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雄飛
華爾街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來自上海、南京和北京的中國招聘團,混跡于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這條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的大街上的落魄者,能給中國帶來金融奇跡嗎?
“到東方去!”法新社在報道華爾街失業精英紛紛將中國作為新淘金首選之地時,用了一個極具煽動性的標題。
“在找海外工作機會?歡迎來中國開啟新的職業生涯!”2008年11月26日,一則1/4版的招聘廣告在《華爾街日報》美國版上向華爾街精英們發出邀請,廣告主是一家來自中國北京的獵頭公司科銳國際。
華爾街在歷經一系列的倒閉、合并、裁員、重組潮之后,西裝革履的投行經理,不再是急著上班,而是擠在職介所門前紛投簡歷搶洗盤子、打零工的機會,或者,他們會安祥地靠在華爾街三一教堂、圣彼得教堂的長木椅上,聽牧師講解“在不確定時期如何應對壓力”和“職業生涯導航”。
中國招聘團出擊
2008年12月6日,英國倫敦金融城。
2008年12月9日,美國芝加哥。
2008年12月13日,美國紐約華爾街。
上海市赴英美招聘高層次金融人才工作團,帶著29家金融機構的人事經理及170個職位,一周內輾轉兩個國家三座城市,帶回了300斤重的簡歷,他們為的是在金融危機的廢墟里搶回一批在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和控制、資產管理、產品研發、金融衍生品、合規、保險精算等領域有專長的精英。
在紐約,有1000多名當地華人或專門乘飛機,或開車6個多小時趕來面試,很多過去的金融高管,排一個多小時的長隊,只為獲得3到5分鐘的談話機會,為了能有份工作,之前年薪在50至100萬美元的高管們自降身價到150萬元人民幣(約合21.9萬美元)。
此前一周,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親自帶隊,低調前往舊金山、波士頓和紐約舉行3場“南京之約——南京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暨經貿懇談會”,為的是搶300名金融專才,將河西CBD打造成“金融強市”。北京、杭州、深圳、廣州也聞風而動。

此前一個月,殺入華爾街的中國招聘團還包括中國銀行業協會,它旗下的81家會員單位需要21名金融高管。中投公司、華夏基金高管也帶隊赴美招賢納良,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蠢蠢欲動。
今年1月17日至19日,中國證監會在紐約花3天面試了150位華爾街金融高管,之后又赴芝加哥等地舉辦招聘會。不久之后,銀監會、保監會和央行也將赴美挖人。
華爾街,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的大街,因為虛擬經濟泡沫的破滅,從2008年年底起便哀鴻遍野:高盛集團10月宣布裁員3260名,花旗集團11月宣布裁員5萬名,瑞士信貸5300名,摩根大通4000名……這些數字在不斷增加中。
華爾街就像個大超市
據全球再就業咨詢公司Challenger和Gray&Christmas統計,2008年以來,美國金融行業裁員已經超過了10萬人,其中華人金領失業率超過30%。該公司預計這種深度裁員將至少持續到2009年年中,華爾街失業人口將超20萬人。
彼之砒霜,我之甘飴,在中國,從獵頭公司到金融機構再到地方政府,不約而同啟動了自己的“抄底華爾街金融專才”閃電行動,目標直指華裔。
事實上,華裔也在積極行動。2008年11月7日,陳迅勇趕上了一大早從紐約直飛中國的飛機,他的行李箱里拖著200多份簡歷。
陳迅勇是美國最大的華人金融協會之一“華爾街人”(WaliStreetRen)的創始人兼主席,“華爾街人”匯集了華爾街幾乎所有的華裔高管,其中包括74個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的董事總經理或合伙人,160個執行董事或資深副總裁等,但至少有10%的人已經失業。
陳迅勇花了兩周時間,跑遍香港、深圳、廣州、北京和上海五座城市,將這200多份簡歷一一擺在中國金融機構及監管部門負責人的桌前。
北京獵頭科銳國際原計劃在今年1月中旬組團出擊華爾街,至今未能成行,科銳國際市場部經理吉莉解釋,“因為剛剛開年,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籌備工作”。
“對中國金融行業和企業而言,目前是去華爾街獵取高級金融人才的最佳時機。”科銳國際總裁高勇分析,華爾街的深度地震,讓華爾街精英不僅對年薪降低了期望值,而且還把中國、印度等作為職業首選。與此同時,積極與國際接軌的中國金融行業和企業,金融人才的缺口很大,其中國際性高級金融人才更是因為成本太高等原因更為緊缺。華爾街這個曾經的世界金融中心,現在猶如一個被搶購的超市。
從“抄財”到“抄才”
“100年前英國人只有兩個選擇,投資美國或者不投資;現在人們也只有兩個選擇,投資中國或者不投資。歡迎大家回國參與偉大的博弈?!?/p>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CFA)年會上號召臺下的數百名華裔回國創業。
在2007年經濟危機在美國引爆之時,中國商人熱衷于抄底海外資產,但日本野村證券2.25億美元投資美國雷曼兄弟的慘敗讓人驚醒,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
韓國《朝鮮日報》如此評價中國招聘團殺入華爾街的行動:外匯儲備居世界首位的中國把超強的“中國美元”實力擺在首位,面向飽受雇用不穩定折磨的當地金融專家展開了“偵察”攻勢。他們的本意是借華爾街金融機構掀起失業暴風之機,“低價,雇用金融專家,從而汲取先進的金融技術。但部分中國企業在招攬人才方面并不吝嗇。
全球500強企業、跨國獵頭公司萬寶盛華在《2009年一季度雇傭前景調查》中指出,中國凈雇傭前景指數為9%,明顯高于美國的3%及英國的5%。
華爾街人才與中國公司不可避免地將在薪酬、工作環境、文化習慣上發生沖突,許多時候,招人不難,難的是如何留人。更何況,“外來的和尚”不一定能念好經。
上海市政協委員蔡家琪就指出,“德隆事件”就是中國金融史上一大教訓。德隆從華爾街引進一批投行職業經理、金融分析師,他們用華爾街的“金融煉金術”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操縱證券價格,最終釀成德隆事件。
中國建設銀行曾在2005年全球招聘首席風險官,最終還是選擇從內部選拔。建行方面表示,要找出具有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經驗,又比較熟悉中國國情和文化,并且語言交流比較暢通的優秀人才非常不易。
“我不反對引進些高端金融人才,但我建議金融人才應重點以本土人才培養為主。對于華爾街金融人才的引進,應重點放在金融產品設計專家方面,數量不宜多而在精?!薄洞钨J危機》作者孫兆東認為。
路透社專欄作家顧蔚指出,“海外抄底人才還需人盡其用?!彼u價,“國內機構熱切希望能趁機招募有海外經驗的人才,走國際化捷徑。中國摸著‘黑石過河,抄底海外資產已經狠狠嗆了幾口水,現在改變策略直接挖人才,是一種進步,金融企業最大的資產就是人。”
顧蔚分析,“對于海外人才來說,回國往往不是想要更好的待遇,而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對國內機構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實際的需要,給人才發揮能力的機會,否則難免一拍兩散?!彼嵝?,海外分工比中國更細,因此很多人才就算有多年從業經驗,可能也是在一個相當狹窄的領域,而國內最需要的則是可以統攬全局的人才。“考慮到現在中國企業急切想走出去,但又奇缺了解海外情況的人才,請當地人才為中國海外派出機構服務,可能是一個雙方比較容易接受的安排?!?/p>
全球大裁員風暴
國際勞工組織發出警告,到2009年年底,金融危機可能使世界失業人口從2007年的1.9億上升到2.1億,這將是10年來全球失業人數首次突破2億大關。
金融業率先掀起裁員潮,美國首當其沖。花旗集團裁員規模達7.5萬人,占集團員工總數20%。摩根大通銀行削減7000人,并從收購的華盛頓互惠銀行裁員9200人。高盛集團和摩根士士丹利分別裁員10%。美國銀行也宣布裁員3.5萬人。
實體經濟受波及最嚴重的是制造業和服務業。德國大眾裁減2.5萬名臨時工,博世集團裁員2000人,日本豐田裁減3000人。有機構預計,如果美國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倒閉,將導致汽車制造以及相關產業數以百萬計職位消失。
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廣告支出急劇下滑,印刷媒體業也面臨挑戰。美國最大報業集團甘尼特公司在裁減近千名員工后,再裁減報紙部門10%的員工;《時代》周刊發行商時代公司也裁員600人,占員工總數的6%。日本讀賣新聞社也宣布,旗下有65年歷史的《讀賣周刊》受發行量減少的影響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