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認為,病人在服藥前半小時最好不要吃水果,因為有些水果中含有可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使藥效降低。
首先,某些水果含有一種鞣質成分,這在青澀的水果中存在較多,如未熟的柿子、蘋果、杏等。這種成分雖是天然植物成分,但容易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藥物在體內聚集沉淀,溶解度變小,致使藥效降低。
其次,多數水果含檸檬酸和蘋果酸,它們會改變腸道中的pH值,進而影響到藥物的功效。對pH值敏感的藥物,如口服青霉素類藥物,與酸性較大的水果(如山楂、橘子、葡萄等)一同服用時,會影響到藥物的療效。
再次,水果中一般含有鈣和鎂等金屬離子,這些成分可以與某些類別的藥物(如四環素類)產生綜合反應,形成難以溶解的復合物,使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受阻。
人們常用的降血脂藥、抗生素、安眠藥、抗過敏藥等,均可能與水果中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使藥物失效或產生毒副作用。如某些抗過敏藥也可以與柚子、柑橘類水果發生反應,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引發致命性心室纖維性顫動。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在服用抗過敏藥物(特非那定)的同時,如飲用了葡萄柚汁(又稱胡柚汁)就可能中毒死亡。此外,一些水果還能同抗生素發生反應,影響藥物吸收,本來空腹可以吸收60%的,吃了水果后就可能僅吸收40%。(廣西 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