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娟 李 莉 劉曉敏
【摘要】將網絡平臺引入高師院校教育實習的目的是提高實習的質量和效率,須對現有實習流程加以改造以發揮這種作用。 根據業務流程再造的思想,以三階段實習為例系統化改造現有教育實習流程。采用新流程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加強實習中 各方的溝通聯系,支持對實習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和多元評價,使教育實習滿足實習生的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關鍵詞】師范生;教育實習;網絡平臺;流程再造;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01—0140—05
一 引言
教育實習是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通 過目標明確的、系統的實踐訓練,使師范生的教育能力、教 學能力得到初步的發展,為畢業后獨立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打下良好基礎[1]。但當前的教育實習還是個薄弱環節,存在以 下問題:高校在教學方法的研究方面滯后于中小學,導致實 習生實習前準備不足;實習步驟不完整,教育實習質量得不 到可靠保證等[2]。問題集中在實習資源的利用、教學實踐的質 量和對實習的評價三大方面,尤其以加強實習共同體成員的溝 通,提高實習質量,提高實習管理的效率效能等方面亟需解決。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開展,一些高師院校嘗試在教育 實習及其管理中引入網絡平臺。網絡在支持人際通訊和提供 資源共享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可以為實習生創造更好的實 習環境[3]。網絡教育資源的開放性、對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 和學習過程的交互性提供了根據學習者需求開展協作學習或 個別化學習的可能性。國內外學者將網絡平臺引入教育實習中 的嘗試有:Lambdin 等[4]的 STF 平臺,田納西州立大學[5]的自 定步調在線學習課程,以及國內的以實習三大主要任務為核心 的網上教育實習支持系統[6]和網志為中介的教育實習環境[7]等。
網絡平臺介入教育實習全過程,為信息的快速處理、實 時傳輸與全方位共享提供了可能,改變了傳統教育實習的方 法手段和信息基礎,也使教育實習流程在新的應用環境中產 生了改造的需要。這就要用到業務流程再造的方法,業務流 程再造于 20 世紀 90 年代興起于企業管理界,進入 21 世紀后 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日益密切,已經被一些實踐者引進高校教學,如有人將教學業務流程再造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8]。
教育實習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教學,但目前將業務流程再造運用于教育實習的研究成果還很少見。本文把業務流程再造引入 高校教育實習中,在對現存教育實習流程考察的基礎上,結合 網絡平臺的特點,給出網絡平臺支撐下的教育實習的新流程。
二 現行教育實習流程
近年來,我國一些高師院校在更新教育實習理念的基礎 上積極探索,結合自身實際構建起自己的教育實習模式。這 些模式一般可歸結為“見習——實習——研習”三個階段(如 圖 1 所示)。
三階段教育實習模式下現行的教育實習流程如圖 2 所示:先由教法老師制定教育實習計劃(需交實習辦公室備案,電子稿、紙質稿各一份)。教育實習開始之后,實習生先聽實習 點指導教師的課,再自己試上一個階段的課,經實習點指導 教師點評指導并改進。每位實習生被要求在實習期間上一節 “匯報課”,邀請實習點其他指導教師參加點評,有條件的可 組織實習生交流。結束了實習點的教學實踐后,實習生返校 進行教育研習,主要任務是改進實習階段的不足:就共同關 心的問題開展專題討論,聽專家講座,組織點評分析實習中 的典型個案;撰寫交流教育科研小論文。結束后由教法老師 進行實習工作總結(需交學院教務歸檔,交實習辦公室備案, 電子稿、紙質稿各一份)。
三 對現行流程的分析
現行三階段教育實習模式下的教育實習流程,將教育實 習視為教學過程而不是單個教學環節,部分地解決了實踐時 間短、流于形式等問題,但仍然未能充分利用網絡在支持人 際溝通和資源共享方面的優勢,資源管理相對落后,師范生 教學實踐的質量不能進一步提高,教育實習的評價形式比較 單一。
1在資源管理方面
教師、學生和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的三要素。任何教學 過程,離開了資源都是不現實的。現行流程忽略了實習過程中 涉及到的各種教學資源,缺乏對已有資源的組織管理和有效利 用,對實習計劃、實習小結等文件的管理存在重復勞動,和實 習相關的教學資源可重用率低,表現出傳統實習向信息時代實 習過渡的特點。實習生對資源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2在教學實踐方面
現行教育實習流程的教學實踐主要有兩方面問題:一是溝通不良,二是不能滿足實習生的個性化需求。 施瓦布指出: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之間持續的相互
作用構成了實踐課程。教育實習是一門師范特色的實踐課程, 實踐中首先要保證實習生與其他各方的溝通渠道暢通,進而 促進這種持續相互作用的發生。實習生平時的上課情況只有 其實習點指導教師了解和點評。即使“有條件的可組織實習 生交流”,實習生也只能在公開課時獲得限于本實習點的溝通 機會。溝通不良使實習生不能及時解決教學觀摩和教學實踐 中所發現的問題。
現行流程中,實習點對實習生的教學觀摩、教學實踐等 實習進度的安排都是統一的,沒有照顧到不同實習生個體的 學習差異,很難激發起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實 習質量。
3在實習評價方面
傳統教育實習環境下的現行流程中,評價的功能定位在對實習生評判優劣上,忽視了其問題診斷和目標調節的功能, 僅僅完成了終結性評價。評價信息的采集,即實習生實習過程 的記錄比較粗糙,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無法得到保障。
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發展是個漸變的過程。和簡單知 識的學習不同,實踐知識的學習重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需 要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能力掌握的實際情況修訂 子目標。所以對教育實習的評價不只是評價最后的結果,還 應該是過程性的、多元的。
四 引入網絡平臺后的新流程
如上所述,傳統環境下的現行教育實習模式已經不能完 全滿足實習生的學習需求,需要借助于網絡平臺來提高實習 質量和效率。網絡平臺的介入將使原有教育實習流程發生變 化,對現行實習流程進行改造才能有效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 由于學校現場或者類似于學校的環境是教育實習的理想情境[8], 新流程并不是對現行流程的徹底性顛覆,而是借助現代信息 技術的支持所做的系統化改造:加強實習過程中的溝通和管 理,以提高同等時間下教育實習的質量,滿足實習生的個性 化學習需求。
根據網絡平臺在教育實習中的已有應用和對教育實習的 理論研究,我們設計的網絡平臺由下列模塊組成:信息檢索、 視頻觀摩、電子學檔、學生作業、交流、信息發布系統以及 使用指導、常用工具等[7]。該平臺在技術上也是可實現的。優 秀教案、視頻、實習生學習檔案、作業等構成了內容豐富的實習資源庫,交流發布系統創造了實習共同體成員之間溝 通的機會。網絡平臺下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溝通使教育實 習流程在實習的各個階段均發生了一些變化,新的流程如 圖 3 所示。
1在教育見習階段
教育見習階段,教法老師和大學指導教師、實習點指導教師等各自上傳本人所負責的版塊內容至實習資源庫。實習 生除了可以到中小學聽課外,還可以學習實習資源庫中各種 優秀課的視頻資料、教案資料等等,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平臺 記錄下來,也可以進行在線探討。
2在教育實習階段
教育實習階段,實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積累的經驗可以隨時保存到資源庫中,方便師生及時解決問題,也為進一 步研習提供了材料。實習中的階段性小結以及最后的總結都 可以馬上發布到系統中。新流程在資料管理方面節省了一些 人力和步驟。
在溝通方面,實習生與指導教師之間新增了以資源庫為 中介的溝通方式。通過查看資源庫,異地的指導教師和同伴 可以了解實習生的課堂表現,和實習生一起交流實習的經驗 教訓。新流程中溝通的內容得到擴展,溝通的地理范圍也加 大了。
在實習評價方面,網絡平臺的應用和實習活動本身的實 踐性,使實習評價某種程度上具備了遠程學習活動評價的特 點:目標的多樣性和評價結果的相對公正性。因此評價目標 應該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要以知識和經驗的建構為評價對象, 采用多元化評價。多元化評價主張評價者、評價方法和評價 對象的多元化[9],可借助于網絡信息的存儲功能,詳細記錄實 習生課堂表現及其與他人的溝通,這樣實習共同體成員就能 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來評價實習生實習情況。
3在教育研習階段
不同于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在教育研習階段,實習生的主要任務是對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回顧和反思,其效果取 決于研習資料的積累和研習過程中的溝通。采用新的流程, 在研習階段有以下優點:
一是研習資料的積累更為豐富和完整。在新流程下,實 習生可以用網絡平臺即時記錄自己的想法、所遇到的問題。 實習共同體中其他成員對實習生教學實踐的意見或建議也可 以通過網絡平臺來收集。網絡平臺還可以保存實習生認為比 較重要的課堂教學錄像資料。實習生在新流程中所積累的研 習資料比原來更加豐富。
二是溝通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網絡平臺使針對實習過程和有關教學的溝通和討論在時間上可以向兩頭延伸,在空 間上可以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使溝通對象多樣化。網絡平 臺有效聚集了一批專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可以和實習生進行跨越時空限制的在線討論,使實習生的研習反思更有針對性,更容易挖出深層次的問題來。新流程下的溝通突破了時空限 制,參與溝通的主體范圍擴大了,這不僅幫助實習生更好地 完成實習任務,也為實習生職后的教師專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新的流程下,實習生可以更加方便地獲取教育實習的相關資料。這種以資源為基礎的教學實踐和實習評價更有助 于實習生掌握課堂教學實踐技能。實習中溝通的范圍擴大了, 他們可以跨越時空限制地與更多師生、專家等進行溝通。實 習不再是與教育理論學習割裂開的一個“孤島”,也不只是一 個形式化的過程。每位實習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網絡 上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溝通手段,展開有針對性的自我學習 和提高。概言之,新的流程針對實習生的個別需求,充實了 教育實習的內容,增加了教育實習評價的形式,對促進實習生把教育理論知識應用于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 結語
本文將業務流程再造引入教育實習,探討了網絡平臺支 撐下的教育實習流程的系統化改造,改造后的新流程能更為 有效地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提高師范生教育實習的質量和 效率。本研究一方面彌補了國內這方面研究的不足,另一方 面也可為網絡遠程教學系統的設計、實施、應用和管理等活動提供新的視角和參考。 業務流程再造的實施要求抓住核心流程,以顧客需求為
導向,減少不增值的活動。對于教育實習這一特定的任務而 言,以實習生需求為導向就是要支持實習生的個性化學習, 挖掘與提高實習生教育教學能力直接相關的活動,以提高實 習質量和效率。如考慮在網絡環境下實習共同體成員之間復 雜的相互作用對實習有什么影響,以人為本的實習評價方式 能不能直接提高實習生教育教學能力,有哪些合適的流程再 造工具可以應用在教育實習流程再造中等問題,這些都將在 后續研究中加以關注。
參考文獻
[1][2]崔干行.教育實習[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3]祝智庭. 網絡教育應用教程[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1.
[4] Diana V. Lambdin, Thomas M. Duffy, and Julie A. Moore. A Hypermedia System To Aid 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Proceedings of Select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esentations at the 1996 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18th,Indianapolis,IN,1996):IR 017 960.
[5] Jay Sanders. Self-Pacing Online Technology Approach: The Preservice Teacher Course,Proceedings of the Mid-South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Conference(Murfreesboro, TN, April 9-11,2000):IR 020 383.
[6]葉紀林. 教育實習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研究[J]. 教育發展研 究,2007,(2):55-58.
[7]湯妍, 李莉. 師范生教學實踐課程體系網絡平臺的構建 [C].2007 上海研究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集[C]上海:華東師 范大學,2007.
[8] 王旭卿.信息技術中介的教育實習環境創設研究[D].上海:華 東師范大學,2005.
[9] 李莉.論構建遠程學習評價體系[J].現代教育技術,2002(3):30-35.
[10] Michael Hammer, James Champy 著,王姍姍等譯.企業再造——企業革命的宣言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11] Carol Marra Pelletier,李慶、孫麒譯.成功教學的策略——有 效的教學實習之南[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12] 馮大鳴. 溝通與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領銜學者世紀匯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
[13] 張興.從國際比較角度看我國高師教育實習改革[J].黑龍江 高教研究,2000,(6):104-106.
[14]林令霞. 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流程再造研究[J]. 情報科 學,2004,22(8):929-932.
[15] 陳文冠.基于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網站的建構與應用[J].電 化教育研究,2007,(6):53-56.
[16] 涂珍梅.高師混合編隊模式下的教育實習質量監控[J].高教 探索,2005,(5):59-61.
[17]柏宏權. 網絡 支持 高師 教育 實習 初探 [J]. 現代 教育 技 術,2003,(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