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惠 李郁怡
永保熱情,試吃30年不歇
進入20世紀90年代,日本7-EIeven的營收遇到成長的瓶頸,為了增加營收,鈴木敏文開始積極發展生鮮食品,加強開發便當等米飯料理。一天中午,鈴木敏文如同往常,加入企業干部“試吃大會”,那天的主題是“炒飯”,結果一試之下,口感竟是黏黏的,他非常生氣:“這不叫炒飯!”當天就要求所有店將這項商品下架,而嚇壞的下屬趕快說明,這是銷售極佳的明星商品,鈴木敏文卻更為生氣了。
“不好吃卻賣得好,你覺得是好事嗎?”“你不會有危機感,讓人家覺得,你的品質就是這樣嗎?”他指責下屬。
鮮食大量制造的技術,在20年前并不算是成熟,那時賣的炒飯之所以不合格,就是因為缺乏適合大量炒制的炒鍋,結果商品下架之后,商品開發團隊另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開發了適合的炒鍋,做出了口感合格的炒飯。這個新商品“道地炒飯”推出后,立刻成為人氣商品,平均每家門店一天可以賣出20個。
“妥協是很簡單的,但是一旦妥協了,所有的一切就都結束了。”鈴木敏文下了結論。
讓人不可思議的,鈴木敏文掌舵全球第一超商龍頭,從推出生鮮商品的30年來,扣除周六、日與應酬,近萬個日子的午餐,都以7-ElBven的商品解決。
他自己經常告誡員工,消費者的心態是“再好吃的東西,吃了兩天也會膩。”但他自己一年365天,幾乎天天吃7-Eleven的食品,別的員工可能六、日休息,但他卻經常帶著試吃品回家,還給兩個兒子吃,他與太太也經常一起在放假日共享7-Eleven食品。
因為不斷試吃,他總是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商品的缺點,如口味不佳、試用說明不清楚,董事長親自試吃,每一個開發商品的員工、管理的店員都戰戰兢兢,不能出錯,也不能降低要求的標準。
兩周一次,親自指導門市干部
那個出生于日本窮困年代,害羞不敢望著臺下觀眾的男孩,在76歲的這年,站在日本第一大零售集團頂峰,仍然堅持每兩周一次,集中全日本1600名負責指導門市的咨詢人員到總部,與他們面對面溝通,就像他在42歲剛剛掌舵那年一樣。
鈴木敏文的幕僚,SEVEN&i;控股公司董事幅野則幸形容那個場景,鈴木就像是一個“大老師”,用各種故事、例子,諄諄教導這些干部,如何將站在顧客立場思考的理念,落實在第一線管理。
“這是一個半年后、一年后,整個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只有上帝才知道的時代。面對變化,經營的原點就在于徹底實踐基本工作。”鈴木敏文這樣告訴他的子弟兵。
靠著基本功,他帶領日本7-Eleven35年來,均維持銷售額正成長;在日本經濟失落的10年,仍維持有每年平均約1000億日元的業績成長;平均每3年,就增加1000家店面;SEVEN&i控股公司近3年營收成長率,維持在21%到34%。
他所帶領的企業SEVEN & i控股公司,成為全球第四大的零售集團,營業額約等同日本GDP的1.25%。而這一切,都來自于一場完全不松懈、不妥協的基本功耐力賽。
(責任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0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