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向生
近年來,南陽市臥龍區計生協在省、市計生協的關心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人口計生工作中心,以全面加強村級計生協會規范化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協會能力建設為目標,突出“生育關懷行動”這個主題,更新觀念,整合資源,拓展隊伍,把協會工作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和促進人口計生事業和諧發展之中,發揮了小機構、大隊伍的優勢,使協會工作有了新發展,取得了新成績,實現了新跨越,開創了區計生協會工作新局面。
一、以鄉所、村室建設為契機,分類指導。強基固本,進一步優化基層協會工作規范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和省委《意見》,早在2007年區計生協依據市計生協下發的《關于開展村級計生協會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便于組織、方便活動”的要求,對作用發揮比較好的村級協會進行鞏固提高,對渙散軟弱、不起作用的村級協會重點給予幫扶,分門別類加以整頓。全區村級協會規范化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亮點村室和規范化村室所占比例已經過半,扭轉了以往“紅旗不紅,標桿不亮”的局面。今年,根據《河南省村級計劃生育協會建設規范》,我區依照“示范帶動和整體推進”的原則,堅持“扎實強基礎,綜合上水平”,全面加強村級計生協規范化建設。
強化村級組織建設規范。健全的組織網絡是開展基層群眾自治的重要組織保證。我區各村計生協借助換屆的有利時機,選配好村協會會長、秘書長及理事,按照便于工作和分類指導的原則,將原有的村民小組、會員小組和育齡婦女小組“合三為一”,突出協會會員小組的組織功能。“有為才有位”,計生協會不再是“墻上協會”、“紙上協會”,而是既能帶頭實行計劃生育,又能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組織,發揮了協會組織的服務管理職能。尤其是在城區6街道轄區內,以“會員之家”為載體,創新模式,突破地域管理和企業所有制界限,在流動人口集中的民營企業、農貿市場等建立了以企業法人和流動人口積極分子為主的計生協組織,加大了計生協組建力度,擴大了計生協覆蓋面。目前,全區共有18個鄉鎮(辦)計生協,1個龍王溝景區管委會計生協,283個村(居)級計生協,51個企業計生協和26個流動人口計生協,成立會員小組4200多個,發展會員人數達8.3萬人。
強化村級陣地建設規范。“會員之家”是計生協的前沿陣地,宣傳版面是計生協的宣傳窗口。今年我區在版面設計上統一規格、統一制作,對版面內容進行了全面更新,突出了“生育關懷行動”的主題內容,彰顯了“生育傳承希望,關懷相伴和諧”的行動理念,弘揚新型生育文化,大力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在幫扶基地建設上,圍繞不同的支柱產業,由協會組織牽頭,幫助協會會員發展經濟。目前,英莊鎮南屯村大蔥種植基地,謝莊鄉小王溝薄皮核桃種植基地,石橋鎮賈寨村月季花卉種植基地,青華鎮王珍莊村雙孢菇種植基地,潦河鎮清涼寺村蔬菜專業合作社等幫扶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強化村級制度建設規范。建章立制、明確職責使基層管理服務工作更加具體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我們建立健全了與整合后的村級計生協組織相適應的村民自治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協會理事會議制度、教育培訓制度、工作匯報制度、會員小組活動制度、民主參與制度、會員聯系戶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評比表彰制度等,確保了村級協會工作能夠在制度的規范下順利開展和良性互動,把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納入規范化運行軌道。
強化村級隊伍建設規范。協會工作的主體是會員。只有加強會員管理,發揮會員作用才能使協會工作見成效。首先,我區依照“優化組織形式,優化人員結構,優化會員隊伍”的要求,對原來的協會組織進行改選,對會員進行重新登記,建立了會員信息庫,并在入會程序上,堅持個人申請、理事會討論、會員大會通過三個程序;在發揮“五老”作用的同時,著重吸納熱心計劃生育事業的青年和科技致富帶頭人,讓他們在計劃生育村民自治中唱主角,當骨干,挑大梁。基層計生協網絡逐步優化為“會長一秘書長一理事一會員小組長一會員一會員聯系戶”,突出了群團特色,會員規模日益壯大,會員人數占總人口比例的10%以上,其中骨干會員占會員總數的30%以上。其次推進志愿者隊伍建設,全區共組建了300多個生產幫扶、技術幫扶、生殖健康、文化宣傳、親情服務志愿者隊伍。計生協會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斗力日益凸顯。其三是加大會員隊伍的教育培訓力度。我區計生協與時俱進,拓展思路,按照“下管兩級”的原則,突出中國計生協“三改變三樹立”的培訓思想,分期分批對村、社區協會秘書長、理事進行培訓,累計達1萬多人次,協會隊伍建設走上了規范化、知識化和標準化的軌道。
二、以“生育關懷行動”為平臺,更新觀念,創新模式,進一步提升人性化服務水平
“生育關懷行動”是新的歷史時期計生協的新任務。對關懷對象給予經濟救助、人文關懷、精神慰藉,尊重了群眾的維權需求,緩解了現行生育政策與群眾生育意愿之間的矛盾。
宣傳教育是協會工作“五大”職能之一。全區各級計生協更新宣傳理念,創新宣傳模式,把宣傳中央《決定》與“生育傳承希望,關懷相伴和諧”的主題活動結合起來,與獎勵扶助、特別扶助制度結合起來,與生殖健康、預防艾滋病知識結合起來,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和諧社區結合起來等。3月26日,臥龍區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在龍王溝風景區后莊村隆重啟動。我區計生協積極牽手此項活動,在村文化廣場支起了6塊“生育關懷”展板,懸掛兩條“生育關懷”橫幅,發放有關生殖保健知識、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政策、婚育新風進萬家、“生育關懷”、計生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宣傳折頁資料3000余份,面對面地為農民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服務;區計生委、計生協、市協和醫院聯合組成生殖健康進家庭服務隊,免費為農民群眾義診送藥;計生協聯合文化部門,結合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的新人、新事、新氣象,編排出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為農民群眾送上了豐盛的“文化大餐”。
優質服務是協會的核心宗旨。我區把“生育關懷行動”和計劃生育特別扶助政策、計劃生育公益金制度、計劃生育系列保險等政策結合起來,講究實效,突出特色,重點對獨生子女傷亡家庭、留守兒童、空巢家庭和長期從事計生工作而遭遇天災人禍的基層計生專干這類弱勢人群進行關懷和幫扶救助。各級計生協開展了一系列彰顯協會個性化、人文化、情感化的特色活動:在—計劃生育系列保險納入“五關懷”之后,今年全區共為基層計生干部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264份,提高了基層計生工作者抵抗風險的能力和福利保障水平;在救助唇腭裂“微笑列車行動”公益活動中,全區累計有12名患者得到救助,使得他們重建自信,綻放笑顏;在區婦聯和區計生協聯合開展的“代理媽媽”結對幫扶活動中,全區有30名女孩沐浴到了“代理媽媽”們偉大的母愛;在“三夏”大忙之際,由區計生協會理事成員組成的幫扶組深入到謝莊鄉小王溝村開展“三夏”幫扶活動,把5000元幫扶金送到了劉天仁等10戶計生困難家庭手中,同時購置了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給楊景等10名計生“留守兒童”送去了關愛、祝福和希望;青華鎮計生協積極開展“給新媽媽送知識,給困難媽媽送溫暖,給獨生子女送關懷,給育齡群眾送健康,給基層干部送愛心”“五送”活動;七里園鄉白塔村計生協會員開展“帶頭依法生育,帶頭宣傳人口計生政策,帶頭參與生殖健康服務,帶頭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帶頭落實長效避孕措施”“五帶頭”活動;梅溪街道計生協開展“以會員小組長隊伍為感情線,以民營企業流動人口協會為基本線,以會員之家活動室為教育線,以協會志愿者隊伍為流動線,以關愛計生特殊群體為生命線”“五線并舉”活動。這些活動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找準了服務切入點,收到了很好的實效,也受到了群眾的歡迎。目前,全區累計慰問了“五關懷”對象1050人,幫扶對象961人,各級協會累計發放慰問金共計lO萬余元。
臥龍區的計生協會工作得到了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廣大群眾的熱情支持和擁護,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足之處。謀劃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健全村級計劃生育協會組織網絡,規范村級計生協會工作內容,夯實工作基礎,鞏固完善“兩委負總責、村民搞自治、協會當骨干、群眾做主人”的計劃生育村民自治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村級計生協會的服務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一地一品”的自選品牌,著力開創“百花齊放”的新局面,為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創建和諧、文明新臥龍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