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2月8日文章,原題:失業農民工尋找就業B計劃 中國南方制造業突然崩潰使農民工鐘燕(音)丟掉了工作,但她立即想出一個就業的B計劃。
去年12月失業回到四川老家后,26歲的鐘加入到中國的商業大潮中,用積蓄和政府給農民的貸款開了一家服裝店。“我希望,生意越來越好,越來越大。但如果能養家糊口,那也挺好的,”鐘說。但是,在一個依靠打工者往家里匯款為經濟來源的貧窮城鎮開商店有困難。
隨著中國因世界經濟衰退面臨數百萬人失業的現實,像鐘這些人的成功或失敗可能會決定這個國家是否可以避免經濟和社會危機。政府目前正在拼命拉動一系列經濟杠桿,包括新商業貸款和大規模再培訓攻勢,目的就是讓百姓掙到錢。
至少2000萬農民工由于經濟危機失業。四川是中國約1.3億農民工的主要輸出地。但是,隨著許多人到沿海工廠打工的路被“封死”之后,他們正在為生計尋找其他途徑。一些人希望,去年11月宣布的4萬億以基礎設施發展為核心的經濟刺激計劃會創造離家近的新工作。在四川,許多人期望從事去年5月破壞性地震的災后重建工作。
在省會成都,政府正在將1100萬美元的資金發給能夠為失業農民工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組織。在外務工的丈夫失業后,馬靜梅(音)的家失掉了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她現在是眾多接受免費保姆培訓的失業農民工中的一員。這些吃苦耐勞的農村婦女正在學習嬰兒按摩等課程的核心部分。馬已經放棄在中國沿海地區尋找工作,她希望能在成都附近找個保姆的活,一個月掙個1000—3000元維系家庭。
“經濟危機的影響很大。家里要是沒有一個頂梁柱,我們就不能贍養父母、撫養孩子,特別是我們的父母越來越老,健康越來越差。”她說:“我必須想辦法掙些錢,否則生存就成問題。”
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工走出困境是中國領導人這些年來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中國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渣打銀行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斯蒂芬·格林說。他注意到,多數農民工沒有充分的社會安全網,他希望中國政府在中央預算中加大社會福利支出。
然而,失業回家的四川民工夏萬中(音)認為目前的困難是福。“如果能在成都找份工作,我就能每個月見到我女兒了。我們會想到辦法的,”他笑著說。▲ (作者丹·馬丁,向陽譯)
環球時報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