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香 于金來
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丈嶺社區農民劉義,50多歲,勤勞能干,過去由于沒有找到致富的門路,日子一直過得不寬裕。前年秋天,丈嶺農村信用社開展了“我為農民增收獻一計”的活動,信貸員王榮照給劉義出了個增收的點子。
他說:“你利用秋后農閑時間代人炒花生、瓜子吧!”
“怎么個炒法?”劉義心里沒有底兒。
王榮照如此這般一說,劉義大喜:“好生意,可干!”
劉義心想,每年秋后,廣大農村就進入了花生、瓜子的消費旺季,但人們卻為炒制花生、瓜子犯難,原因是一來他們不懂技術,掌握不準火候,花生、瓜子炒不到妙處;二來費工費時;三來沒有適合的工具。這時為他們炒制美味可口的花生、瓜子正是最佳時機。
在信用社同志的幫助下,一臺有著4個輪子的小炒車制作出來了。劉義把小炒車拉到街上,生上火,用手搖著炒瓜子、花生,這樣炒出的花生、瓜子受熱均勻,成色好、香噴噴、酥酥脆,誘人生津。平時,劉義拉著他的小炒車走村串戶,生意很是興隆。他每炒1公斤收取4~6毛錢的加工費,一天下來,純收入有100多元。特別是到了年關,家家戶戶炒花生、瓜子,劉義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一個季度下來,收入可達1萬元!這可是農閑業余時間額外增加的1萬元啊!劉義樂得合不攏嘴。這不,快過年了,劉義又拉上他的小炒車走村串戶賺錢去了。(山東 王懷香 于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