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是野生珍禽,但經馴服也可飼養,它的肉和蛋營養豐富、味道獨特,是補身養體的珍品,頗受人們歡迎。鷓鴣生長快,繁殖力強,飼養期短,生產性能好,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養好鷓鴣的技術要點如下。
1.選好飼養場地。飼養鷓鴣有平養和籠養。平養宜架天網,網高約60厘米,一般每平方米養20只;籠養可采用3層階梯式或重疊式籠養,籠的結構為長1米、高0.3米、深0.6米,每籠飼養10~12只。一般種用鷓鴣宜平養,肉用鷓鴣宜籠養。
2.重抓育雛期。鷓鴣從出殼至第9周為雛期,這是飼養鷓鴣的關鍵時期,主要應抓好保溫和開食工作。雛鴣出殼頭1周,育雛溫度應控制在37℃左右,以后每周降低0.5~1℃,直至脫溫為止。雛鴣開食前先喂飲0.02%的土霉素溶液,也可喂飲葡萄糖水,并加些復合維生素B溶液。開食宜在出殼后24小時內進行,開食料可用玉米與熟雞蛋拌勻,將飼料撒在厚紙板上誘雛鴣啄食。開食第二天,便可改喂混合飼料,可用雛雞料,每天喂料3~4次。育雛期的濕度控制在60%左右。1周齡內要全天光照,1周以后至產蛋前保持每天14~16小時的光照。
3.輕抓中鴣期。遮鴣在10~27周為中鴣期,飼養管理比較容易,可投喂中雞飼料,此時期食量較大,一定要保證足夠的飼料的供應,適當增喂清水和蟲蚊之類的生物,并要增設有網的運動場,讓鷓鴣多活動,以促進其快速生長。
4.抓好成鴣期。鷓鴣在28周以上為成鴣期,可采用顆粒母雞飼料喂食。作種用的鷓鴣,要經選擇后按1公3母的繁殖組群分群飼養,并在舍內較暗而又安靜的地方設置產蛋箱。鷓鴣產蛋期間光照應保持在每天18小時,這樣才能使其多下蛋、下好蛋。如要繁殖的則安排母鷓鴣進行孵化。
5.防治病害。鷓鴣最常見的疾病有大腸桿菌病、副傷寒、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大腸桿菌病癥狀是下痢,糞便呈糊狀并帶多量黏液;治療可用復方敵菌凈,每公斤體重用13毫升,每天服用2次,連用數天。副傷寒病的癥狀是黏液性下痢,消瘦,眼半閉并有分泌物。治療可肌注氯霉素,每只0.2~0.5毫升,同時口服慶大霉素2000~10000單位,每天服用2次,一連用數天。傳染性支氣管炎癥狀是咳嗽、流涕和張口呼吸;可采用弱毒疫苗進行接種免疫,目前對此病尚無特效藥,主要是做好清潔衛生工作,以預防為主(彩圖參見81頁圖11)。(福建招寶生態農莊 藍招寶 郵編:3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