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時尚雜志去年就把UGG靴子排在了即將OUT的榜單的前列,但是我仍然沉浸在如何擁有一雙正品UGG的苦惱中不能自拔。這種樣子笨拙的靴子,從美國好萊塢女星們的腳上開始,迅速風靡全世界,已經流行好幾年了。作為一個常年伏案工作氣血不足手腳冰冷的女性,從看到這雙靴子的圖片的第一天開始,我就開始了孜孜不倦地向往。
前年在街頭小店買了一雙,100%的化纖,那叫一個熱,悶得我直出汗。去年商場角落里翻出了一雙,形略似,本質差別很大,搬完家不知去向了。事實上,因為很怕冷,我下定決心想買雙真的。據說真品冬天管暖,夏天穿著羊毛靴子竟然也不會熱,問題是,這個品牌還沒進入中國內地,我沒地兒買去。淘寶上能搜出成千上萬條,個個都號稱是原單,100塊的我相信是假的;200塊的鐵定也是假的;500的呢?700的呢?1000的呢?據說現在做生意的一個訣竅是,先不管東西是不是真的,價錢先得是真的。我不怕受騙,可是我怕假貨帶來的悶熱感。
08年年初我到了多倫多,第一時間上街找UGG,心想這個冰天雪地的地方,保暖的靴子肯定大賣。話是沒錯,不過價格比我想象的更驚人:經典短款的220加元,再加上13%的消費稅,再加上加元經過幾年瘋漲與人民幣高達1:7的匯率,就象兜頭三盤冷水,把購物熱情澆得無影無蹤。再然后,我在UGG的官方網站上看到了120美元一雙的可喜價格,急不可耐地定了兩雙,付了25美元的國際快遞費。然后在UPS的網站上追蹤了一個星期,看著這雙靴子下單,從加州開始漫游了四五個州,最終到達加拿大,并且在UPS又收了我78塊錢的報關費、關稅和消費稅之后,我終于買到了我向往了數年的雪地靴,不過那個時間已經到了春末夏初。盡管今年的冬天是北京少見的一個暖冬,聽說昆明湖和什剎海的水至今都沒有結冰,我仍然遵從使用手冊上的教導,從攝氏18度左右就開始穿上了我的UGG,當然,還不得不說,這個靴子是好東西,從10月份開始到現在,我再沒有舍得把它脫下來,光腳包在羊毛里的感覺,讓我倍感幸福。
讓我詫異的是,UGG不僅沒有過氣,在這個暖冬反而有越燒越旺的跡象。在論壇上,只要在標題上打上UGG,這個帖子就注定不會成為毒藥,總會有人進來討論這種靴子到底好不好看,原單和跟單的區別,如何鑒別真品和假貨,而后面又會跟著更多的人進來問地址。在中國追求這個牌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市場上沒有,盡管在我的鞋子里的標簽上,正大光明地寫著“中國制造”。想要擁有有兩個辦法:一是親自或托人去美國帶一雙;二是上網買一雙。托電子商務的福,現在什么東西都可以在網上買到,當然,你可以選擇一雙山寨的,這個方法又簡單又快捷又便宜,不過必須要提醒的是,盡管UGG的確是在中國制造不假,但是從廠家流出來的所謂原單,絕對不足以支撐網上那成千上萬的款式號碼齊全的產品,更不用說那些賣家遍布中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或者,你還剩下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代購。
代購應該是網購時代誕生的新行業之一。簡單地說,就是先下單,然后身在能夠到某品牌的國家或城市的賣家就會去替你買到你想要的商品,加上一定的代購費,通常是10%左右,然后再郵寄回來,以電子商務的方式結算。聽起來麻煩,但身為一個有物質追求欲望的女性,我百分百理解因為愛上某件東西輾轉反側而不能得的痛苦,所以代購的出現絕對是有市場需求的,或者可以說,是被需求所催生的。選擇代購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象UGG這樣的牌子,在中國沒有辦法買到的,或者象宜家這樣已經成為某種生活方式的代名詞卻只出現在中國有限幾個城市的,由于代購的出現,能幫助它們的商品銷往世界每一個角落。還有一種,卻是由于可怕的高昂的沒有道理的關稅原因,導致中國內地的護膚品、化妝品和奢侈品價格高得可恥。當你發現在商場柜臺里熠熠生輝的那些Dior的化妝品,在美國的價格可能只有它的一半的時候,是不是會悲從中來?當你發現你夢寐以求的那只COACH的手袋,在美國因為圣誕節打折的緣故,換成人民幣還不到1000塊的時候,會不會再也不想走進新光天地的大門?
我們有追求物質的權利,在目力能及的時間里,我們也會繼續對價格敏感,所以,代購的隊伍日益壯大,同時聽說他們也開始打價格戰。10%的代購費已經太貴,據說已經有人只賺匯率的差價,或者只在運費上動一點手腳。
沈威風,財經作家,著有《淘寶網:倒立者贏!》和《金庸告訴你職場智慧》等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