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紱 徐宏漢
走進超市和果品批發市場,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國產水果。令人振奮。不僅品種多,品質好,而且外觀美,人見人愛。與十幾年前比,真是大大進了一步,不少果農也因此走上小康之路。但是。這些能進超市的優質果僅占我國水果總產量的1/3左右,與同品種的洋水果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們的果樹科研工作者、大專院校的老師、廣大基層的果樹技術推廣人員、果農和各級業務主管部門應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總結推廣果樹栽培實用技術。提高我國果品的檔次,并且還要把我國從一個世界水果生產大國推向世界水果生產強國視為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1持續地研究和創新果樹栽培技術的意義
1.1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大家都明白,中國有史以來農民的生活狀況都關系到國家的安定。只有農民富了,國家才會安定。特別在當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中國更需要有一個安定的環境。所以。盡快讓農民富起來是一個迫切的任務。“要想富。種果樹。”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正確的。但是,要想種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為什么同一個優良品種能生產出優質果,也能生產出劣質果呢?因為果樹是有生命的,它在不同的發育階段,不同的氣候條件要求不同的栽培管理技術,只有滿足了它的要求,才能獲得理想的產品。更何況市場還不斷地向果品提出新要求。所以我們要不斷地研究果樹栽培技術。提取精華,升華成可操作性很強的關鍵技術,向果農宣傳、普及,讓他們盡快掌握。大力提高果品的產量、質量和效益,使他們盡快地富裕起來。
1.2是生產發展和市場變化的需要
果樹栽培技術研究是隨生產水平和市場需要的變化而變化的,是一項常做常新的工作。解放初期果樹的種植多是零星的、分散的。農民多不靠它為生。管理果樹不是根據果樹的需要去滿足它,而是由自己的閑忙來決定。所以對果樹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秋收后的農閑期間。當時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對水果的質量要求不高,能買到水果就滿足了。那時,挑擔叫賣的劣質果都有人搶著買。稀罕一點的橘子要排隊才能買到。當然果樹栽培技術不那么受重視。
改革開放以后,全國的水果產量大大提高。人們購買水果時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水果市場漸漸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經常可以看到賣果難的報導,時而聽到果農砍樹的信息。從而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開始重視果樹產業化生產、品牌建設,下達果樹優質高效的科研項目。短短10多年時間。我國水果的質量大大提高了一步。
1.3加入WTO以后,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我們更快地提高國產水果的檔次
加入WTO以后,洋水果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它的外觀誘人,包裝精美。分級規范,不僅俏銷,而且價格貴。這促使我國重視安全、高效果品的生產和果樹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這無疑加速了中國果樹產業化的進程,并不斷地提高中國水果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力
1.4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呼喚“果樹省工栽培”新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剩下的多半是兒童和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的老人。目前在鄂西山區請工都非常困難,一天的工價40~60元。現實的狀況向果樹栽培提出“省工栽培”的新要求。要求用最易掌握的實用技術和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栽培技術對果品品質和果樹產量的影響
不同的果樹樹種,甚至同一果樹樹種的不同品種,它們的生物學特性,農藝性狀,果實經濟性狀都是不同的。有時候同一品種間的差異也是十分顯著的。在特定的情況下,栽培技術的影響甚至不亞于其遺傳特性的影響。
2.1栽培技術措施對果實品質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筆者參加鄂西北一個縣農業局組織的溫州蜜柑芽變選種。我們發現一株優良單株。10月中旬成熟,果皮橙黃光滑、皮薄、味甜、汁多、化渣。選送參加當年全省的柑橘評比會,獲溫州蜜柑第一名。第2年參加評比獲倒數第一名。粗皮大果、汁少、不化渣,要像吃柚子那樣剝去囊皮吃,才嚼得爛,咽得下。究其原因,是評比后。立即給這株樹施了一桶人糞尿。施一桶人糞尿的目的是希望第2年再奪冠,沒想到結果是引起品質急驟下降,而且不只影響1年,而是影響很多年。
獼猴桃優良品種果實的單果質最一般在60~80克,100克以上的就不多了。但是涂了激素以后單果質量可超過200克。特大果獼猴桃一上市。深受市場歡迎。但是,消費者很快發現。大果獼猴桃沒有小果好吃。特別是知道由于使用激素才使果子長得特別大以后,就很少有人再去買這種特大果獼猴桃果實了。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件事是,1997年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在江西召開第1屆中國南方優質早熟梨評比會。大會收到選送的樣品共87份,其中金水梨2號樣品14份,分別由湖北、江西、四川、福建、4個省14個縣、市選送。其平均單果質量都在200克以上,沒有扣分。這14個樣品獲總分的名次在87個樣品中分別為第2名(10.5)、第3名(11.0)、第5名(10.0)、第20名(10.1)、第22名(10.5)、第25名(9.8)、第30名(10.0)、第32名(9.5)、第36名(10.0)、第41名(11.3)、第44名(9.2)、第46名(10.1)、第67名(11.0)、第78名(9.0)。(注:括號內為樣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看到這個結果,大家可能與我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果樹栽培技術對果品品質的影響太大了。一個優良品種可以種出優質果,也可以種出非優質果。這與正確的栽培管理技術是否到位密切相關。獲總分第2名的金水二號梨園是分給工人承包管理的。由于種種原因該梨園管理得十分粗放。1996年采果后,果場要求抽槽施基肥,這個園子只埋了些雜草了事。聽了這幾個例子,可能有人會問:“照這么說那不是不管理還好些?”這其實和人治病一樣,不吃藥肯定比吃錯了藥好。
2.2果樹栽培技術措施對產量的影響
如果我們對某個果樹品種的生物學特性非常了解。了解它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和一年中不同時期的要求,再結合天氣的變化,及時滿足樹體的要求。有時候一項技術措施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項技術正確,效果更顯著。1981年湖北省4月底5月初晴熱少雨,全省溫州蜜柑園普遍出現異常落花落果現象。宜都紅花套區柑橘站5月灌過水的溫州蜜柑樹坐果率9.08%。對照不灌水,坐果率僅僅2.95%。1988年又是一個全省大減產的年份。湖北隨州吳山鎮18.7公頃成年溫州蜜柑園總產從1987年的18.5萬千克降到2.5萬千克。該園中有0.16公頃試驗園,生長健壯,葉色濃綠。1988年花前、盛花期各灌1
次水,6月噴1次水,4—7月,每月根外噴肥1次,這年共收果0.6萬千克,最高株產135千克。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柑橘生產北緣地區的長江流域掀起發展溫州蜜柑熱潮,隨之而來的溫州蜜柑異常落花落果讓人頭疼。幼年結果樹和生長健壯的成年結果樹,5月初滿樹花,到6月中旬樹上所剩果實寥寥無幾。這就是果農說的笑花哭果現象。為了解決這一生產上的難題。許多果樹界的人士做了大量保花保果試驗。如:噴激素、斷根、環割、抹春梢和早夏梢、花期灌溉、肥料試驗等等。在試驗的過程中,大家漸漸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引起溫州蜜柑旺樹異常落花落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春梢生長過旺。一切促春梢的措施都會引起落花落果,而春施速效氮肥的作用最甚。所以這樣的樹春季不宜追施速效氮肥。如果施了催芽肥,又想豐收,那就要抹春梢、斷根、噴“920”……,如果不施催芽肥,那將是另一種景象。1982年武昌縣鄭店鄉東風橘園用3年生尾張為試材,進行催芽肥與坐果率相關性的試驗。4月12日3株對照按傳統的習慣每株施尿素150克。3株試驗樹不施任何肥料。調查結果,對照平均每株530朵花,3株樹結了1個果,粗皮大果,很不好吃;試驗樹平均每株493朵花。3株樹結了81個果,果重適中、皮薄、汁多、味甜。上述的例子說明,一項正確的農業技術措施可以成倍地提高果品的產量,大大地增進品質。關鍵就是要能滿足樹體的需求。沒有收到預期效果,肯定是我們實施的栽培技術措施不符合樹體的要求。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從自身找原因,一味地的把責任推給老天爺,那將使我們失去改進和創新栽培技術的機會,不僅把本來很簡單的事變得非常復雜。還時常出現章錢買減產,拿錢買麻煩的尷尬局面。
3深入研究、總結、推廣果樹栽培技術任重道遠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中國果樹生產的面積、總產、品質都大大提高,成為世界上的一個水果生產大國。由于市場需求的拉動,我們也開始重視安全、高效、標準化生產,并且制定了不少果品的鮮果標準和果樹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是否可以放慢一點果樹栽培技術研究的步伐呢?不能,還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原因如下:
3.1輕栽培是育種成果和引種成果轉化率低的重要原因
栽培技術的研究一直是中國果樹研究的薄弱環節。重育種,輕栽培是不爭的事實。使得從事果樹栽培研究的人比較少,也不夠深入。所以常常辛辛苦苦育出一個優良新品種,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無法推廣,只有束之高閣。解放以來,中國引進了大量的外國果樹良種。只有少量品種轉化成商品,如富士蘋果、藤稔葡萄等等。有的廣告夸大宣傳所引品種的優點和適應性,使果農總是寄希望更新的良種給自己帶來好運。其實果樹更新換代的周期不至于這么短吧?日本的二十世紀梨是1898年育成的。1998年慶祝二十世紀梨育成100周年時,它的栽培面積仍占日本梨總面積的113左右。總產占日本梨總產的113左右。中國的鴨梨、碭山梨、庫爾勒香梨歷史更悠久,至今沒有被淘汰,與其栽培技術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密切相關。
3.2果樹栽培技術研究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表現如下:
(1)時間長:果樹是多年生植物。它的產量、品質受外界環境、栽培措施的影響非常大,就氣象因子而言,每年都不會完全一樣。所以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實驗數據才比較可靠。
(2)工作量大:果樹單株之間的差異大,為了盡量消除取樣帶來的誤差,試驗的單株要多,重復要多。無疑觀察記載、測試的工作量非常大。
(3)工作辛苦:不論是常綠果樹還是落葉果樹的栽培技術研究工作。露天作業的工作量都相當大。要獲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科研工作者不論嚴寒還是酷暑都要到果園觀察、記載,而且天氣越惡劣,越要去得勤,呆得時間長。否則就會錯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難遇的機會。
(4)經費少:果樹栽培難爭取科研項目。即使爭到了項目,經費也不多。辛苦幾年把工作完成了,獲得的成果級別不高。所以科研工作者愿意從事育種的人多,愿意從事栽培的人少。
果樹栽培研究是一項常做常新的工作、是一項必須與時俱進的工作,是把我國從果品生產大國推向果品生產強國的需要。盡管有許多困難,仍有許多果樹科研工作者和技術推廣工作者。為了發展中國的果樹事業。在科研經費很少,甚至沒有科研經費的情況下。在驕陽下,在雨雪中,默默地、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當我們看到雜志上一篇篇來自實踐又能指導生產的文章時。仿佛看到他們頑強拼搏的身影,并從內心敬佩他們。
果樹栽培技術研究的重要性正漸漸被人們認識、被領導重視。哪里受到重視,哪里就見成效。水果批發市場、超市果品柜是最公平、最公正的評獎平臺。它激勵著水果生產者、果樹科研工作者和果樹技術推廣工作者。也激勵著各級領導,找差距、趕上去。讓我們團結起來,為實現中國成為世界果樹生產強國而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