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冉 韓 永
2月9日20時20分許,中國農歷元宵節,位于北京市東三環的中央電視臺新址北配樓突發火災,大火燃燒了近六個小時。
被稱為北配樓的電視文化中心高159米,主樓為30層,裙樓為5層。早在2006年底,該樓就已經實現結構性封頂。
繼北京市消防局10日上午通報火災原因后,中央電視臺在其官方網站就火災發表道歉稱:“這次火災是由于工程項目業主管理單位中央電視臺新臺址建設工程辦公室主要負責人未經請示批準,擅自雇傭人員,違規燃放煙花釀成的。”
火災導致一死八傷,其中紅廟消防中隊長張建勇殉職。
與拷問火災原因、追究事故責任、反思高層建筑防火安全等問題同樣重要的是,這次央視大樓火災現場,普通目擊者成了這起重大突發事故的報道者,他們用手機和其他方式記錄了所看到的一切,并在網絡里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的努力,彌補了傳統媒體的應急缺陷,讓事故真相得以迅速揭示;他們的作為,讓我們看到“公民報道者”在中國的成長。
正在進行后期裝修的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而這一次并非來自它那突破常規的外形。
2月9日晚8時20分左右,位于央視主樓北部的配樓附屬文化中心及酒店,發生大火。火災持續了將近六個小時,于次日凌晨2時左右大致救熄。
火場距離央視主樓約200米,主樓未受到火情影響。救火期間,警方實施交通管制,并且關閉了附近的地鐵10號線和地鐵站。
2007年,《時代》周刊評出十大建筑奇跡,央視新大樓和“鳥巢”一同入選。
當晚,眾多目擊者對這個國家電視臺所發生的災難予以極大的關注。大約有數千市民,通過手機和網絡,與新聞記者們一起,參與報道了火情的發生。
來自央視官方的信息卻顯得頗為簡單。在第二天新聞頻道的節目中,主持人不無遺憾地表示,為火災造成的嚴重損失深感痛心;對給周邊民眾造成交通擁堵和生活不便,深表歉意。
A類煙花
據北京的消防部門后來證實,火災系人為違規燃放禮花彈引起
朝陽路上,圍觀的人群聚滿了道路兩側。一名圍觀者向警戒線挪近,對著電話那頭說:“這場面,簡直就像9?11啊!”
一位現場目擊者在博客里形容:從大樓的正東面望去,約20層以下的樓層已如一塊燒透的蜂窩煤,每一個窗戶孔都吐著火舌。20層以上的地方火焰卻還在攀升,盡管處于百米開外,依然清晰可見時而滾落的帶著火光的大塊物體。
燃燒著的央視新大樓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地處北京東部CBD(中央商務區),這里此前是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制造公司的廠址。這個工程總造價約50億元人民幣,當初預計2009年初啟用。
此前,央視新大樓被社會各界一度爭相詬病的原因之一是它那驚人的用鋼量。有資料表明,這個中國建筑面積最大的“公共建筑”總用鋼量達到14萬噸,相當于3個“鳥巢”所用的鋼材,是目前國內建筑用鋼量最多的鋼結構工程,有“超級鋼鐵巨無霸”“世界級工程”之稱。
這一殊榮,在倡導節約社會的中國,多少顯得有些刺耳。
央視新大樓的最高點是234米,這在北京并不是最高的樓。建筑界公認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方面有3個難題:傾斜、懸挑、扭轉,而央視新大樓就占了兩個,這也是它之所以被稱為“奇跡”的所在。
設計者是來自荷蘭的庫哈斯,在他的方案中,新大樓的兩個塔樓從一個共同平臺升起,在上部匯合,形成三維體驗,突破了摩天大樓常規的特征表現。
而2月9日晚的那場大火,展現了在災難面前一切人造奇跡的脆弱。當晚,央視正在舉行一臺元宵節晚會,節目的轉播似乎沒有受到影響。9日夜里的火災現場,隔著警戒線,現場群眾紛紛猜測導致大火的原因。
據北京的消防部門后來證實,火災導致參與滅火的消防員一死八傷,火災系人為違規燃放禮花彈引起的。這些禮花彈屬于A類煙花,燃放必須經過北京市政府批準,由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操作。
目擊報道者們
一時間,位于CBD的移動基站爆滿,據他描述電話都打不出去
當晚,普通目擊者成了火災報道的主角。出事大樓周邊瞬間聚集了數千市民,他們通過手機和互聯網,向外界傳遞了突發的火災。
2月9日,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在中國歷史上,這是一個不時失火的日子。
晚上8點10分,位于北京東三環中央電視臺新址西面大廈的值班保安,已經看了半個小時樓前此起彼伏的煙花。煙花稍停,卻發現對面央視新樓北配樓的樓頂開始冒起了煙。
他和其他幾個保安,馬上跑到大廈的監控室去看個究竟。只見北配樓迅速就著了,火勢由上貫穿到底,整個大樓頓時陷入熊熊火海中。
這位保安說,警察和消防車不到8點半就來了,開始用梯形的高壓水龍頭滅火。但那火似乎根本澆不滅,玻璃建筑的外觀看上去很容易燃燒。
央視北配樓西面正對著會計事務所普華永道的寫字樓,火災發生時,普華永道工作人員Jakcy正在21樓的辦公室加班。8時許,很多人在央視新樓與北配樓的空地上放煙花,因正對著這個位置,Jakcy的很多同事都在窗前觀賞。大禮花不間斷地在高空綻放,有的甚至越過本已高聳的央視新樓。
Jakcy已經不記得何時著的火,同事發現起火后,叫大家趕緊來看。Jakcy看到火從北配樓頂樓開始燃,一層層燃下來,不足10分鐘已經燒到樓底。雖然隔著一條馬路,但仍能清晰地聽到爆炸聲。他的同事們用手機及時將著火的消息紛紛告訴了自己的朋友。一時間,位于CBD的移動基站爆滿,據他描述電話都打不出去。
這個時候,網絡上已經開始有關于火災的報道:9日21:04,人民網有火災消息發布,Gmail郵件組里最早有報道是21:04,天涯社區文字直播 是21:10,優酷 21:15……除了新聞記者,普通民眾成了火災的報道主力。不出半個小時,整個事件的各處細節成了網絡報道的重點。
房地產商潘石屹在自己的博客里描述,吃完晚飯他準備看書,但外面的煙花聲,爆竹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他不得不戴上耳機隔開外面的噪音讀書。
過了一會兒,他的弟弟打電話過來,說CCTV大樓著火了。他連忙拿著照相機帶著全家人開車到了東三環。這時,警車和消防車已經把三環的路封了。
23:23,潘石屹在他的博客上,以《我在CCTV新址火災現場》為題發表了大量拍自火災現場的圖片。潘石屹寫道,“我對張欣(記者注:潘石屹妻子)說:在這樣密集的大城市中心燃放煙花,遲早要出事的。”
疏散與傳言
她拿相機記錄了當時發生在自己眼前不到100米的一幕
離火災現場最近的居民樓,是位于央視新址東面100米左右的新街社區。
在這個坐北朝南的高層住宅區,2號樓14層的廉蓓(化名)從自家陽臺上目睹了這場火災的發生。
晚上8時許,廉蓓和家人正在看央視元宵晚會,樓下消防車的聲音突然震天價響。廉蓓匆忙間跑到陽臺上,消防車就停在樓下,而眼前天天能見到的宏偉的央視新址大樓北配樓起火了!
這棟玻璃外觀的高樓,有兩部直聳的觀光電梯。廉蓓看到,火勢正是延著觀光電梯開始迅速蔓延。她所處的位置,只能看到北配樓一面的觀光電梯,但火光映到同是玻璃外觀的央視大樓上,讓她得知另一側的觀光電梯也已經起火。
兩部觀光電梯的火勢像兩條導火索一樣,撞到一起后,開始了整個大樓的燃燒。站在陽臺上的廉蓓,感覺一陣一陣的熱浪從對面的火海襲來。她拿相機記錄了當時發生在自己眼前不到100米的一幕。
廉蓓并未意識到危險,她和家人在陽臺上佇立了近一個小時。而對面大樓越燒越厲害,消防車不斷噴水,未見效果。
大約21點40分,廉蓓發現樓下的消防車全部撤走了,只剩大樓獨自燃燒。她感覺有些不對勁,開始給朋友打電話,但手機和座機全部打不出去了。
很快,新街社區居委會的安全聯防人員開始在樓里高喊疏散。2號樓的住戶紛紛向外跑,孕婦、上了年紀的老人坐著輪椅。大家步行被帶到附近的宏利招待所和朝陽賓館暫時住下。
負責疏散新街社區的是呼家樓社區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他們稱疏散了最靠近火災現場的三四棟樓的所有居民。疏散原因是考慮到火災可能引發的有害氣體危及居民安全。他們在假日期間有值班機制,故可以及時傳達疏散指令。
疏散時,流言四起。廉蓓聽到一位保安模樣的大叔一邊指揮一邊說,北配樓的樓底已經被燒歪,大樓隨時有倒塌的可能,而且大樓里的液化罐也爆炸了。
廉蓓用手機向朋友敘述了她看到的“可怕景觀”。
再也回不來的戰友
2月10日零時1時40分,張建勇因搶救無效殉職
戰士李永學是北京朝陽消防支隊紅廟中隊最后一批到達火災現場的消防員。那時已經是2月9日21點左右,火災已經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當時正是火勢最猛烈的時候。
李永學的任務主要是開車和照明。當他把裝有9只燈的車身指向著火的大樓,他看到有幾個消防戰友互相攙扶著從火焰中走了出來,后面急救人員還用擔架抬出來了一個。
他快步走上前,擔架上躺著的正是自己多年的老戰友,已經不醒人事的紅廟中隊指導員張建勇。
李永學當時的頭腦很熱,他和張建勇同一天當兵,分在一個班里,后來兩人輾轉換了3個消防中隊,最終又一起來到了紅廟中隊。
2月9日中午,他還來找過張建勇,張正在剃鬢角,他嘲笑他臭美。
整個春節燃放煙花炮竹期間,紅廟中隊都處在2級戒備之中,待位率要百分之百。期間紅廟中隊接到十幾次火警,但實際出發到現場,都是未找到火源或者火情輕微。直到2月9日晚,允許燃放煙花爆竹的最后一晚。
2月9日夜里的火災,到底嚴重到什么程度?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宣傳處副處長庹云富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當時溫度肯定超過了1000度。而濃煙的程度,可以說濃到吸進一口人就會昏迷。”
參加過那天消防任務的戰士們,總會用那部著名的美國電影來形容:你看過《摩天火龍》嗎,2月9日晚的火勢就那么大。
2月9日20:27分接到報警后,119指揮中心共派出了全北京27個中隊85部車595名官兵趕赴現場施救。紅廟中隊距離火災現場僅幾分鐘車程,首先趕到。
大樓燃得很快,與張建勇第一批趕到的21歲新兵楊磊告訴記者,他看到大樓保安正焦急地拿著水龍頭澆水。很快他們從大樓負責方了解到,有人困在14層。
張建勇帶著10個兄弟第一批上樓,楊磊就在其中。他們每人帶著常規配備的4盤水帶、兩桿水槍(考慮到上樓的體力和速度)、呼吸器和氧氣瓶。
火場內彌漫著大量的煙氣。到處是刺鼻的氣味和呼入即造成生命危險的有毒氣體,而且濃重的煙霧使官兵根本辨不清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楊磊說,這是他入職一年來見過的最大的火。
到達14層后,消防員帶的水已經用光,按照消防慣例,應尋找樓內水源。楊磊回憶,當時通過呼叫器與樓下聯絡,得知25樓有水,他們有人跑上去放水,水卻放不出來。跑了好幾個樓層,都是同樣的結果。
最后,張建勇命令楊磊等幾個兄弟下樓供水。而當楊磊拿到水帶準備繼續上樓救火時,火勢突然轉大,他沒能再上去。
中途,新兵周強見戰友一直不下來,和兩個民警爬了20分鐘樓梯到達14層。他或許是最后見到張建勇的人,那時周圍已經都是明火。張建勇對著他高喊,“快去拿水帶!”周強奉命跑下樓,和楊磊一樣,沒能再上去。
后來的事情,在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宣傳處提供的資料這樣表述:官兵已經看不到出口,找不到樓梯,張建勇在發現火情已經無法控制時,迅速下令官兵往下撤,同時將官兵集中在一起,確保大家互相照應,盡快脫臉。當時,被困人員因吸入過量的毒氣,生命垂危,隊長張建勇在自己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毅然將自己的空氣呼吸器給被困人員戴上。
楊磊跟《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樓內彌漫著有害氣體,氧氣瓶只能維持1個小時的工作,因為火勢太大,撤不下去了。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宣傳處副處長庹云富說,高層建筑的消防是世界性難題。一般高層建筑的消防主要靠自身的消防系統來解決,對消防員來說,遇到這種高層火災,營救異常困難。
2月10日零時1時40分,張建勇因搶救無效殉職,年僅30歲。戰友們說,他剛戒了煙,打算做父親。
第二天,紅廟消防中隊擠滿了來采訪的各路記者。戰士李永學作為代表接受采訪,他說當兵11年來第一回遇到戰友犧牲,“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今后的日子”。
(南方都市報記者董王君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