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東
1近幾年我市蘋果產業發展現狀
1.1蘋果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愈加凸現
近幾年,棲霞市著力打造“中國蘋果之都”。蘋果面積漸趨穩定,蘋果產量穩步增長。經濟效益逐年提高。2008年,全市蘋果面積3.87萬公頃,占全國蘋果面積的2%,占山東蘋果面積的12.6%,年蘋果產量145萬噸,占全國蘋果總產量的6%,占山東省蘋果總產量的20%。棲霞蘋果年出口量約16萬噸,占全國蘋果出口總量的15%。棲霞蘋果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東南亞、歐美、中東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市蘋果年總收入近50億元。農民經濟收入的80%來源于果業。
1.2“蘋果之都”品牌更加穩固
連續七屆棲霞蘋果藝術節的成功舉辦以及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插播的棲霞蘋果形象廣告。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棲霞,同時也讓棲霞蘋果走向了世界。
棲霞蘋果以色澤鮮艷、個大形正、果面光潔、皮薄肉脆、風味香甜、汁多爽口而享譽海內外,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在中國果品流通協會主辦的全國各界優質蘋果評選活動中。棲霞獲獎數量穩居全國縣市區首位。
曾先后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組委會和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蘋果之鄉”和“中國蘋果之都”稱號。2007年山東省果品流通協會蘋果分會在棲霞成立。
1.3蘋果品種結構漸趨合理
棲霞蘋果品種先進,更新換代快,新品種普及率高。20世紀70年代以前,主栽品種有國光、元帥、青香蕉、金冠、紅玉、印度青等。自80年代開始,棲霞先后引進了紅富士、嘎拉、新紅星、千秋、喬納金、珊夏等新優品種,并在全市迅速推廣普及,新優品種比例在95%以上。其中,紅富士占80%,成為棲霞蘋果的代表品種,嘎拉占10.7%,紅將軍占6%,其他品種占3.3%。
1.4蘋果生產管理技術日臻完善
30多年來,棲霞的蘋果生產技術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一是20世紀70年代,在山地果園土肥水綜合管理技術、整形修剪技術、病蟲害測報防治技術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二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棲霞在全國率先引進了紅富士蘋果,并大力推行矮化密植栽培和自由紡錘形修剪技術。為全國紅富士蘋果幼樹早期豐產提供了典型示范。三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棲霞著手老劣品種蘋果園改造和新而不優蘋果改良,大力推廣應用疏花疏果、果實套袋、配方施肥、郁閉園改造等優質果品生產配套技術,使棲霞蘋果的綜合品質大幅度提升。四是通過國家蘋果非疫區項目建設,加強植物檢疫,綜合采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技術。及時有效地控制病蟲害。五是根據不同品種的生長發育期,嚴格把握果實采收時間。確保果實內外質量達到應有的品質。六是加強采后商品化處理。從果實采收—預冷—分級—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基本實現冷鏈化。
1.5蘋果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戰略逐步推向深入
進人21世紀以來,棲霞全面實施了蘋果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戰略,積極推行蘋果無公害生產,使棲霞蘋果躋身于國際市場。在2003—2006年全國蘋果質量安全普查中,棲霞被抽檢的蘋果樣品全部達到國家無公害蘋果的衛生標準。銀源、綠源等企業的紅富士蘋果生產基地先后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德豐、泉源、銀源、天譽、清田等近10戶果品經營企業已通過歐洲EUREP-GAP認證。
1.6與蘋果相關的配套產業體系異軍突起
隨著蘋果生產的迅猛發展,全市圍繞蘋果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蘋果產業化已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全市現有果品冷風庫、氣調庫210余座,年貯藏能力達47萬噸。擁有果品商品化處理線320多條,年處理能力50萬噸。全市從事果品經營的企業達到500多家,其中20余家取得了自營出口權。各鎮、街道均建有果品批發市場,1996年興建的蛇窩泊果品批發市場,現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專業果品批發市場之一,年交易量達60多萬噸。
棲霞建有果汁、果脯、罐頭、蘋果醋、蘋果酒、蘋果脆片等加工企業30多家。果品加工能力10余萬噸。蘋果酒、蘋果醋、蘋果脆片已成為市場新寵。
果品包裝使用的塑料周轉箱、紙箱、精品蘋果包裝箱、網套、保鮮袋等生產企業迅猛發展。有150多家。肥料生產企業有12家,年生產能力約6萬噸。全市的紙袋生產企業有100多家,年生產紙袋約30億個。另外,棲霞市每年外銷果品100多萬噸,極大促進了棲霞運輸市場的發展。與蘋果產業發展相配套的農資市場也日趨活躍,肥料,紙袋,蘋果包裝物料、保鮮材料等交易額約10.6億元。
與蘋果產業相關的產業協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山東省果品流通協會蘋果分會、棲霞蘋果產業信息與技術協會、棲霞佳農果業合作社、棲霞富硒蘋果協會等民間組織體系相繼建立。
2我市蘋果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2.1果都品牌雖響,但總體群山無峰
盡管我市的蘋果面積、產量、效益均占優勢,總體技術水平較高,但發展很不平衡。農民分戶經營生產規模小,技術標準難以統一,果品質量參差不齊,小生產與標準化生產的矛盾有待進一步解決。果農把蘋果的“優質”概念僅理解為“個大、色艷、光潔、形正”,而對其最重要的內在標準口感、糖度、香氣、安全并不是十分關心。農民打藥后廢棄的藥瓶、包裝袋隨處可見,讓人望而生畏。在這種環境下生產的蘋果。安全問題難以得到保障。
2.2品牌意識淡薄,營銷企業各自為政
近幾年,棲霞蘋果營銷企業取得了一些認證,注冊了一些品牌,但只有牌,不出名,只有品牌,不是名牌,缺乏凝聚力。在果品外包裝上更是千奇百怪,標準不一。
2.3蘋果深加工領域滯后
一是沒有成規模、高附加值的企業和產品,企業運行質量不高。二是缺乏加工鮮食兼用品種。三是有產品沒有知名品牌。
2.4蘋果生產后續乏力
一是多數果樹進入衰老期,加之栽植時苗木質量差。抗逆性弱以及幼樹期的連年環剝。地下有機質匱乏,我市蘋果的可持續生產能力呈下降趨勢。二是果農連續多年使用高濃度的氮、磷、鉀化學肥料,營養元素不平衡,土壤板結、酸化、鹽漬化現象日趨嚴重,果園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緩沖能力下降,果樹對不良環境的抵御能力也在削弱,蘋果生理病害發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勢,直接影響蘋果的質量和效益。
3促進我市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健全完善服務體系,建設高標準樣板園,切實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政府要加大對果樹科技的扶持力度。在人員編制、科技立項、工作經費等方面予以傾斜。在科技推廣上,要充分發
揮蘋果示范園的示范帶動作用,財政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從高產優質、低投入高產出,優化品種、無毒化生產、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總結經驗,培養樣板。通過召開現場會,使果農看得見、摸得著。
3.2規范農資市場,嚴格市場準入制,加大無公害果品生產推廣力度
無公害蘋果生產首先要從源頭抓起,做到生產有規程,產品有標志,認證有程序,市場有監理,過程有記錄,使無公害果品的質量要求和良好信譽有可靠的保證。其次要遵循嚴謹規范的生產技術規程,使其與相應的產地、產品環境標準和生產過程的操作規程配套。三是要加強宣傳,推廣使用有機肥料、果園植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合理應用國家允許使用的生物農藥、低毒、低殘留農藥,宣傳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術:嚴禁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實行嚴格的農資市場準入制度,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抽查,對坑農害農的農資產品加大打擊力度,確保果農用上放心農資。
3.3加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及GAP認證力度
近幾年,蘋果的質量安全、營養保健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雖然我市蘋果的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及GAP認證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有16家企業取得了證書。但是取得認證的企業和果園面積還很少。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引導有能力和具備一定經營規模的企業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高檔出口果品基地,積極爭取各種認證,以獲得進入大型超市、滿足高層次消費、進入發達國家的準入證。
3.4穩步發展特種蘋果、藝術蘋果和品牌蘋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改變。特種蘋果如富硒蘋果、SOD蘋果、富鈣蘋果等保健品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藝術蘋果的市場潛力也逐步顯現。特種蘋果、藝術蘋果和品牌蘋果的生產對實現果品生產增值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是做大做強棲霞蘋果特色產業的一個重要措施,是提高果農收入的有效途徑。因此,要鼓勵、引導果農多生產特種、藝術和品牌蘋果,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鎮,以提高規模效益。另外,棲霞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建立了觀光采摘果園,但旅游景點和觀光采摘果園沒有配套與蘋果相關的旅游產品。因此,應重視蘋果旅游產品的生產與開發。
3.5要規范蘋果采收時期,提高蘋果內在品質,確保棲霞蘋果表里如一
前幾年,因搶市場、搶商機,迎合少數客商的不合理要求,一些果農提前采收,損害了棲霞蘋果的聲譽。自2003年以來,棲霞市因勢利導廣泛宣傳蘋果適期采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客商普遍反映,近幾年棲霞蘋果的內外品質好,深受市場歡迎,果農也賣上了好價錢。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果農適期采收,靠蘋果內在質量維護棲霞蘋果的良好聲譽。
3.6引導、扶持、組建各種形式的蘋果協會、合作組織
鼓勵成立果農協會、合作社等果農專業合作組織。降低農產品和生產資料的流通成本,增強農民聯合闖市場的能力。制定支持產前、產中、產后三領域有機結合的政策措施,建立和發展蘋果產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和鼓勵企業一體化組織的發展,促進龍頭企業與果農形成利益共同體。推廣完善“公司+農戶、專業市場+基地+農戶、專業協會+企業+農戶”等多種一體化組織模式,實現蘋果產銷一體化。
3.7進一步培養壯大果品深加工龍頭企業
國外加工型蘋果占蘋果產量的比重很大,一般在30%左右,我市的蘋果深加工企業數量少,產量低,產品附加值小。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出臺優惠政策,廣招果品深加工企業,積極開展蘋果酒、醋、香精、保健品等新產品開發,使棲霞的果品加工業同果品生產與冷藏業一起健康發展。聯手抗擊市場風險。一是要適度發展一批適合鮮食加工的兼用型品種。如澳洲青蘋、粉紅女士等。二是要加大對現有企業的扶持力度。促其做大規模,做響品牌。三是設立專門的果品加工園區。出臺優惠的扶植政策,吸引外地企業來棲霞投資,借助外力突破我市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的瓶頸。
3.8要科學規劃,嚴格管理果品交易市場
一是各鎮、街道在方便果農、交通便利的場地,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吸納社會資金。科學規劃建設一定規模的果品交易市場。二是相關執法部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果品交易秩序清理整頓工作隊,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違法建筑、違法占道行為,確保全市果品市場良好的交易秩序和順暢的交通秩序。維護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樹立棲霞良好的對外形象。
總之,做大做強棲霞市的蘋果產業,必須立足資源優勢,從基礎做起,循序漸進。一靠政策扶持。二靠科技創新,三靠資金投入。提升認識,轉變觀念,強化管理,改善品質,大力宣傳,擴大影響,依此提高棲霞蘋果的總體競爭力。真正使果都形象永不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