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佩剛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難點內容,在對這一考點的復習備考中,大多數老師都按照“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這六種語病分別講解、練習,但掌握了這六種類型后,并不能快速、準確地診斷出一個句子是否存在語病。
如果我們把平時做過的病句題和歷年來高考病句題放在一起進行整理,不難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即絕大部分病句都有一個或幾個標志性詞語或者說是敏感部位,就如同病人都有征象一樣,只要能夠切準這些關鍵點,在病句辨析題上抓分就不難了。
下面就以近幾年高考中出現過的典型病句為例,談淡在考場上如何快速識別病句。
一、抓并列短語
并列短語是高考容易設誤的地方,因為并列短語往往使句子結構復雜化,讓學生感覺到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往往容易導致語病。在看到并列短語時要從以下三方面人手進行分析,看有無設誤。
1語序有無不當。
例如:這項基金,是對公益林管理者發生的管理、撫育、保護和營造等支出給予一定補助的專項資金。(2006年安徽卷第3題A項)
解析:該句的順序不當。應按照事理順序,將“管理、撫育、保護和營造”改為“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
2種屬關系有無不當,
例如:改革開放搞活了經濟,農貿市場的貨物琳瑯滿目,除各種應時的新鮮蔬菜外,還有肉類、水產品、魚、蝦、甲魚、牛蛙及各種調味品。(2007年湖北卷第4題D項)
解析:該句中的“水產品”包括“魚、蝦、甲魚、牛蛙”,種屬關系并列不當。
3搭配有無不當。
①并列短語充當句子的主語時,并列短語常常會和謂語、賓語不搭配。
例如:她的歌聲清亮、甜美、質樸、親切,煥發著泥土的芳香,把人們帶到了那美麗富饒的河西走廓。
解析:主語“歌聲”與謂語部分搭配不當,改為“歌”。
②并列短語充當句子的謂語時。并列短語常常會和賓語搭配不當。
例如:蒙古同胞長期生活在馬背上,隨身攜帶著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來宰殺、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燒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2005年廣東卷第4題D項)
解析:該句中的“宰殺、解剖”與“牛羊的肉”搭配不當,可以刪去“宰殺、解剖”。
③并列短語充當句子的賓語時,并列短語常常不能和謂語搭配。
例如:采取各種辦法,大力提高和培養工人的現代技術水平,是加快制造業發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2006年江西卷第5題B項)
解析:該句中的“提高”可以與“水平”搭配,但“培養”與“水平”不能搭配,該句可將“和培養”刪去。
④并列短語充當定語,往往和中心語不能搭配。
例如:漫步桃園,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樹樹的桃林讓人流連忘返;中餐后還可去自費采摘,那柔軟多汁的大桃更讓你大快朵頤。(2006年北京卷第5題C項)
解析:該句中的數量詞定語“一排排、一行行、一樹樹”不能修飾集合概念“桃林”,可將“一排排、一行行、一樹樹的桃林”改為“一排排、一行行、一棵棵桃樹”。
⑤兩組并列短語之間,往往不能構成對應關系。
例如:由于各地、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菜籃子"52作取得顯著成績,實現了“菜籃子”產品由長期短缺、品種單調到品種豐富多樣、供求基本平衡的歷史性轉折。
解析:“長期短缺,品種單調”與“品種豐富多樣、供求基本平衡”不對稱,應改為“供求基本平衡、品種豐富多樣”。
二、抓介詞和連詞(包括關聯詞)
介詞和連詞(包括關聯詞)雖然屬于助詞,但使用不當往往會對語句造成重要的影響,在看到介詞、連詞時,要就介詞、連詞所處的位置進行分析。
1介詞連詞放句首,主語殘缺需注意。
當句子以介詞“為了、由于、通過、經過、對、對于、作為、關于、在……中”等開頭時,要檢查句子是否缺主語或介詞間互相誤用。
例如:由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提高和普及,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多媒體教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06年江西卷第5題A項)
解析:句首有介詞短語造成該句缺少主語,可刪去“由于”,讓“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提高和普及”作該句的主語。
2介詞在中間,易造成主客體顛倒或主語殘缺。
例如:幾組蝴蝶展框吸引了參觀者,大家都以為這是標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風箏”的標志,使大家恍然大悟。(2007年北京卷第4題C項)
解析:句中介詞短語造成該句缺少主語,可刪去最后一個分句中的“使”字。
3關聯詞語成對用,詞語位置要注意。
例如:由于技術水平太低,這些產品質量不是比沿海地區的同類產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解析:第一分句的主語是“這些產品的質量”,第二個分句的主語是“成本”,這樣就造成了前后兩個分句主語不統一;只要把“這些產品質量不是”改為“這些產品不是質量”,就使全句有共同的主語“產品”。
4關聯詞語使用時,句子關系要注意。
例如:人們認為,團隊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不只是個體貢獻的簡單相加,而是能使隊員行動一致、互相配合的團隊協作技能。(2006年湖南卷第4題B項)
解析:該句中是關聯詞搭配不當。“不只是”表遞進關系,“而是”表并列關系,兩者不能搭配,可將“不只是”改為“不是”。
三、抓西面詞和否定詞
1句中有“是否”、“能否”、“優劣”、“好壞”、“成敗”等肯定與否定、正面與反面相疊的詞語,考慮一面與兩面是否相應。
例如:說實話,當時對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沒抱太大的希望,因為那時經常在該報發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2007年山東卷第5題A項)
解析:該句中,前面述及肯定和否定(“能否”)兩個方面,而后面卻只述及否定(“沒抱太大的希望”)一個方面,為使前后照應,可將“能否”改為“能”。
2句中有否定或反問詞時,要注意否定是不是恰當。
例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們所缺乏的,一是勇氣不足;二是謀略不當。(2005年天津卷第4題A項)
解析:該句中“所缺乏的”與“不足”“不當”構成了否定不當,可刪去“不足”“不當”。
此外還應注意:用在四字短語中的固定格式“不……不”和“無……無”不屬于雙重否定。它們都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前邊,表示稍有強調的否定。如“不明不白”是“不明白”,“不痛不癢”是“不覺得痛癢”;“無窮無盡”是“沒有窮盡”,“無時無刻”是“沒有時刻”。
總之,只要我們在做題過程中抓住幾個常見語病關鍵點,句子中的語病就會暴露無遺,遇到病句題也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