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澤
鞋的發明,源于對腳的保護。光著腳走路、生活、生產和作戰,總不如腳穿鞋靴舒適方便。怎樣使消費者的雙足得到更好的保護呢?發明創造者不妨想想這個問題。
生產名牌運動鞋的德國“芭芭拉”公司,不久前推出一種附加隱藏式電池和串燈發光裝置的運動鞋。行走時,鞋跟觸地便變幻發光閃亮,在夜間能遠距離引起過往車輛司機和行人注意,適合青年學生特別是晚間慢跑者穿著。這種“閃光芭芭拉”已在我國面市,不少軍體院校紛紛慕名購買。
洋人能想出好主意,中國人也有妙招。以生產“登云牌”皮鞋而聞名的上海第一皮鞋廠與上海六家醫院的專家們,共同研制出嵌有磁片的保健型“磁療皮鞋”,令消費者耳目一新。據專家們介紹,磁場對于人體十分重要,而我們所生活的空間,磁場在不斷減弱,從而造成人體磁場弱化,電流變小,疼痛、疲勞、失眠等癥容易隨之而來。因此,給身體補充磁力線就有重要意義。比如人的腳底,在人體力學上是聚集傾向最大的部位,因而腳也是人體中最容易退磁的部位。新發明的保健型“磁療”鞋,在鞋底內側面針對腳底主要穴位部開孔,并嵌上專用磁片,使其對準腳底的穴位點,經常穿著便可抑制腳部退磁,有助于消炎、鎮痛、降壓和消除疲勞。由于皮鞋是人們穿著最多的鞋種,也是市場競爭激烈的一種商品,磁療皮鞋“錦上添花”,前途將是一片光明。
無論是“閃光芭芭拉”還是“磁療皮鞋”,都是“主體附加法”的應用實例。所謂主體附加,就是在某種產品上附加一種新的成分,使主體產品的功能或性能略有拓寬,能給消費者在購買主體產品的同時獲得錦上添花式的附加利益。
在市場上,我們見到過的帶溫度計的奶瓶、帶秤的菜籃、帶橡皮頭的鉛筆、帶吊的卡車、含微量元素的食品等,都反映出主體添加法產生的發明創造成果。
運用主體添加法,不僅能搞出“小發明”,也可以獲得技術上較復雜的“大發明”。許多重要的優質合金材料,就是在“添加實驗”中顯露崢嶸的。在機械傳動中,有人在普通滑動絲桿傳動中添加滾珠,結果發明出性能更優的滾珠絲桿。如果有人能在蝸桿蝸輪中添加某種東西,并大幅度提高傳動效率,無疑是一項重要科研成果。
運用主體附加法時,通常采用兩種變化方式。一是不改變主體的任何結構,只是在主體上連接某種附加要素。例如,在一般卡車上附加簡易起吊裝置,在奶瓶上附加溫度計,在鉛筆上附加橡皮頭等。二是要對主體的內部結構作適當的改變,以使主體與附加物能協調運作,實現整體功能。例如,彩色電視機上附加一遙控器,就得對電視機內的電路稍加改動,否則遙控器就無法控制電視機的使用性能。再如,為了減少照相機的體積,有人創造性地將閃光燈移至照相機腔體內。這種組合不是將閃光燈與照相機主體簡單地連在一起,而是將兩種功能賦予一種新的結構形式。這種內藏閃光燈的照相機,以其小巧輕便的特點深受旅游觀光者的歡迎。
在運用主體附加法時,首先要有目的、有選擇地確定主體;然后分析主體在功能上的不足和尚需補充完善的地方;最后根據實際需要確定附加物及組合的方案。
主體附加既能產生有用的輔助功能,也可能帶來無用的多余功能。在洗衣機上附加定時器,增加的定時功能是有必要的,而在洗衣機上附加一個洗臉盆,對于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則是多余的東西。因此,采用主體附加進行新品策劃時,一定要考慮有無必要進行功能附加。當然,有時為了提高商品的競爭實力,也可以通過附加某種并不十分必要的功能來形成與眾不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