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記者 劉 剛 杜天琦
2月17日是中越爆發戰事30周年。對當年的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上稱為“中越邊界戰爭”),兩國當天都很低調。然而,西方媒體卻以“1979年2月17日中越戰爭”為噱頭,“回顧歷史”并作“點評”,搞得十分熱鬧。對此,中國學者表示,中越近年來雙邊關系發展非常好,兩國都不想再重復過去的歷史,而是面向未來,一切向前看。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6日在名為“邊界戰爭30年,兩國欲淡化過去”的文章中稱,1979年2月17日,中越邊界戰爭爆發。而今兩國政府都不想重提那段不愉快的歷史。法新社也在“中越在戰爭紀念日保持沉默”的文章中稱,“中國在入侵越南30周年時保持沉默,政府發言人僅稱,中國希望著眼于友好的未來。”
BBC稱,中越戰爭的最大贏家是美國,“中蘇越三國無論怎樣鬧都屬于共產主義陣營之內。它們之間翻臉只能對美國有利。中越戰爭是美國對蘇對抗戰略中非常有效的一步棋。”
與西方媒體的“過分熱心”相比,越南主要媒體并未就此問題發表評論,然而,這也成了一些西方媒體攻擊的靶子。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援引一位所謂美國學者的話稱:“越南民眾現在并不了解當時歷史問題的原委。中方想說什么都行,越方卻怕傷了與中國的和氣。我對這一問題深表擔憂。”此人還進一步挑撥說,越南用避免與中國碰撞,來維持友好關系,特別是經濟方面的關系,是不正確的考量。“越南應該讓世界知道自己是如何受擠壓的,或者讓大國意識到要適可而止。”
路透社援引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中越關系學者沃麥克的話說,雖然中越雙邊經貿額目前已經增長到210億美元,但中越關系卻不能像俄羅斯與波蘭這對舊敵手這樣發展得如此友好。沃麥克認為,中越之間還是存在敵意。
對于中越的低調以及一些西方媒體的蓄意炒作,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中越兩國這次都很低調,表明雙方都不想重復過去那段歷史,主流還是向前看,是本著面向未來的立場。兩國的外交政策都是以經濟優先,雙方的合作基本面還是很好的。
17日,在回答西方記者關于“中越戰爭”的提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越兩國發展平穩、友好的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對中越關系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環球時報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