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和
去年以來,由于美國次貸危機的進一步深化,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能否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帶來嚴峻的考驗。
在此背景下,國家頻頻出手,實施房地產“新政”,格外引人注目。這些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會產生哪些影響?對廣大購房者會帶來什么好處?我國房地產價格今后是漲是跌?
“房地產新政”成為流行語
去年底以來,國家出臺了多項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利劍”,“房地產新政”成為經濟界經常議論的流行語—
2008年10月22日,財政部決定,從下月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征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央行公布,10月27日起,對于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貸款申請者,其首付款比例最低可降至20%。
11月5日,國務院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條措施出臺,“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被列為“國十條”之首。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9年五項重點任務中有兩項都談到房地產行業。
12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促進樓市健康發展的三項措施。
12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年1月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年首個新聞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四大部門,介紹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方面的措施落實情況。
國家“救樓市”
目的是救經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房地產業增加值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超過5%,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支柱產業的重要作用。但2008年數據較上年商品房銷量大約下降兩成。2007年比上一年增長23.2%。中國樓市出現了近五年來從未有過的低迷,深圳、廣州,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房價也均出現下跌,更重要的是成交量萎縮。
房地產行業前承投資后接內需,唯有房地產行業對經濟的拉動能迅速見效。由于市場成交的低迷使房地產業新開工、竣工和施工面積增幅均大幅下降。對上下游產業的波及也逐漸顯現,鋼鐵、水泥、裝修裝飾等上下游行業也受到影響。同時,房地產市場的低迷造成各地土地市場成交低迷,使地方財政收入大幅減少。
在此情況下,重新提出振興房地產業成為促投資、保經濟的必要選擇。以房地產消費拉動內需的根本,就是拉投資、保增長、促就業、穩大局。
救房地產市場立足保民生
業內專家認為,政策取向的調整,其意有三:
—就經濟性而言,當前是政府推進住房保障建設、解決安居問題較為有利的時間窗。微觀上可降低保障房建造成本,花相對少的錢做相對多的事,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宏觀上可拉動投資、保證經濟平穩增長。此為經濟功效。
—政治意義在于,順應民意,求解民生難題,使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社會功效在于,政府可以用保障房建設來平復、消弭部分期盼房價繼續下跌、不理解政府救市穩定房地產市場的老百姓的不理解和怨氣,并且給中低收入群體提供了一條解決居住的出路—政府托底保障。
據某網絡調查統計,支持房價下降網民占81%,由此可見,房價依然是百姓關注的焦點。對于許多人來說,不是不想買房,而是房價太高買不起。
專家預測,包括北京等一線城市在內的許多城市的2009年樓市將延續2008年底低迷的狀態,房價還會小幅下降,但不會出現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