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吳建中從貴州興義奇偉公司食堂下崗,拿到公司給的幾萬元補償金后,在興義市豐源農貿市場租了一個攤位賣蔬菜。由于他的攤位處在小巷深處,地點偏僻,生意很清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總結,吳建中認為自己生意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賣的菜是從蔬菜批發市場批發來的,質量、品種都大眾化。他覺得根據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的需求,細化蔬菜賣點,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是做好生意的關鍵。
他左思右想,覺得提供一些加工后的半成品蔬菜,可能是個賣點。這些半成品蔬菜顧客買回去略作加工就能下鍋。如刮去皮的芋頭、土豆,折成小段的更豆、棒豆,去了殼的毛豆、豌豆,削去老皮切成小塊的南瓜、冬瓜等。這些半成品蔬菜價格雖然稍貴一些,卻深受那些時間緊的上班族和手腳不靈便的老人的喜歡。一位老人在吳建中的攤位上買了幾個去了皮的大芋頭,老人非常感激地說:“還是你善解人意,人老了手腳不靈便,芋頭去皮很費勁,這下好了。以后我還來你這兒買?!?/p>
由于半成品蔬菜能給顧客節省擇菜的時間和精力,引起了不少餐館老板的興趣,因為采購這樣的半成品蔬菜,雖然每公斤價格比買未經加工的毛菜要貴0.2元,但餐館卻可以節約擇菜工的開支,可以降低成本。因此,有的餐館就和吳建中簽訂了供貨合同,這樣一來,吳建中每天除了在菜場賣菜,還要按要求給簽約的餐館送菜,他的菜攤子便又多了一條生財的路子。
營銷策略的改變,使吳建中的生意很快扭轉局面,日營業額由過去的幾十元上升到近千元。(江西 龔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