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寶
1、8萬到28萬
2006年7月的一天,師宗縣龍慶鄉19歲的農民工張衛登和同鄉10多人一起,來到廣東省佛山市一家建筑公司打工,這位活蹦亂跳的小伙子怎么也沒想到,充滿夢想的打工生活連同自己年輕的生命,會這么快地突然終結。
上班的第二天,張衛登用電鉆打眼時,因電鉆漏電,張衛登被強大的電流擊倒,同去的工友見狀,伸手去扶,也遭觸電倒地。等到關閉電源,工友發現張衛登的頭上已被電流擊出了一個洞,昏迷不醒。大家將他送到醫院時,張衛登已經停止了呼吸……
遠在云南師宗的父母聽到兒子的死訊,悲痛萬分。當地村委會的干部領著他們找到師宗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張茂安。就在這時,佛山市那家建筑公司打來電話,催促遇難者家屬趕快派人前去處理后事,并透露他們愿意支付賠償費8萬元。
張茂安一方面安慰死者家屬,一方面向他們詳細交待了處理程序。但看著他們茫然無措的樣子,即便到了廣東,語言交流也是一大障礙,在此情況下,張茂安向師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左讓華作了匯報,準備和死者家屬一道飛赴廣東進行處理,得到左主席的積極支持。
由于情況緊急,坐火車已經來不及了。當天下午,張茂安從自己工資中取了5000元錢,先行墊付了死者家屬的機票錢,并委托昆明的朋友買了3張飛機票,第二天早上10點鐘,張茂安和張衛登的父母登上了飛往廣州的班機。
佛山市的這家建筑公司雖屬私營,但公司黨委、工會一應俱全。公司提出,張衛登生前所從事的建筑工程,公司已承包給一四川包工頭。張茂安說,無論承包與否,那是你們內部的事,包工頭不具備法人資格,公司必須承擔責任。這是對雙方的一次試探。
第二天繼續協商,公司的法律顧問提出,按《工傷保險條例》,張衛登的賠償費用應在8萬多元。張茂安說,不行,雖有《工傷保險條例》,但廣東有廣東的《實施辦法》,云南有云南的《實施辦法》,你們不能太敷衍,我們也不會過分要求。
經過協商,張衛登的賠償費用最終定為28萬元,雙方簽了協議,付了錢。比起當初公司提出的8萬元賠償費,張茂安的第一次省外維權之行,為死者的家屬多爭取到20萬元,這對處于喪子之痛的父母,亦是一個很大的安慰。
2、一起坐飛機回家
2007年3月份,從師宗縣龍慶鄉前往江蘇常州的44歲農民工趙品方在一個安徽人承包的工程上打工。
這天下午,已是下班時間,趙品方正和老鄉在工地上的臨時工棚里閑聊,意外卻突然發生了。
同住一個工棚的工友在使用電鉆打眼時,鉆頭突然脫落,飛起來砸中了趙品方的眼睛,趙品方大叫了一聲,捂住了雙眼。隨后,工友們將他送到當地的醫院,住院接受治療。
出院時,趙品方的一只眼睛失明了。安徽老板再也沒有安排他的工作,趙品方也就閑了下來。
6月的一天,趙品方還在師宗老家的哥哥找到張茂安說:“我弟弟出了這種事,你看如何處理為好?”張茂安告訴他一些基本的程序。趙品方的哥哥說:“是同伙不小心整著的。”張茂安說:“老板也有責任。”
他打通了安徽老板的電話,并告訴對方,你們的工人受了傷,你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老板說:“我們把他醫好就行了,還有什么責任,又不是我傷著的。”
而在師宗,趙品方的哥哥因很少出遠門,在外不知如何應付,懇求張主席親自到常州一趟,如何處理,一切都聽張主席的。
就這樣,張茂安到云南省總工會開了介紹信,只身前往常州。在常州市總工會同仁的幫助下,找到了安徽老板,并再次告訴對方:你仍然有責任,是你用的工,而且是在你的工地上,生死都要負責,受傷也要負責。張茂安同時查看了趙品方的傷情,并說,這傷大概在八九級之間。又按傷情給老板算了一筆賬。這位老板自知鉚不掉,開始提出2萬元的責任賠償。張茂安從2萬元談到4萬元,又從4萬元談到6萬元。老板感慨說:“也是你來了,要不然我一分都不給他”。
當趙品方領到6萬元錢時,張茂安看他在常州閑下去也不是辦法,對他說:“回家吧,我帶你回家,你難得坐一次飛機,我倆一起坐飛機回去。”
就這樣,這位農民工和張茂安一起坐飛機回到了云南。
3、童工之殤
2007年,師宗縣龍慶鄉農民趙慶文帶著媳婦和他們不滿18歲的兒子來到廣東東莞市厚街鎮南伍村一家村鎮企業打工,由于是生產皮涼鞋,勞動強度不算大,雖然趙慶文的兒子不滿18歲,又沒有身份證,但在用工登記時仍填了18歲,然后就正式上班了。
9月的一天下午,趙慶文夫婦前去上班時,發現兒子沒來,廠方也發現他們的兒子沒來上班。早上都還活生生的一個人,難道突然失蹤了?
隨后,趙慶文才在租住房間的衛生間里發現兒子口吐白沫,已經死了。
這棟房子是廠方專門為打工者建蓋的職工宿舍,趙慶文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由于暫時不能明確死亡原因,趙慶文兒子的尸體被拉到了當地的殯儀館。
失去兒子的趙慶文六神無主,只好打電話給哥哥——師宗縣龍慶鄉一位村委會干部,請他拿主意。同樣是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趙慶文的哥哥只好找到張茂安:“我兄弟家出事了,請你去幫忙。”
人命關天,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核心職能。張茂安將此事報告了左讓華主席,決定再赴廣東。
到了廣東,張茂安首先和東莞市總工會維權部取得了聯系,由于云南省總工會和廣東省總工會早已簽署有農民工維權協議,廣東各級工會對張茂安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支持,厚街鎮總工會派人將張茂安接到鎮總工會住了下來,便于事情的協商解決。
第二天,在由南伍村書記、村長、村勞動保障所、村派出所、張茂安、趙慶文等人員和機構共同參加的協商會上,派出所的同志匯報了案情,指出死者不是他殺,系急病身亡,并詢問是否要進行尸檢?
考慮到尸檢需要時間,而尸檢的結果對死者的賠償沒有實質作用,并征得趙慶文同意后,尸檢已無必要。
可是涉及到死者的賠償費用時,南伍村負責人稱,死者不是因工死亡,他們本沒有責任,而是出于人道主義的原因,頂多支付死者家屬四五萬元。
張茂安指出,南伍村廠方一是非法用工,二是沒有購買任何保險,肯定有責任,只是責任的大小,需要雙方協商。
最終,趙慶文獲得了18萬元的賠償。
4、“磨”出來的賠償金
2008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師宗縣龍慶鄉30多歲的農民工張某在上海的一處建筑工地上還在緊張地忙碌,不幸卻從天而降。一根鋼管從腳手架上掉落,戳穿了張某的身體,當場身亡。
張某的堂哥到師宗縣總工會請了張茂安,二人一起到了上海。為防止其他工友借機生事,張茂安他們被安排到上海郊區的一家賓館,和工程承包方的法律顧問進行商談。
雙方都是懂法之人,在法律的認定上并無分歧,可就是在賠償金額上達不成一致。對方先說給1O多萬,張茂安不同意,左磨右磨。雙方在一些數額的計算方式上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比如一個“可支配收入”,對方的法律顧問堅持認為死者是云南戶口,要用云南的標準,張茂安認為,事故是在上海發生的,當然應按上海的標準。
雙方“磨”了一天半時間,死者張某最終的賠償金額是30萬元。這筆錢,可以說是張茂安慢慢“磨”出來的。
3年時間,4次省外維權之行,讓張茂安感慨萬千。每當看到農民工家屬抱著死者的骨灰盒登上火車時,他為農民兄弟失去親人而難過;可當看著生者感激的目光,想到自己依托工會為他們討得一定的賠償,讓死者安息,讓生者保重,他又覺得工會的維權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