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也
中國結
橫的大河在空間里流
綰起一省一省又一區,像夢花樹上美好愿望的結
縱的長城在時間里流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
時空交結,縱橫萬里,上下千年,織就多少燦爛
長久的光照,短暫的晦暗
為尋求出路多少人在摸索中前行
血染過的赤誠,繅成金絲絨
織成連環回文:磨亮的鐮刀、鍛煉的鐵錘
堅定執手,緊握五顆紅星,讓太陽宣布晴空
經度上記錄著血跡、淚痕之下的革命、斗爭
緯度上鐫刻著步履、身影之后的奮斗、改革
革,寄寓著改變;斗,意味著爭勝
六十一甲子,三十年分兩頭
幾多艱辛、痛苦,幾多歡樂、幸福,編成酸甜交互的
歷史
獨坐太久,選擇恢復席位,回到群體里
對峙太久,選擇與鄰為善,走向友誼中
折騰太久,選擇粉碎的粉碎,結束的結束,開始的開始
新芽找到生機勃發的組織,在春天的故事復蘇的東
風里
團結花朵一路往上邁向果實擁護的成熟
鍋里少食,允許優良種子選擇最合適的土壤
機器陳舊,允許電腦主板更新自動化的程序
節奏緩慢,允許時間跑表選擇最精密的機芯
改:改觀、改換、改扮;變:變奏、變化、變樣
沒有哪片土地這般神奇:轉眼間熟悉于陌生中,陌
生在熟悉里
在黑暗中曾選擇陽光的渴望,在陽光下選擇光亮的
事物
那在南湖船上閃爍的,也在二萬五千里長路上持續
延傳至今,一樣在蘭考、阿里、汶川迤邐閃爍
永不熄滅:精致的光芒,在細微生活的根部折射
一束束鮮艷的紅線,緊緊維系著一顆顆向陽的靈魂
在草原風吹開的遼闊里,在海疆水清洗的廣袤里
在領空云擦拭的高遠里,在瓷器聆聽青銅編鐘翻新
的旋律里
一座座電站做戒指,一條條鋼軌串起祈佑的佛珠
神舟飛船無論帶眼界到哪里,都要回望心中放大的
背景
在龍的故鄉揭開神話的迷紗,無數陽光的金絲織就
通紅的中國結
史記:1997,香港回歸
公元1997年7月1日
靠五顆金星,這燦爛陽光最優秀的向導
引領香港,在載入史冊的日子里
以東風的腳步,從北緯22°昂然回家
這一天,一切都像氣候的兩極一樣分明了
黯淡了的,是白金漢宮那無法亮到明處的燈火
下沉了的,是“康沃利斯”號裝載的過期陰云
不銹的,是零丁洋里英雄的長嘆
回歸的,是授土儀式上交出的尊嚴
1078平方公里可以貼緊960萬平方公里了
235個骨頭般脫臼99年的島嶼復位了
這一天,朵朵祥云像處理垃圾似的清理晦暗
陰影從心靈中撤版,晴空彩印燦爛
紫荊花超產芳香,和平鴿抒情地飛翔
黃河水南下吻遍南海每一朵相同籍貫的浪
香江鋪排簇新的蔚藍,取消盼望與盼望之間的距離
讓闊別的思念靠港,讓暌違的親情回到血脈
這一天,往事葳蕤于記憶的沃土
回想比屠刀殘忍的鵝毛筆刻下的傷痕
鐵蹄下無辜的呻吟、長矛上銳利的憤怒
槍炮里滿腹的仇恨、語言中傲慢的偏見……
迫使尊嚴不得不在屈辱里增大硬度
沙田和沙基的血,距離正義最近
宋王臺和九龍城寨城墻,比意志更堅
在漫長時間的傷害里,母親的心最痛
——歷史不是淡忘的過去
歷史只能是更加深刻的銘記
這一天,開始在一種結束里,前瞻在一種回首中
這是什么樣的遲到喜悅——
米字旗落葉似的飄下夜色的邊緣
五星紅旗,隨初升的朝陽在高處輝映明朗的天空
太平山下真正的太平,來自長城
堅定有力的手勢——
歷史滾滾向前的車輪,誰能夠阻擋
習慣愛
習慣元謀、藍田、周口店的源遠流長
習慣仰韶、半坡、河姆渡的博大精深
習慣咸陽、長安、東京的燦爛輝煌
習慣青銅器、陶罐、瓷器、絲綢
習慣黃帝陵,習慣阿房宮、大明宮、故宮
習慣天壇、頤和園、布達拉宮
習慣莫高窟、云崗石窟、龍門石窟
習慣平遙古城、安順屯堡、西遞宏村
習慣蘭州拉面、揚州炒飯、桂林米粉
習慣煎餅果子、糯米粢板、羊肉泡饃
習慣《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
習慣《道德經》、《論語》,習慣《黃帝內經》、《本草綱目》
習慣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習慣九章算術、圓周率
習慣火藥的閃光、指南針的追尋
習慣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傳播文明
習慣毛筆、黑墨、宣紙、硯臺的韻味,習慣篆刻的優雅
習慣昆曲的柔漫悠遠、木卡姆的蘊藉深沉
習慣蒙古長調的質樸悠揚、侗族大歌的天籟多聲
習慣古琴的清虛淡靜、年畫的拙樸熱鬧
習慣剪紙的精巧生動、皮影戲的精湛神采
習慣衣裙飄曳彩帶飛舞的飛天,習慣《高山流水》
習慣《四庫全書》,又不僅僅局限于此
習慣詩三百,習慣漫溢香草味的離騷
習慣唱晚漁舟,習慣小橋流水人家
習慣春江花月夜,習慣太陽無偏照
習慣百般紅紫斗芳菲,習慣綠葉成陰子滿枝
習慣天涼好個秋,習慣千樹萬樹梨花開
習慣綠樹村邊合,習慣桃花流水鱖魚肥
習慣出入風波里,習慣在稻花香里說豐年
習慣長河落日,習慣大漠孤煙,習慣亂花迷眼
習慣黃河遠上白云間,習慣唯見長江天際流
習慣義勇軍進行曲大河奔流
習慣在人民英雄紀念碑這枚書簽之后翻開新篇章
習慣浩蕩的洪流沖過歷史翻卷的漩渦
習慣抵住內憂外患闖過歲月蹉跎
習慣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習慣神州萬里涌動的滾滾春潮
習慣堅強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氣魄
習慣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習慣一山一水皆可親
習慣更加輝煌的開拓,習慣富饒,榮光,自由
習慣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保存依舊
習慣民族記憶的背影不再孤獨
習慣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民族和睦
習慣在基于共同利益而結合起來的集合體里生活
習慣在人民的事業中一切為了人民
習慣于良好習性的養成,習慣于陋習的堅決改變
習慣于不斷充實、豐富和完善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