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臺北特派記者 吳亞明
周功鑫與臺北故宮有著不解之緣。1972年自臺灣輔仁大學法語系畢業之后,她就開始了在臺北故宮漫長的工作旅程。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于直言,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2008年馬英九上任后,已經退休的周功鑫重回臺北故宮出任院長。今年2月14日至19日,她率團訪問北京故宮,實現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故宮博物院高層的第一次相聚。目前,她正忙于籌備接待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的回訪。2月24日下午,在四壁書畫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接待室,一襲深色套裝、點綴彩色絲巾的周功鑫院長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大陸之行沒有壓力
環球時報:您怎么評價大陸之行?此行您有無感覺壓力,如果有,壓力來自哪里?
周功鑫:應該講,這是兩岸博物院專業交流很重要的開始,尤其是兩岸故宮交流終于起步,雙方都充滿了合作的誠意。短短6天5夜,彼此達成了許多具體合作的共識,而且可以馬上執行。比如臺北故宮正在籌備的“為君難———雍正大展”,北京故宮表示將出借27組件共37件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即將出版的《龍藏經》,北京故宮將以優惠的價格提供文物資料,同時遴選出兩位館員到臺北故宮駐館;我們目前也已經甄選出一位從事器物研究(珍玩)的館員預備到北京故宮駐館,另外一位正在加緊物色。可以說,這一趟大陸行收獲非常豐碩。本人并沒有感覺什么壓力,要說有的話,恐怕是媒體有些特殊要求沒有能夠滿足。
環球時報:北京故宮文物到臺北沒有問題,但島內對臺北故宮文物去大陸展覽還有顧慮,甚至有反對的聲音,您怎么看?
周功鑫:許多問題不是我們博物院層面能解決的,需要雙方高層去解決。但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視野應該更開闊一點,文化交流是我們要做的,不要讓歷史的一些問題阻礙目前的交流。我是很務實的,許多問題可以交給時間去解決,到適當的時候會有解決的辦法。至于司法免扣押法令,臺灣并不是只是沖著大陸。從1992年開始,臺北故宮文物到境外展覽,比如美國、法國、德國、奧地利,都是在這個前提條件下達成的。
環球時報:所以,在大陸看到臺北故宮文物尚需時日,總會有這一天吧?
周功鑫:當然,這還需要大家努力。其實,現在“三通”很方便,歡迎大家到臺北來參觀。
北京故宮無與倫比
環球時報:您以前去過北京故宮嗎?這次去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周功鑫:我以前三次到過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要是參觀、收集研究資料。這次去,當然與以往不一樣,可以做更為深入的了解,知道從哪些地方著手,建立互相交流合作的機制。當然,就北京故宮本身而言,我覺得它還是無與倫比、無可替代的一個杰作。
環球時報:您對北京故宮的工作有什么好的意見和建議?
周功鑫:對臺北故宮來說,教育推廣、為民眾提供服務是重要工作。對北京故宮來說,宮殿本身的維護修復就是重要工作。如果我做院長,首先會選擇在故宮周邊建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專業博物館。因為北京故宮有150萬件瑰寶,它們需要一個專業的場所來長年展示。此外,我會將故宮分成多個區塊,每年選擇幾個區塊做情景式展示,深入細致地介紹,讓民眾對歷史和文化一目了然。其他幾個區塊則可以進行維修整理。
環球時報:您認為臺北故宮的優勢是什么?哪些經驗可以跟北京故宮共享?
周功鑫:兩岸故宮各有千秋。如果說有什么經驗可資分享,我想主要在文物維護、教育推廣以及志工訓練等方面。臺北故宮文物展示執行嚴格的專業要求,最基本的是恒溫、恒濕,溫度維持在21攝氏度,濕度在55%左右。教育推廣方面,臺北故宮更多元,針對不同的觀眾舉辦了各種教育活動。平時下午5點閉館,但周六下午5點到晚上8點30分,觀眾可免費入場。為了讓故宮活潑化、年輕化,我們還將一樓平臺以及“天下為公”廣場提供給年輕人進行表演。此外,我們有完善的志工制度,目前成人志工有400位,還有29位小志工,都是10到12歲的小朋友。
環球時報:大陸民眾無論是參訪者還是旅行者,臺北故宮是必到之處。您對他們有何評價,還會提出哪些建議?
周功鑫:就我的了解,由于欣賞程度、興趣高下的差異,大陸民眾參觀臺北故宮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有人走馬觀花,有人連續看一兩天還覺得不過癮。不管如何,我們歡迎他們的到來。我們有常態展覽,還有不少特展,每一次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你可以徜徉其間,度過豐富、充實的一天。餓了有簡餐,也有考究的美味;累了可以到“三希堂”喝個咖啡;臨走還可以選購故宮出版的書籍、復制品以及其他精致的紀念品。
得益于兩岸關系改善
環球時報:您是否認為,今天兩岸故宮交流邁出歷史性的步伐,是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所致?
周功鑫:當然是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們是在落實政府有關大力進行兩岸文化交流的政策。正因為有這個開放的政策,我們才能順利前行。照著以往,連大門都踏不出去。去年底,政府修改法令,讓政務官也可以到大陸參訪。我覺得這是一件大好事。兩岸互訪,才能進行實質、深入的交流。學習人家的長處,展示自己的長處,也知道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取長補短。而交流的結果,是文化傳播達成,民眾認識加深,也就是說,兩岸交流真正受益的是兩岸民眾。而且通過兩岸故宮的交流,還可以拓展兩岸其他領域的交流。
環球時報:北京故宮鄭院長什么時候回訪臺北,此行主要行程和涉及議題是什么?
周功鑫:鄭院長3月1日到臺北,大概停留4天時間,主要是對臺北故宮做深入細致的了解。他雖然以前也來過臺北故宮,但就跟以前的我一樣,只是看外表。這次來,是要看門道,看我們的設施、營運、服務等等,了解我們的狀況,分享經驗。至于議題,主要在于如何落實我們達成的共識。▲
環球時報200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