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魯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生產飛速發展,奶業也幾乎是從無到有迅速成長起來,為了讓我國廣大農民搭上畜牧業增收致富這班快車,國家針對我國畜牧業現狀,近年來,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加大品種改良步伐,提高了畜產品數量和質量,確保了畜產品生產效益,推動了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的進程,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實施4年來,在提高奶牛養殖效益和提高產品質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提高農民養殖的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與推廣奶牛人工授精的主動性、推進奶牛品種改良的進程、加快畜牧業生產的現代化步伐意義重大。但是,由于我國畜牧業生產的主體具有頻繁變化的特點,且生產規模小,許多農民對良種補貼特別是奶牛良種補貼項目不夠了解,不愿參與。我們希望廣大農民能夠多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與當地畜牧部門密切聯系,充分利用好國家為我們設立的良種補貼政策,從品種改良做起,切實提高奶牛養殖效益。
一、你養的奶牛是改良品種嗎?
我國的奶業發展幾乎沒有“成長過程”,而是“一步到位”。大型乳品加工企業幾乎同時起步,全面引進國外設備、工藝乃至產品開發模式。而我們的奶農雖然也有進步,但與加工企業的飛速發展相比,基本呈“襁褓”狀,無論是資金、規模還是技術方面,都沒有能力與乳品加工企業對接或者對話,我國奶牛單產水平只相當于發達國家的一半。現代奶業一下子擺在了傳統奶農面前,并成為發展方向。
良種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良種補貼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三農”工作,扶持畜牧業發展的一項重大支農惠農政策,功在當前,利在長遠。組織實施良種補貼,通過畜禽品種改良,提高良種化水平,逐步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促進畜牧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在2005年奶牛良種補貼15個試點縣的基礎上,財政部和農業部于2006年、2007年實施了奶牛良種補貼項目,每年財政補貼資金1億元。2007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2008年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實施范圍擴大,補貼資金增加到2.4億元,補貼對象是奶牛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戶,補貼標準是,荷斯坦奶牛每劑凍精補貼15元,每頭能繁母牛按照兩劑的標準實施補貼;奶用水牛、牦牛、褐牛和乳用西門塔爾牛每劑凍精補貼10元,每頭能繁母牛按照兩劑的標準實施補貼,并且實行良種凍精費與配料服務費兩費分離制度。
自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實施以來,全國種公牛站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力量配備、種公牛自主培育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絕大部分公牛站用上了國際先進的凍精生產設備。1996年奶牛凍精檢測合格率只有86%,2007年已達到96%。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開展佩戴耳標、建檔立卡等工作,建立健全了奶牛系譜和檔案資料,為科學選種選配奠定了基礎,加速推進了我國奶牛良種化進程。
在國家良種補貼項目的帶動下,各級地方政府對推廣良種高度重視,許多地方財政出資支持項目的實施。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參照國家奶牛良種補貼政策,對重點縣實行優質奶牛凍精補貼,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從部門專項資金中撥出1000萬元,扶持全區5個縣7個乳品加工企業新增奶水牛5000頭,每頭補助2000元。
實施良種補貼項目,政策效應明顯,養殖戶實惠增加,增產效果顯著。項目實施增強了奶農使用優良品種的意識,改變了過去只注重配種數量,忽視凍精質量的現象。通過對奶牛良種凍精進行補貼、凍精銷售市場秩序得到了有效治理,加速了奶牛良種凍精的推廣和使用。項目實施4年來,已有140萬農戶受益,已累計改良奶牛1580.5萬頭(次),獲得改良新生母牛670多萬頭,這些母牛年平均單產可增加500公斤,累計年增加產奶量335萬噸,增加直接經濟效益約83.75億元(按原料奶價格2.5元/公斤計算)。
如果你的奶牛還沒有得到改良,不妨抓緊咨詢當地畜牧獸醫部門。
二、你知道奶牛良種補貼項目有哪些特點嗎?
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幾年來,循序漸進,從資金規模到品種數量,都在逐步擴大。2008年的奶牛良種補貼項目較之往年具有明顯的特點,一是補貼數量多。補貼能繁母牛數量總計820萬頭,涉及5個奶牛品種,除了荷斯坦、奶水牛、牦牛、褐牛外,2008年還增加了乳用西門塔爾牛。其中對全國760萬頭荷斯坦能繁母牛補貼實施全覆蓋,奶水牛補貼數量由20萬頭增加到23萬頭,褐牛補貼22萬頭,牦牛補貼5萬頭,并首次在新疆實施了10萬頭乳用西門塔爾牛良種補貼項目。二是項目點增多。項目實施地點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614個項目縣(市、師、農場),其中:760萬頭荷斯坦能繁母牛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495個縣、12個師、9個農墾分局、4個公司和2個農場:奶水牛除了在廣西、云南保持原有補貼規模外,又增加了廣東、福建和湖北3省,涉及5省區的35個縣(市):褐牛補貼仍然在新疆范圍內實施,涉及22個縣和1個師:新疆10萬頭乳用西門塔爾牛的補貼任務,涉及30個縣:青海省繼續實施牦牛補貼項目,涉及4個縣。三是優良種公牛多。2008年接受申報種公牛1662頭,經綜合遴選,選出36家種公牛站的996頭公牛作為項目實施的優良種源,四是項目啟動早,為加快項目實施進度,農業部2008年公布人選良種補貼項目用的種公牛的時間比往年早2個月,中央財政的補貼資金在年初即已預撥到各省。2009年的項目已啟動。
三、你參加過良種補貼項目培訓嗎?
奶牛良種補貼項目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為提高項目實施效果,2008年農業部共組織項目管理與技術培訓以及種公牛冷凍精液生產技術與管理培訓4次。省、地、縣各級項目單位以及凍精生產單位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活動,普及奶牛人工授精、選種選配、編號、系譜檔案建立和計算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全國共舉辦奶牛良種補貼培訓活動360余期,培訓技術人員及養殖戶4萬余人。各種公牛站開展無償技術培訓120余場,培訓數量比上年提高了20%。為提高項目實施的透明度,農業部組織編寫了《奶牛良種補貼工作手冊》、《荷斯坦公牛圖譜》、《種公牛宣傳掛圖》、《奶牛科學飼養管理宣傳掛圖》、《水牛開發利用》等技術資料,發放到各項目縣。全國畜牧總站還開辟了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宣傳網頁,宣傳報道有關項目情況,公布每頭入選種公牛的系譜資料和凍精質檢結果。農業部要求各地加大對配種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工作力度,參加良種補貼的配種人員一律要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各項目區通過電視、互聯網、報刊和明白紙等形式,向廣大養殖場戶宣傳良種補貼政策的具體內容。
為了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各地根據項目要求,成立了領導小組,加大重點環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項目實施過程中,省里要在媒體公布補貼縣名單,村內要張榜公布到戶,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各項目省組織專家,通過考核、招標等方式選擇農業部公布的種公牛,均采取集中采購的方式購買良種補貼用精液,保證項目實施公開、公正、公平。各地根據要求。開展了配種母牛和新生犢牛佩戴耳標和建檔立卡工作。還按照《奶牛良種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對于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自查自糾,各級財政部門和畜牧部門都在媒體上公布了政策和監督舉報電話,隨時接受單位和個人的舉報。比如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監督電話:0451-82625220;財政廳監督電話:0451-53641511。
如果你遇到問題,可以打電話向所在地省相關部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