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人人無不曾為“戰痘”青春而煩惱,然而超越自己,才能戰勝自己。
——題記
十六歲的花季,就像青春的“爆米花”一樣甜美。可當痘痘也像爆米花一樣一個一個地“爆”出來之后,我的心里就充滿了苦惱。自從長了青春痘,我就決定不再照鏡子了。可這些痘痘不僅看得見,還摸得著,每次洗臉,我都揪心地疼,想哭。
看來,唯有“戰痘”才能解決一切。于是,我瞞著媽媽,去超市買了一堆洗面奶、面膜之類的祛痘產品。初次使用,感覺好極了,就和說明書上描寫的一模一樣,洗過后,臉上開始火辣辣的,然后涼絲絲的。于是我精抹細洗,一日三次,絲毫不敢怠慢。我想,過不了多久,我的“戰痘”將會取得勝利。可幾個月下來,除了我的祛痘產品日益減少之外,我那副“尊容”并沒有什么改變,痘痘仍死皮賴臉地不肯“下崗”。
就在我苦惱不已之際,政治老師送來了“金玉良言”——外因是次要條件,內因才是關鍵。對。內因,內因才是關鍵!于是我回家博覽群書,書中的一段話引起了我的重視:“青春痘是由于青少年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消失。葷、腥、辣等刺激性食物會刺激其產生,缺鋅也會如此。”這段話使我茅塞頓開,我果然是忽視了內因。于是我決定戒吃刺激性食物,然后又從藥店買了幾瓶酸鋅口服液,高興地回了家。
往后的日子,便是煎熬的日子,但是為了“戰痘”,我拼了!
雞、鴨、鵝,燥的,不吃!魚、蝦,腥的,不吃!豆類與“痘”諧音,不吃!連我最喜歡的麻辣火鍋也忍痛割愛。好幾次放學后,同學們叫我一起去吃麻辣串串燒,我猶豫了。但為了我的“戰痘”成功,我咬緊牙關,堅決地說:“不去!”
如此痛苦地堅持了幾個月,我驚奇地發現。臉上那些原本“堅守崗位”的痘痘幾乎都“下崗”了,只有一些“殘兵敗將”躲在唇邊。我為我的“戰痘”計劃歡呼,我勝利了!
再一次拿起鏡子,就在我為我的勝利高興不已之時,我突然發現,我那原本紅潤的臉色變蒼白了,我那原本圓滑的臉蛋變瘦了。那一刻,我的表情凝固了……
許多日子過去了,現在想起來,還笑自己當時太傻太天真。其實放寬心態,就可以超越“痘痘”,超越自己。
診斷
長青春痘好像是很多青少年的煩惱,但又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作者描寫了自己戰勝青春痘的過程,頗有趣味。文章文筆活潑、輕快,難得的是能將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經歷與題目“超越”有機結合,在結尾處恰當深化了主題——“其實放寬心態,就可以超越‘痘痘,超越自己”,應該說還是有新意的。但是,文章在敘事時流于鋪敘,重點不夠突出,描寫性的語言不夠多,所以在生動性上就有所欠缺。開頭用簡明的題記來點明主旨,使之與“超越”聯系起來,讓人在對主題一目了然的同時又帶有點小小的遺憾——作者仿佛給文章戴了一頂平凡的帽子,少了些許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