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18日,世界上一個最大金融帝國的繼承人——邁克·洛克菲勒在新幾內亞的海濱一帶神秘失蹤,他的家族至今仍在尋找他的下落。
一直到1961年11月18日以前,還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有阿斯馬答族人的存在,他們是生活在新幾內亞南部海岸的一個不大的部落。可就是在那一天,在他們的地盤上發生了一件令世界輿論嘩然的事——美國紐約州州長尼爾遜·洛克菲勒的兒子、世界上最大金融帝國之一的繼承人邁克·洛克菲勒在沼澤遍地的熱帶叢林中神秘消失。他是帶領一支探險隊到那一帶去為紐約原始人美術館搜集民族學資料的,邁克·洛克菲勒本人就是該美術館的創始人之一。可關于他神秘失蹤的原因眾說紛紜,至今也莫衷一是。
求救途中失蹤
一艘木筏載著4名乘客從阿卡多小鎮出發,目的地就是被西方世界認為依舊保留獵頭習俗的阿斯馬答族居住地——阿錐部落。4人中有兩個白人——23歲的邁克·洛克菲勒和他的旅伴——荷蘭人勒內·華盛克教授。另外兩個是他們在當地土著人中雇的向導,一個叫列奧,另一個叫西蒙。之前將近有兩個月的時間,他們一直在周圍村莊做民俗研究,用鐵斧、煙草和魚鉤之類的小玩意兒換取代表阿斯馬答文化的木雕。
1961年11月18日那天,海面并不平靜,但是海浪不急不緩,因此他們一時還能掌握木筏的平衡。但接下來船身顛簸得越來越厲害,船身開始進水。突然,一個大浪向船頭和船弦打來,浪頭從小船上方沖過去,馬達熄火,船只開始下沉。無論是邁克·洛克菲勒,還是勒內,兩人都不想棄船逃生,因為船上有全部食品、用來同當地居民以物易物的商品和電影設備,于是他們派列奧和西蒙去搬救兵。但直到天快亮,救援人員還沒來,出去求救的兩人也不見了蹤影。這時邁克·洛克菲勒再也按捺不住,決定游向岸邊求救,他認為這是逃生的最后希望,接著便縱身躍入茫茫大海,很快就在勒內的視野中消失。
一直到了晚上,荷蘭的海軍飛機才發現了這艘遇難小船。勒內問援救人員的第一句話是:“你們找到邁克沒有?”可大規模的搜索行動過后,邁克·洛克菲勒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天后,尼爾遜·洛克菲勒——邁克的父親,坐噴氣式飛機趕到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也派出直升機展開地毯式搜索,但仍沒有結果。10天過去了,尼爾遜·洛克菲勒仍得不到有關兒子的任何消息,只好悲痛地回紐約。
獵頭風俗復興
邁克·洛克菲勒遇到什么事了?他是中途溺水而亡,還是不幸遇到鯊魚?要不就是在森林深處遇到了野獸,否則怎么會無緣無故消失呢?
眾人疑惑的前提是,這位年輕的金融帝國繼承人并不是第一次到大洋洲土著民族居住區去進行探險,他的野外生存經驗十分豐富,曾經多次遇險都成功化解。按道理說,僅僅是游到不遠的海岸邊去向當地人求救,即便中途有什么變故,也會留下相關蛛絲馬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也并不是第一次跟土著人打交道了,雖然這種單個人去見當地土著人是帶有幾分危險的。1961年初,邁克·洛克菲勒參加了一個探險隊的探險,深入到新幾內亞中部高原的巴里艾姆地區考察。據說,那次考察結束后,當地傳教士致函荷蘭政府,狀告他們探險隊的隊員教唆當地民族互相舉械斗毆,就為了拍下土著居民的血腥沖突場面。議會派出一個委員會去調查,最后得出結論:讓這個探險隊深入國家腹地是不恰當的。果然,在探險隊到來兩個月之后,在研究人員留宿地——庫魯盧村周圍發生了種族之間的沖突,死傷無數。根據當地的檔案館資料記錄——美拉烏克市的荷蘭官員當時寫道:“邁克·洛克菲勒在這些地方極大刺激了當地民族獵頭的興趣,各個村的代表紛紛去找省長,懇請批準他們的獵人要求。他為他們提供了聞所未聞的高額獎賞——1顆頭10把鐵斧頭,這些地區找一個老婆下的聘禮也就一把斧頭!”
高額的賞金、血腥的屠殺使邁克·洛克菲勒的形象在當地人眼中不平凡起來,于是人們開始產生這么一種印象:村里的戰士只要能弄 來他的頭顱并掛在家門口,就能獲得空前的力量,戰勝所有來犯的敵人。邁克·洛克菲勒還很粗心,把自己的名字也告訴了阿斯馬答族人。在當地的獵殺習俗中有這么一條:獵來的頭顱必須知道他的主人是誰,這樣才能使獵來的頭顱具有魔力。而且這位年輕人及其探險隊在這一帶走訪過的村子不下50個,所到之處并不總是那么“溫良恭儉讓”。幾年前,他與旅伴到奧茨扎涅普村,荷蘭的巡邏隊曾在那里開槍打死當地居民。奧茨扎涅普離海岸不遠,按說邁克1961年11月18日那天會到了那里。
被煮來吃了?
據后來被印度尼西亞人殺害的荷蘭籍傳教士揚-斯密特指證,他是最后一個同邁克·洛克菲勒接觸的人。他的傳教士團挨奧茨扎涅普最近,所以他看見了手拿邁克·洛克菲勒衣服的島民,他們還讓他看了似乎是屬于年輕外國人的骨頭。當然,也不能排除衣服是邁克·洛克菲勒上次來奧茨扎涅普留下的。至于那些骨頭,要想確定是誰的就很難了。
1962年3月,也就是開始搜尋邁克·洛克菲勒4個月之后,另一個荷蘭籍傳教士威廉·赫克曼肯定地稱:邁克·洛克菲勒是剛爬上岸,就讓奧茨扎涅普的戰士抓到后殺死的。這個村莊的居民告訴了赫克曼事情發生的經過,還說邁克的顱骨在他們手里。
1964年,從阿斯馬答族人居住地逃出來的難民,逃到了澳大利亞巴布亞的商業和行政中心達魯。有近30多個人都聲稱,阿斯馬答族人中廣泛流傳一種說法,說邁克·洛克菲勒是讓奧茨扎涅普的戰士殺死后煮來吃了。他的顱骨顯然是作為一種魔力帶回了村里,起到一種在遭遇鄰村戰士進攻時的壯膽作用。
獵頭行動仍在繼續
阿爾馮索·索瓦達主教曾讓俄羅斯的一支探險隊看過傳教士團收藏的一份文件,并說:“1958年4月政府的巡邏隊在追捕獵頭獵人時,曾開槍打死了奧茨扎涅普的幾位首領。很可能這就是3年后邁克·洛克菲勒遇害的原因。”
盡管當局一再三令五申,對獵人頭者要嚴加懲罰,但新幾內亞仍屢禁不止,邁克·洛克菲勒非常有可能成了他們的刀下鬼。在古老的阿斯馬答族中有一個流傳千年的傳統:凡男子成年之后都得經歷一個考驗,那就是獵取一顆人頭,然后才能去求婚。他們到現在仍在相信,沒有經歷這個過程的男人就不配有后代。
是不是就是這個傳統最終奪去了洛克菲勒金融帝國年輕繼承人的性命呢?現在始終還沒有肯定的答案。如果真是這樣,那對于教唆當地居民械斗的邁克·洛克菲勒來說,這個結果實在太過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