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口出此言,不知是天才的謙遜,還是故作矜持并另有所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巨人名單里,肯定沒有約翰?弗拉姆斯蒂德這個名字。
然而,牛頓的確曾站在他的肩膀上,并一度稱他為“世上最嚴謹的觀測者”。
1675年,弗拉姆斯蒂德被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任命為首位皇家天文學家,在一個小山包上負責創建了格林威治天文臺,并擔任臺長。隨后,他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不過,這位29歲的臺長,日子并不好過。
創建天文臺時,國王給了500英鎊,并答應每年給他100英鎊的薪水。繳完稅后,弗拉姆斯蒂德需要用剩下的90英鎊購置儀器和支付兩位助手的薪水,手頭非常拮據。
無奈之下,臺長在觀測之余,不得不去3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兼任教師,以教書的收入購置設備并支付其中一位助手的薪水。
盡管艱辛不已,但他樂此不疲,因為進行天文觀測,是他童年至今不曾泯滅的樂趣。
生于富商家庭的弗拉姆斯蒂德,3歲時便喪母。失去母愛后,他不僅體弱多病,而且脾氣暴躁,缺乏幽默感,喜歡離群索居。
他的關節,一直備受風濕性疾病折磨。14歲那年,他又在洗澡時著涼生病,且久治不愈。兩年后,他不得不退學回家休養。正是在家鄉,這個16歲的少年觀察到日食,就此與幾個主要的天文學家通信。
但他的天文愛好,遭到富商父親極力反對。在父親看來,兒子多病,不宜干這事。不僅如此,父親還決定不送他進大學。這令弗拉姆斯蒂德非常失望。
1665年,失望的弗拉姆斯蒂德被送到愛爾蘭治療,但他發現,治療毫不奏效,反倒是聚精會神研究天文知識時,病痛有所緩解。
好學的年輕人最終進入劍橋的耶穌學院學習,并在1671年開始自己的系統觀測工作。4年后,他則徹底把家安在了天文臺,堅持每天觀察,基本不下山。父親去世時留下的一筆遺產,也全被他用來購置儀器。
1676年后的15年里,這個單身漢進行了兩萬多次觀測,成就了史上第一本精確的天象目錄。
直到1692年,46歲的弗拉姆斯蒂德才娶了一位23歲的女士為妻。不過,甜蜜的愛情,并沒有讓他的性格變得溫和。
“我看不起一個只會用蠢法討人喜歡,又笨拙地搬弄是非的人。”在結婚當年致牛頓的信里,他毫不掩飾地寫道。
而這個他“看不起”的人,正是牛頓的好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刻板而樸實的天文臺臺長,厭惡哈雷的浮夸和放蕩不羈。在他眼里,這個資助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人,“既無才干,也不正直”。
也正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讓弗拉姆斯蒂德和牛頓,由相互稱頌到反唇相譏。
在1681年頻繁來往的書信里,兩人不吝贊揚之辭。牛頓從弗拉姆斯蒂德這里,獲得了最新的觀測資料,為自己書中的理論,提供了足夠的觀測數據支持。
6年后,該書第一版的出版,則令弗拉姆斯蒂德頗為不快。因為他慷慨提供觀測資料,協助牛頓發現新理論,可對方在書里并沒提及。
不過,1694年夏天,牛頓乘船沿泰晤士河而下,首次到天文臺向弗拉姆斯蒂德索要觀測資料和此后多次寫信索取資料時,他還是滿足了牛頓的要求。
只是功成名就的牛頓,已難以容忍資料中的錯誤,對臺長那觀測和計算量極為龐大的工作,由批評變成了羞辱。
這也令弗拉姆斯蒂德最初對牛頓的崇高敬意,最后只剩下私人筆記里“急躁、做作、殘酷、傲慢”幾個詞。
童年生活與對方驚人相似的牛頓,性格上也同樣“對批評過于敏感”。
在牛頓擔任皇家學會主席后,幾乎所有成員都聽命于他,弗拉姆斯蒂德卻敢公開叫板。1709年,當后者逾期未繳納會費時,牛頓立即將他從會員名冊中去除。
3年后,為了驗證自己的理論,牛頓更是聯手哈雷,未經觀測者本人同意,擅自出版了弗拉姆斯蒂德以畢生精力觀測得到的星圖。而追求完美的天文臺臺長認為,這些星圖尚不夠完整,還沒到出版的時候。
弗拉姆斯蒂德一邊宣稱被盜版的書“走樣且被糟蹋了”,一邊買回市場上全部大約300本書,在天文臺付之一炬,“為至上的真理做祭品”。
臨死前,在自己即將出版的《英國天文研究》序中,弗拉姆斯蒂德嚴厲批評了牛頓。序文最終被壓制。而他去世116年后,他的傳記在1835年出版時,仍有人鄭重要求刪除傳記里有損牛頓人格的表述。此時牛頓也已去世108個年頭。
更為諷刺的是,正是被他稱為“懶惰而又惡劣的小偷”的哈雷,在他去世后繼任了天文臺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