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周刊》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暨改革開放30年·最具責任感企業頒獎典禮”1月9日下午,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舉行。
此次活動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商務部、國資委、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安監總局、全國總工會、中國紅十字會、中國新聞社指導,伴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啟蒙、普及和發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已連續舉行四屆,今年以“改革開放三十年責任成長”為主題,總結30年“中國特色社會責任之道”不尋常的發展歷程。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中國新聞周刊雜志社社長劉北憲在歡迎詞中表示:中國與世界,在調整中迎接變革。曾經引領過改革大潮又在去年汶川地震中表現出非凡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肩負創造就業與財富,提振公眾經濟信心的重任,正成為“艱難時世中美好事物的前趨”,我們對這樣的時代英雄充滿著期待!
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在論壇上表示,企業的社會責任重在“誠信”二字,每個企業都要打造自己的誠信,成為信得過的企業,他同時指出,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是無限的,責任和權益要有效統一,二者缺一不可。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李海峰指出:責任的力量不僅在推動一個企業的成長壯大,更將推動一個民族的發展進步,一批具有高度責任感和高尚道德品格的企業將成為未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基石。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江亦曼在講話中提到:在2008年的抗震救災中,企業社會責任結出了感人的果實,企業與社會公益組織的共享與合作將成為中國社會責任事業發展的必然。
國資委副主任金陽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勇挑重擔,在保障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深化改革當中發揮示范作用;在結構調整當中發揮龍頭作用;在自主創新中發揮帶動作用。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表示:工商機關作為政府職能部門之一,將貫徹落實監管與發展,監管與服務,監管與維權,監管與執法統一的要求,引導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在講話中呼吁:在打造企業誠信體系共同的目標之下,社會各界和廣大的企業攜手打造高質量的中國制造的產品,讓中國制造真正成為高質量的安全可靠的標志。
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鳴起在講話中談到: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需要企業增強自覺性和責任心,需要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推進機制,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
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馬和勵期望中國各界與聯合國系統加強合作,從而能夠實現中國全面小康以及千年發展的目標,使更多弱勢群體從中受益。
道達爾(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戴杰表示:道達爾將一如既往地攜手中國的合作伙伴致力于保障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確保員工健康安全,保護環境及開展新能源研發。此外,道達爾也將繼續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做出更多的貢獻。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2008年,中國走到了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關口,也迎來全球經濟前所未有的挑戰。以科學發展的理念獲取新的動力,用新的方式保持穩定增長,實現經濟主體負責任的成長,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進步,成為當前中國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也是中國對于世界新的責任與承諾!
論壇上,中國建設銀行、道達爾(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12家企業榮獲“改革開放30年最具責任感企業”;鳳凰衛視被評為“最具責任感媒體”。中國紅十字會會長彭珮云、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趙陽為獲獎機構頒獎。
獲獎企業高管齊聚一堂,就“永續發展”“善待自然”“責任挑戰”三大主題,與主持人邱震海、許戈輝展開精彩對話,就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與挑戰中履行社會責任,發表了各自的見解與看法。
由《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創辦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緊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聚焦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倡導“責任創造和諧”企業價值觀,已成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年度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