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 健
隨著大家電腦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參加到了DIYer的隊伍中來,自己動手組裝一臺電腦已非難事??墒且坏┯龅诫娔X的硬件故障,很多初學者往往會覺得手足無措,搞不清楚故障的原因所在。筆者在排除電腦硬件故障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些經驗,整理成文與朋友們共享。
1事出有因:引發硬件故障的原因
(1)硬件本身質量不佳
粗糙的生產工藝、劣質的制作材料、非標準的規格尺寸等都是引發故障的隱藏因素。由此常常引發板卡上元件焊點的虛焊脫焊、插接件之間接觸不良、連接導線短路斷路等故障。
(2)人為因素影響
操作人員的使用習慣和應用水平也不容小覷,例如帶電插拔設備、設備之間錯誤的插接方式、不正確的BIOS參數設置等均可導致硬件故障。
(3)使用環境影響
這里的環境可以包括溫度、濕度、灰塵、電磁干擾、供電質量等方面。每一方面的影響都是嚴重的,例如過高的環境溫度無疑會嚴重影響設備的性能等等。
(4)其他影響
由于設備的正常磨損和硬件老化也常常引發硬件故障。
2步步為營:檢修硬件故障的步驟
現在我們對硬件故障產生的原因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那么應該如何檢修這些故障呢?一般而言我們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先軟件后硬件
電腦發生故障后,一定要在排除軟件方面的原因(例如系統注冊表損壞、BIOS參數設置不當、硬盤主引導扇區損壞等)后再考慮硬件原因,否則很容易走彎路。
(2)先外設后主機
由于外設原因引發的故障往往比較容易發現和排除,可以先根據系統報錯信息檢查鍵盤、鼠標、顯示器、打印機等外部設備的各種連線和本身工作狀況。在排除外設方面的原因后,再來考慮主機。
(3)先電源后部件
作為電腦主機的動力源泉,電源的作用很關鍵。電源功率不足、輸出電壓電流不正常等都會導致各種故障的發生。因此,應該在首先排除電源的問題后再考慮其他部件。
(4)先簡單后復雜
目前的電腦硬件產品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脆弱、那么容易損壞。因此在遇到硬件故障時,應該從最簡單的原因開始檢查。如各種線纜的連接情況是否正常、各種插卡是否存在接觸不良的情況等。在進行上述檢查后而故障依舊,這時方可考慮部件的電路部分或機械部分存在較復雜的故障。
3對癥下藥:檢修硬件故障的方法
(1)軟件排障
由于軟件設置方面的原因導致硬件無法工作很常見,這時我們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還原BIOS參數至缺省設置(開機后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窗口→選中“LoadOptimized Defaults”項→回車后按[Y]鍵確認→保存設置退出);
恢復注冊表(開機后按[F8]鍵→在啟動菜單中選擇“Command prompt onov”方式啟動至純DOS模式下→鍵入“scanreg restore”命令→選擇一個機器正常使用時的注冊表備份文件進行恢復);
排除硬件資源沖突(右擊[我的電腦]→[屬性]→在[設備管理器]標簽下找到并雙擊標有黃色感嘆號的設備名稱→在[資源]標簽下取消“使用自動的設置”選項并單擊[更改設置]按鈕→找到并分配一個不存在沖突的資源)。
(2)用診斷軟件測試
使用專門檢查、診斷硬件故障的工具軟件來幫助查找故障的原因,如Norton Tools(諾頓工具箱)等。診斷軟件不但能夠檢查整機系統內部各個部件(如CPU、內存、主板、硬盤等)的運行狀況,還能檢查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系統工作能力。如果發現問題會給出詳盡的報告信息,便于我們尋找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
(3)直接觀察
通過看、聽、摸、嗅等方式檢查比較明顯的故障。例如根據BIOS報警聲或Debug卡判斷故障發生的部位;觀察電源內是否有火花、異常聲音;檢查各種插頭是否松動、線纜是否破損、斷線或碰線;電路板上的元件是否發燙、燒焦、斷裂、脫焊虛焊;各種風扇是否運轉正常等。有的故障現象時隱時現,可用橡皮榔頭輕敲有關元件,觀察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以確定故障位置。
(4)插拔替換
初步確定發生故障的位置后,可將被懷疑的部件或線纜重新插拔,以排除松動或接觸不良的原因。例如將板卡拆下后用橡皮擦擦拭金手指,然后重新插好;將各種線纜重新插拔等。如果經過插拔后不能排除故障,可使用相同功能型號的板卡替換有故障的板卡,以確定板卡本身已經損壞或是主板的插槽存在問題,然后根據情況更換板卡。
(5)系統最小化
最嚴重的故障是機器開機后無任何顯示和報警信息,應用上述方法已無法判斷故障產生的原因。這時我們可以采取最小系統法進行診斷,即只安裝CPU、內存、顯卡、主板。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則在這四個關鍵部件中采用替換法查找存在故障的部件。如果能正常工作,再接硬盤……以此類推,直到找出引發故障的罪魁禍首。
以上是筆者對檢修電腦硬件故障所作的一個大致總結。面對層出不窮的硬件故障,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冷靜分析,細心操作,對于大部分故障都是可以自己解決的。相信技術與經驗的沉淀也會使你逐漸成為一個高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