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計生戶劉文輝是遠近聞名的大棚茄瓜種植能手,人送綽號“茄瓜劉”。最近,老劉請了三個“助手”,十里八村的種瓜戶慕名來到鄢陵縣柏梁鎮小王莊村取經,領教了“茄瓜劉”新“助手”的能耐。
短信
10月3日上午,劉文輝正在大棚里忙活,滴滴滴……一陣手機短信提示音之后,劉文輝掏出手機說:“我的第一個‘助手來了。”他解釋道:“俺有時候在棚里忙活到很晚,來不及看電視上的氣象預報,常常因為天氣變化讓我蒙受不小的損失。今年年初,縣計生協免費為我訂制了手機氣象信息,讓我能提前知道最近3天的天氣變化情況,便于安排大棚的活兒。你看,明天大風降溫,有陣雨,氣溫12℃……俺現在就得準備防雨的東西,不能讓這正處于花期的茄瓜苗受凍。”
蜜蜂
“嗡嗡嗡……”一群蜜蜂在大棚里紅的粉的花朵間翻飛,就像感受到了春天的花香。
“這是我請的第二個‘助手,一共租來了3箱,每箱180元。”劉文輝伸出手指向正在授粉的蜜蜂說道,“可別小看這些小東西,授粉比人工要強好幾倍,不光授粉均勻、坐果率高,還多結一級果,每斤能多賣近2毛錢呢。去年,我們全家人忙活了近20天給茄瓜授粉,結果果子結得千差萬別。今年2月初,我在村人口文化大院的宣傳欄上,看到村計生協發布的科技致富指導月刊,知道了可以用蜜蜂代替人工給茄瓜授粉。于是,在7月份我就早早向養蜂戶訂了蜜蜂。這錢花得值,不光果子能賣個好價錢,我還能騰出空干點別的呢!”
電腦
“你看,這是我今年9月初買的電腦,4600多塊呢,孩他娘0疼得兩晚上沒有睡好,還說城里人玩的玩意,不當吃又不當喝,咱跟著湊啥熱鬧呀!”劉文輝打開電腦,熟練地打開網頁。“俺可不是跟著小青年趕時髦,現在是信息時代,茄瓜光種好還不行,銷得好才有好收益。俺買電腦是為了上網,查找茄瓜種植新技術、新品種。鄉計生協還特地幫俺請來專業老師,專門制作了一個大棚茄瓜個人網站,在網上銷售俺家的茄瓜……”劉文輝得意地說,“誰說摸鋤頭的手不能干‘繡花的活,俺現在坐在家里,通過網絡就幫全村30多畝茄瓜找到了‘婆家,再也不用開車東奔西跑了。”劉文輝的妻子如今也愛上了這個好“助手”:靠它一下子比往年能多賣近萬元,這個電腦買得真值!
(趙永功)
社旗縣朱集鎮發展“煙菜輪作”特色農業
2008年以來,社旗縣朱集鎮采取“政策驅動,科技推動,典型帶動”的方法,引導計生戶大力發展“煙菜輪作”特色農業,以此來推動新農村建設。據統計,今年全鎮560戶計生家庭種植的200畝“煙菜輪作”,畝均收入達4700元。
一是政策驅動。成立了發展特色農業領導小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設立了“煙菜輪作”獎,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是科技推動。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煙菜輪作”培訓班,并在朱集電視臺開辟了“煙菜輪作”技術講座。把“科技興農”引進計生戶。三是典型帶動。王老莊村獨女戶王長生。2008年承包22畝責任田種植“煙菜輪作”,從煙葉育苗到烘烤、分揀等環節,都科學管理,畝產煙葉400斤,畝收入3500元。立秋后,把煙柴拔掉,按照“蘿卜在煙垅兩側,白菜在煙垅中間,大蔥與蘿卜、白菜間作套種”的方,法,將蘿卜、白菜和大蔥種上,畝產蘿卜0.65萬公斤、白菜0.5萬公斤、大蔥2000公斤,畝收入2.5萬元。
(趙蘭奇)
泌陽縣:留守婦女建生態家園
泌陽縣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共有3.6萬多名留守婦女。為了發揮農村留守婦女在建設新農村中的作用,該縣計生協聯合縣相關部門實施“巾幗生態庭院工程”,充分利用全國沼氣生態農業試點縣的優勢,在農村留守婦女家庭推行“一建四改”,即建沼氣池,改圈、改廁、改院、改廚;在沼氣生態示范村推廣“豬-沼-果”、“豬-沼-菌”、“豬-沼-菜”、“豬-沼-糧”四種生態庭院模式。他們還“一幫一”結對幫扶計生戶建設沼氣池,以開展“親情沼氣行動”的形式,向農村計生戶留守婦女捐款、籌資93.6萬元,建起“愛心沼氣池”1338座。他們通過沼氣示范村、生態庭院典型戶的培養,達到了“培訓一人,帶動一家,影響四鄰,輻射全村”的良好效果。
(程瑞軍張志敏張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