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和丈夫于2000年元月未經有關部門批準,將時年12歲的孤兒劉某收為養子,同年年底進行了農業戶口登記,并入戶登記在我們家的常住人口登記表內,當時村里沒有表示反對。此后,劉某一直隨我們共同生活,并參與承包土地的經營。今年,因我村有大片土地被征收,有關部門于近日發放了征地補償款項。在對該款項進行分配時,村里以劉某系非法收養為由,拒絕發放征地補償款給他。請問:這種做法對嗎?
讀者 劉志娟
劉志娟讀者:
劉某雖為你們夫妻所非法收養,但仍有權獲得土地被征用后的相應補償,因為他具有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土地被征用后,能否成為相應補償的分配對象,取決于其是否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途徑有三種形式:一是父母雙方均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或者父母一方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且依法登記為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則其子女自出生時起,即可以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二是因婚姻、收養關系,而在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并將戶口遷入了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也可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三是因國家建設或者其他政策性因素,通過移民進入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并將戶口遷入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同樣取得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判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標準,在于是否在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是否具有依法登記的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本案中,你們夫妻系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雖非法收養了劉某,但劉某的戶口并非非法,而是通過了公安機關登記為你們家的常住人口,當時村里也沒有提出異議,且劉某一直隨你們生活,并以你們承包的土地作為基本生活保障。所以,劉某已經具有你們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江西 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