑字,不容易被人忘記。一斒又一篇的工作備忘錄讓他結識了公司里的各層經理,也為他提高了知名度。“交易員就像在前線作戰的勇士,而我就是運籌帷幄的軍師。”李斌說。
但做軍師畢竟不是李斌的夢想。“我一向認為要在金融界扎穩腳跟就必須去第一線,沒有做過交易的人就如同一個從沒開過槍的士兵。”李斌想要離開研究部門做自營交易,但是研究部門不肯放走他這個人才。當時瑞士銀行正在特色一位交易策略部主管,他們看中了李斌。
美林得到風聲后想盡辦法挽留他,答應把他調往交易部。但李斌深知,華爾街的游戲規則之一就是,說走不走的人最終都沒有好下場。“但我看著盯上自己歷年來在美林寫的報告,仍不禁淚流滿面。”李斌選擇去瑞士銀行報到,組建數量分析和交易策略部。“我綞成了一名‘戰場上的‘將軍,在市場上尋找機會,指導交易員們馳騁市場。”
可異好景不長,瑞士銀行和UBS銀行開始合并,用李斌的話說,“公司內部展開了一場大革命,公司里人心惶惶,近一年所有人都不做事了”。但這時股市卻如日中天,道瓊斯指數突破萬點。因此,李斌打算自己入場交易。1998年年底,他帶著30萬美元遣散費離開了瑞士銀行,自己做起了老板。瑞士銀行的一位上司也拿出100萬美元入伙。李斌在家里醞釀起對沖基金來。
李斌雖然做了多年軍師,但畢竟沒有業績來說服投資者,因此籌款頗不容易。他和合伙人利用原來的關系找遍了了全美國的熟人,也只籌到1000萬美元。李斌算了一筆賬,這樣的規模,就算操作得好,能賺到30%的利潤,作為基金管理人一年的收入,還是連公司基本開銷都不夠。
這時正好網絡熱持續不退,李斌索性轉向了互聯網。他的設想是建立一個網上交易平臺,依靠他在美林搞的那些投資模型為投資者提供操作建議。他的網站常常給用戶推薦股票,并根據風險抵消的對沖概念,為客戶提供購買方案。那些不愿輕易入市的投資者,可以在網上模擬交易,檢驗自己的投資策略。他的網站最實用、最受歡迎的還是大戶動向專欄,只要出現20萬以上的買賣交易,網上就會顯示出來,供中小投資者參考。李斌稱,他的網站的賣點是讓中小用戶也享受華爾街專業人士的研究成果。
李斌的商業計劃聽起來不錯,但實際上,通過會員費和廣告收入掙錢的模式根本行不通,收入難以保證,開支倒是不小。李斌先花了兩年多時間自己考交易員執照,再給公司申請執照。“我們是窮人在做富人做的事。”現在公司已經拿到美國40個州的執照,分公司還開到了東京、香港、上海。但可惜的是,美國股市的“牛市”似乎一去不復返了,李斌的公司從成立第一天開始一直在賠錢。看著在互聯網火爆時期租下的兩層樓的辦公室和5年租憑合同,李斌不禁開始為公司的生存而擔憂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非網站實在支撐不下去,否則我決不重回投資銀行做打工仔。”李斌的性格就是喜歡迎接挑戰,一個想當將軍的人是不會輕易言敗的。
李斌愛看史書,最近在研究曾國藩打敗太平軍那一段。“中國古代的書大都不太真實,好像英雄人物只要會使計就能成功。”他說,“便我更欣賞的是曾國藩如何勒緊褲腰帶囤積軍餉,并留住人才。貨單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白國寧摘自《財富》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