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亮
不了解俄羅斯的歷史和民族性格,就無法采取正確的原則來對待這個民族。強烈的強國意識和民族主義情緒使得俄羅斯人在思考國際問題時往往不單純秉持現實主義立場,而有時其中的情感性成分甚至會占到相當大的比例。這決定了俄羅斯民族在面對西方的打壓時不會妥協甚至不會尋求變通,其領導人必須能夠讓俄羅斯人感到自己的國家有能力反對國外的打壓,強國意識要得到滿足。這就難怪此次國情咨文中梅德韋杰夫抨擊美國的一段文字被專家解讀為梅氏在顯示自己也具有強硬的一面。
在肇始于西方的經濟危機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俄羅斯更加執著于自己的傳統和制度。這就使得此次回擺的振幅愈發加大。此次梅德韋杰夫的國情咨文中最大的意外就是,他建議將總統任期從4年延長至6年。并非核心角色的現任總統提出這種建議來,恐怕無法被解釋為欲謀求更長時間地霸住總統寶座。聯想到年初俄羅斯社會呼吁普京繼續擔任總統的風潮,似乎可以將梅氏的建議解讀為對普京重出江湖的二次呼喚。實際上,普京從未“金盆洗手”,作為總理的他同樣有效掌控著國家的航向。
如前所述,在文化思想領域,普京對斯大林的重新描繪映射出了前蘇聯主管意識形態官員的影子,而他對國家電影戲劇的管理則暴露了思想控制的短視。在經濟法治領域,國家占有控股地位的大型企業正逐步整合吞并其他非國有企業,而腐敗階層在攫取國家財富的同時也在扮演普京治國工具的角色。即便在外交領域,俄羅斯面對西方時仍是一如既往的強硬。所有這些,都不應該是有著自由化思想、對西方身段相對柔軟的梅德韋杰夫“親政”的表現。更何況,梅氏近來力推的反腐法案正在普京控制的國家杜馬遭遇困境,盡管“透明國際”將俄羅斯評定為“極端腐敗國家”;而且普京剛剛著手整治了眾多持反對派立場的自由黨派,盡管梅氏希望給這些黨更多的空間和機會。
以上這些,無疑是普京“重整山河”8年后,俄羅斯積重難返的寫照。這8年是普京重整秩序的8年,但還不夠放手讓制度自行生長。而普京的那句承諾,“給我20年,還你一個嶄新的俄羅斯”,似乎不能當作一句戲言。如果梅氏關于延長總統任期的建議成為現實,那么普京將有機會再獲得兩個任期總共12年的“克里姆林宮時光”。這樣,他的承諾才可能兌現。眼下發生的一切都在指向這個承諾的實現,俄羅斯國家制度的發展也在沿著普京當初設定的道路穩步前進,盡管這里面問題多多。
展望未來12年的俄羅斯,可以肯定的是,曾經給這個國家帶來災難的“放任的自由主義經濟”將被“處處受國家調控的經濟體制”取代,以減少在新舊體制碰撞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但目前仍不能確定的是,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是否足以建設一套具有自我糾錯功能的社會制度,一套當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時能夠自我調節的制度,而這對于俄羅斯避免歷史上曾多次出現的“怪圈式混亂”是至關重要的。(摘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