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張歷鳴 本報特約記者 盧夢之 本報記者 劉 斌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18日在五角大樓宣布,美國政府準備對部分戰區司令進行調整,包括太平洋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在內的多個戰區最高指揮官將進行人事變動。由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在美國目前已有的六個戰區司令部中負責的區域面積最大、涉及的敏感問題最多,這一職位的未來人選也格外引人關注。
美軍戰區司令大變動
這次奧巴馬調整軍隊人事,并不是所有指揮官都換。像五角大樓的兩個軍事最高將領參聯會主席馬倫海軍上將和副主席卡特萊特海軍陸戰隊上將就繼續留任。而由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海軍上將和歐洲司令部司令克拉多克陸軍上將準備退役,兩人的空缺將分別由現任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威拉德海軍上將和美南方司令部司令斯塔夫里蒂斯海軍上將接任。南方司令部司令則由現任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道格拉斯·弗拉澤轉任。美國防部對上述官員的所有任命還需要經過參議院的批準才能生效。
威拉德熟悉中國事務
與其他司令調整相比,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更替最讓人關注。由于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行動時刻離不開海軍,這就決定了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一職只能由海軍上將擔任。同時,美海軍內部也有約定俗成的規定,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必須是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出身。像前司令法倫、現任司令基廷都是飛行時間超過3000小時的飛行員。擬任下一任司令的威拉德同樣是海軍飛行員出身,年輕時他曾長期駕駛F-14戰機在多艘航母上服役。在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之前,他是美海軍作戰部副部長。在他履歷中更為重要的是,他曾擔任“小鷹”號航母打擊群和美海軍第七艦隊的指揮官,在日本的橫須賀軍港服役。這些經歷使其對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態勢非常熟悉,并具有處理與轄區內國家的軍事關系的豐富經驗。
威拉德對中國事務也不陌生。2001年發生“中美撞機事件”時,還是海軍少將的威拉德正在擔任“小鷹”號航母打擊群的指揮官。事件發生后,美軍偵察機再次恢復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偵察飛行,當時美海軍內部的強硬派建議“小鷹”號航母前往南中國海地區,并起飛艦載機為偵察機護航。但威拉德與當時的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布萊爾都認為這種做法不妥,可能會引起美中之間更大的沖突。最終,美國防部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由此可以看出,威拉德不僅熟悉中國事務,而且在處理中美軍事關系時表現得很務實。不久前,威拉德還針對外界盛傳的有關中國將建造航母的消息表示,美軍雖然會密切關注,但并不會感到擔憂。
太平洋艦隊地位很高
一位熟悉美軍事務的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歷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來看,大致也就是兩三年一換。現任司令基廷在任已經兩年,工作干得并非不好,而是到了退役的時間,奧巴馬將其換下非常正常。他說,在太平洋司令部中,太平洋艦隊地位一直很高。舉個例子來說,在太平洋司令部范圍內,只有兩名上將,一個是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另一個就是太平洋艦隊司令,這足以顯示太平洋艦隊的重要性。
這位專家還說,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本上能決定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兵力部署,地區形勢越緊張,他的作用越突出。美軍更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整個西太地區的軍力部署,甚至影響到地區局勢。不過,從近年來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人選來看,無論是法倫、基廷還是即將上任的威拉德,全部擁有在亞太地區長期服役的經歷,熟悉亞太事務,這對推動中美軍事關系發展很有好處。▲