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壽藩
前些時,我去看望一位因病住院的文友,文友人緣極好,患肺癌半個月來,有許多熱心讀者和文友來探望他。每位朋友走后,他都會在筆記本上記下對方的名字。我來看他時,文友尚在熟睡中,我一只手放在他瘦弱的手上撫摸著,另一只手翻看著筆記本上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
不一會兒,文友醒來,見我又一次來看他,而且撫摸著他的手,眼里禁不住涌出淚水。我用紙巾為他拭淚,文友哽咽著顫聲說:“你是第28位撫摸我的朋友,我感受你們的體溫,就像感受陽光。這些天,有些朋友來看望我時,像你一樣,一直把我的手放在他們的掌心撫摸著,有時還伸手摸摸我的臉,摸摸我的額頭,有了這些關懷,我感覺特別溫暖。這些天,當我病痛難以忍受時,想起朋友撫摸我的那種真誠,我硬是挺了過來……”
告別文友走出醫(yī)院,文友的話又在我的耳旁響起。看他時,對于病情和治療他沒說一句,說得最多的是朋友們對他的撫摸。朋友們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愛,就像陽光,溫暖了他的心靈和病體,它的作用,勝過挽救他生命的靈丹妙藥!
當一個人面對巨大的痛苦時,語言的確很蒼白,身體上的接觸,比如擁抱一下,或拉拉手等,顯得更自然,也具有一定的安慰作用。當然這也因人而異。有的時候,其實不必說什么,陪在他(她)身邊,幫助他(她)實際地做點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一種很好的安慰。這種情況下,盡量不要說諸如:沒事,別擔心,你會好起來的;你要想開;誰誰誰還不如你呢;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因為你不是當事人,所以你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要堅強;你要控制自己的感情,等等。
這個時候,可以坦率地講自己的心情,如:我的心情很難受,不知道該怎樣安慰你;我能幫你做點什么嗎?如果不能對他(她)直接有什么幫助,可以幫助其家人做些什么,以減少他(她)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